在学习中体验生命的含义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ong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4年的时间里,从三校合并初期的不足700人,发展到现在的 36个教学班,1300名学生;从85%的教师不会电脑,到老师们纷纷在校园网站上发布论文;从一名区级骨干教师都没有,到12名教师被评为市区级骨干教师……在众多教育专家的眼中,史家小学分校创造了普通学校在合并过程中实现教育优质化的奇迹。
  
  学习型校长掀起“换”脑风暴
  
  2003年初,原北门仓小学、培红小学、东直门小学在东城区教委的统一布局调整下被撤并,通过资源置换,建成了史家小学分校,项红由史家小学调任分校校长。当时全校131名教职工中连一名区级骨干教师都没有,一线教师很少有人开过区级公开课,拿过论文奖。
  合并伊始,正值磨合期的新校又遭遇了“非典”。“非典”时期一切都靠互联网和语音信箱,但85%的老师对电脑一窍不通。“我们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开始了教师培训。”项红说。教师们从练录入开始学习计算机应用,短短的时间内,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史家小学分校有所“教师学校”,每周二晚上,分校的礼堂、多功能厅灯火通明,虽然常常要学到晚上7点多,但大家仍学得非常认真,老师们说:“这是校长给我们换脑呢。”语文老师何文艳有着20年的教龄,三校合并以来,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项校长让我们在有了危机感的同时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项红正是通过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成长潜力,促进每一位教师快速成长,以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教学改革是教育的主旋律
  
  在项红的脑海中,要打造精良的干部教师队伍,为教育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就一定要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课堂教学改革,永远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为了尽快使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台级,项红聘请了市、区教研部门的教研员、特级教师和小语教材主编共6人,建立了学校学科专家导师组。导师们在学科教师集中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课,点评,指导。项红还引进了10余位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在一线任教,加上专家组的6位专家,学校形成了一支由20多位高层教师组成的“专家军团”。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成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校长,必须关注并有能力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策划。”项红在充分利用学校、社区、东城区以及北京市特有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开设了3门校本课程:“专题研究课”、“博物课”和“电影课”。随后,学校在对学生爱好、需求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又陆续开发了乒乓球、国际象棋、扎染、纸浆造型、人格课等一系列校本课程。4年来,学校共开设了综合实践类、体育类、艺术类等6类28门课程,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家长择校更看中的是校风
  
  其实,不少家长认识史家小学分校都是从同事、邻居那里听来的。可以说,在口口相传中,史家小学分校成了众多家长心目中的名校。
  “七彩装”是史家小学分校的校服。和别的学校不同,这里一年级的校服是紫色,二年级是蓝色,三年级是黄色,四年级是鲜红色,五年级是橙色,六年级是绿色,而老师是深蓝色。“现在的孩子个子高矮跟年纪不挂钩,都在一个楼里,难免照顾不到。”项红的细腻让人不得不佩服。为了便于管理,学校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尽量穿校服来,这样,其他年级的学生们就知道该让着小同学了。为方便前来接送学生的家长,学校还在门前特别修建了10条长凳供家长们休憩。家长们很感慨:“和谐社会就是在一些小事中体现的。”
  在史家小学分校网站留言簿里,有许多封项红给家长的回信,上千字的回信比比皆是。建校以来,项红每天晚上必做的工作是打开留言簿和4个信箱,不论多晚都要把回信写完。留言簿不仅是搭在家校之间的一座桥梁,更是一个家校研讨教育教学问题的论坛。
  史家小学分校门口有一条独特的人行道。说它独特,是因为那上面用醒目的明黄色画上了一对对小脚印。每天早上,都会有许许多多史家小学分校的学生们按着小脚印的指示,安全地走进学校大门。这条“爱心小路”的创意者是分校书记李宝云,但她却把“功劳”算在了项红头上,她说:“跟校长一起干活很紧张,但是提高得快。从她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给孩子和家长提供服务,人的成长是需要群体的。”
  
  名校长工作室“以学促变”
  
  在项红的带领下,史家小学分校屡获殊荣:2005年,被评为区培养青年教师的先进集体、区级科研先进校;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市级课程改革实验先进校。项红校长也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殊荣。2007年教师节前夕,她又荣获北京市首届“孟二冬式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东城区教工委、东城区教委还专门为她召开了办学思想研讨会。
   成绩面前,项红没有想过止步。作为东城区名校长工作室的主持人,项红“把尽可能带出一批有作为的校长,为东城教育做贡献”作为自己的又一个目标。她的工作室有5名成员,在引领工作室成员“以学促变”、“以学促优”的基础上,项红还帮助他们通过课题研究搞好各自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升教科研的品质。“加入名校长工作室后,在项校长的影响下,我自己也在努力地改变着,寻求最佳的工作效果。”严佶是项红的徒弟,她创办的“九条学区教研博客网站”,在实现学片教研、城乡手拉手教研数字化的同时,为广大教育同仁创设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媒介。该网站在今年全国信息中心举办的全国小学主题教育网站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为了给大家提供研究实践的机会,项校长还为几个徒弟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并使他们的学校成为试验校。□
其他文献
学校特色的内涵    我认为,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学校的一日活动,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学校文化、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它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  学校特色涵盖四个方面的主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看图写话不知从何下笔,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感,而低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却文思泉涌,不仅能完整描述内容,而且还能给图片内容加上想象的翅膀。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想象力的缺乏制约着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看图写作;异化现象;想象力培养  一、异化现象  多年的英语教学让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一旦遇到看图写作便心生排斥甚至恐慌,其实图片内容基本都在课文中出现过,课堂中也反复
【摘要】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谋求学校的长远发展,武宣县中学采用多种手段激励和评价教师,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使学校的教学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必须不断推动并参与制定、完善学校的激励制度,使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和民主化,从精神层面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关键词】教师;激励;评价;探索;实践  一、对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精细落实、精细管理  为了促进我校教学、科研工作持续
教师文化之讨论(一)    教师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行为作风、思维方式、生活信念、人际关系、情绪反应等群体行为。其中人际交往文化是教师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期即对此加以关注与讨论。    教师也在排队  ◆田 颖     媒体和专家都在呼吁,不要给学生排队,但是排队还
【摘要】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汩汩泉水,泉源丰盈,泉水永不枯竭。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点,用教材内容架起生活与表达的桥梁,引领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使学生发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并学会从生活中探索表达技巧,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中处处有生活的痕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影子。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揭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也暗示了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
【摘要】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写童话时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写作的情节也比较单一,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根据儿童心理及思维的发展特点,尝试带领学生用猜想、扩写、续写等方式对“系列童话”《精灵鼠小弟》进行再创作。连续性的故事、情节和写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提高了写作能力。  【关键词】童话;写作教学;《精灵鼠小弟》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单
【摘要】学科融合是目前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现代教育中的热门话题,它能将多门学科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图形与几何为例,讨论了目前学科融合的误区,并探寻了以数学为主的学科融合的措施与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具备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如何让数
【摘要】南通木版年画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社会有识之士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下面,笔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探讨借助吹塑版画把南通木版年画引进“蕊春非遗研习所”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对南通木版年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南通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非遗研习;南通木版年画;门神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
多年的德育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光说不练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起码不是完善的德育。”因此,我们积极开展生命体验性德育。   生命体验性德育内涵是:让学生在做的实践中体验,在做中“知”德,在做中“学”德,在做中“炼”德,在做中“养”德,逐渐提升道德认知,形成道德习惯。    把“做”的要求具体化  我校“让德行在做中成长”的主题教育行动已开展5年,共独创了7个专题教育日:星期一为礼仪日、无不文明
【摘要】“少教多学”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追求教得更好、更精、更有效;学生在学习中学得更主动、更科学、更有用。就高中政治学科而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考查,所以教师要更加注重“少教多学”,即进一步突出在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立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落实“少教多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