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筒显微镜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摘要
  本作品是把手电筒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相结合制作而成的一件能把切片图像放大投影到墙上的显微镜(实物照片见图1)。
  @选题背景和基本思路
  我们在上科学课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小组四五个人用一台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的时候只能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排队。而且显微镜价格昂贵,操作更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基于以上客观条件,我就想自己制作一个能投影的显微镜,让更多的人同时观察。
  @研究过程
  在确认设计思路可行之后,我进行了多次尝试。
  我首先把切片放在老式投影仪上,进行投影。这样做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图像,怎样都无法把图像调清楚。我又把强光手电筒与各种放大镜进行组合试验,发现图像的亮度还行,但图像很小,不清楚。我怀疑是手电筒聚光镜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太小。
  我又用LED手电筒实验,发现光线白净,能得到图像,但图像较小,而且多头的LED只能使用一个灯。我决定索性用一个灯的LED小手电筒。结果发现图像清晰,亮度比以前提高了,但放大倍数还是小,图像太小(见图2)。
  仪器室里的放大镜倍数太小,用多个放大镜叠在一起,中心轴又不容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研究一时陷入僵局。于是,我在网上查找有关自制显微镜的资料,发现有人用小电珠上面的小凸透镜作镜头,自制显微镜,就又开始新的尝试。利用这种灯珠前端的小凸透镜作为镜头,用小LED手电筒作光源,得到的图像只能说勉强可以,但无论从亮度还是清晰度上都不是那么的满意。
  既然显微镜是用目镜和物镜放大图像的,何不用显微镜上现成的物镜和目镜试试呢?对!向老师去借。
  嘿!实验效果真不错。我的心情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别提多高兴了!只是,实验得到的图像的亮度显得太弱了。使用大功率的LED手电筒作光源,虽然亮度是上去了,但用手拿着镜头,图像不稳定。怎样才能把镜头安装在手电筒的前面,而且还能调整镜头与光源的距离呢?我干脆把手电筒重新改造,使它具有容纳下安装伸缩杆的空间。这个伸缩杆是我从抽拉天线上得到的启发。于是我把手电筒里的电路重新连接,再给它重新做了一个包装。这中间还出了一次小事故。我在使用小电钻给铝塑板打眼时,钻头穿过板子,打进了我左手食指的指甲缝里,由于钻头比较细,血流得不多,但是那个钻心般的疼痛让我掉下了很多泪水,指甲盖也差一点就穿透了。我紧紧地捂着受伤的手,咬着牙。妈妈看到后心疼得也流泪了,爸爸却鼓励我不能放弃。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的作品终于制作成功了。
  制作方法是将手电筒与镜头之间用一段可伸缩的不锈钢管连接;用4块强力磁铁很轻松地把切片固定住,这是我平时玩磁铁得到的创意,这样切片可以被固定得很牢,并且换切片也很方便。
  在以后的使用中我又发现,总是用手拿着显微镜投影,图像不稳定,我就把它固定一个台灯的支撑杆上(见图3)。
  使用效果可参看图4、图5。
  应用时往墙上投影,白天只拉窗帘,得到的图像却与天黑以后得到的图像很接近,不过图像还是很清晰的。你看,图6蚊子口器上的细毛我们平时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我和同学们在教室观察切片(图7),可以直接在投影上画出细胞的形状,非常方便。同学们对我的作品非常感兴趣,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的心里也乐滋滋的。
  收获、体会
  通过近1年的显微镜制作及改进,我的感触很多。
  当我的手受伤时,那种疼痛让我感受到了创新的艰辛。我想对妈妈说,儿子在成长的路上,难免有磕磕绊绊,我会一天天长大的。
  当我在不经意之间发现用物镜作为镜头出现清晰图像时,那种豁然开朗让我感到了创新的快乐。
  当我将作品演示给老师和同学们时,老师的夸奖和同学们的称赞让我深深感到了创新的力量。
  老师还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①能使用多个镜头用不同的放大倍数进行投影;②亮度再提高一些,这样图像就会更清晰。同学们也给我提了意见,说如果能放大昆虫和树叶就更好了。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我的任务还很重,创新是无止境的。
  虽然我仅仅是个小学生,可这次发明的经历告诉我,有了合理的想法就要付诸实践,就像爱迪生一样,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想随着我的知识不断积累,我会继续将此显微镜设计得更加完善。
  专家评语
  项目设计者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运用简易的材料制造出精确的实验装置。实现了对生物样本微观结构的高亮度,高清晰度的投影显示。为有效提高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精神提供了帮助。
其他文献
5月17日上午,匹兹堡David Lawrence会议中心,第6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顺利落下帷幕。本次大赛上,中国青少年成绩喜人,共获得16个奖项,其中学科大奖11项、专项奖5项。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段沛妍和来自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的徐毅华,分别获得生物化学及动物学科一等奖。  此次中国代表队共派出19个项目、27名学生参赛,学科涉及动物学、工程学、化
“刚开始,面对高速旋转的钻头,我有些胆怯,但经过科技辅导员的示范指导,看!我现在也能自己操作机床啦!”11月6日,上海科学会堂青少年科学社工程组会员首次培训班上,1名卢湾高级中学的女生欣喜地表示。此次培训活动吸引了近200名中小学生的参与,他们在科技辅导员理论加操作的指导下,当了回小小工程师。  培训特邀同济大学副教授沈拓向同学们作了题为《工程项目的制作流程和要素》专题讲座。沈老师就开展工程项目的
为科技辅导员提供更加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培训课程,提供更为便捷、快速、经济的在线学习机会,是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正在努力建设的科技辅导员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中国青辅协与北京智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科技学堂——科技辅导员在线学习中心”,将于今年夏天正式上线。本期专题特邀中国青辅协秘书长林利琴女士撰文阐述青辅协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科技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考和举措;同时还邀请到课程开发人员对于今
背景与研究目的  距离乌鲁木齐市不足50km区域的达坂城镇,号称百里风区,以极端干旱和满地砾石、伴随着长年大风天气而闻名于世。但在这样极端大风和干旱环境下,依然有植物生长繁衍。  那么,这些植物有怎样的生长和繁殖特性?以什么特殊的方式适应这样极端的环境?我选择了达坂城为主要研究区,以这里典型的优势种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见图1)为对象,以植物生活史的最初阶段
磁懸浮初探
期刊
科学素养不应视作支离破碎信息及毫不相干技能的简单集合,而应是一个内容丰富、技能与观点可以相互支撑的架构,这个架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学习应建立在他们的既有知识基础上,这才能了解他们今后还得学什么,并为他们日后还应该学习什么作好准备。  ——《科学素养的导航图》  从2012年1月开始,北京一线教师、教研员在“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教学中心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
天才小釣手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實验稿)》,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由于小学《科学》课程不是统考、统测的指定科目,导致这门科目依旧是主学科的附庸:同时小学教师编制中科学老师基本不在其列,所以《科学》课程必然就成了主科老师的兼职。由此而来《科学》课程所具备的时间、
选题由来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科学之谜”讲座中,一位专家介绍了一种终生不会长肿瘤的奇特动物——裸鼹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罹患肿瘤的不幸消息,而裸鼹鼠却能一辈子不长肿瘤,这极大地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和兴趣,假如能开展这方面的探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知道,免疫器官的功能与机体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裸鼹鼠不长肿瘤,是否和它的免疫器官有密切关系呢?通过资料我
引言  螺丝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工具,在汽车修理、机械制造等行业更为常见。我爸爸是汽车修理工,我经常到他的修理厂去玩。通过观察发现,工人在修理汽车时常常遇到一些空间狭窄的地方,拧螺丝很不方便。能不能发明一种能固定螺丝钉、方便递送的装置呢?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网络搜索,我查找到有人曾经研制出“握钉器螺丝刀”和“托盘式电动螺丝刀”。但这两种设备都较为复杂,不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