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3619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56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rhIL-1150μg·kg-1·d-1,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 血小板减少最低值治疗组为(35.56±5.32)×109/L,与对照组(30.31±3.96)×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P<0.05);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7.60±2.43)d比(8.96±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5).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劳、注射部位疼痛、水肿、关节肌肉酸痛、心律失常、头晕等,绝大多为Ⅰ、Ⅱ度.结论 rhIL-11能有效地治疗因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缓解后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MDAC)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1例2个疗程内达完全缓解(CR)的老年AML(M3除外)患者,分
目的 研究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不适合标准方案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不适合常规方案化疗的20例初诊AML
目的 探讨伴NPM-MLF1融合基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1例伴有NPM-MLF1融合基因的AML患者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诊断为AML-M6型.病程中出现2次
目的 探讨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诊治及其合并重复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报道1例PBL合并胃癌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因头晕伴食欲减退、消瘦入
目的提高对继发性急性白血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转化为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起病时,表现为咽痛、乏力,血小板减少。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诊断为APL,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给予维甲酸、亚砷酸双诱导并加用米托蒽醌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后以IA、
目的 提高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肝脾念珠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ALL合并肝脾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目的 提高对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CHL并发原发性E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SHS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40天后对比两组
目的 探讨干扰素、亚砷酸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原发T315I突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效果.方法 应用干扰素、亚砷酸联合TKI(伊马替尼)治疗1例原发T315I突变的CML患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 报道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APL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APL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