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思”御史姚天福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6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在怀仁 为吏为丞
  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原籍山西稷山南阳村。祖上姚崇为唐代名相,祖父姚敬、父亲姚居实均自幼读书,一生为处士不仕。金代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燃及稷山,姚居实为避兵乱,只身逃出绛州,来到雁门关外的怀仁。当时雁北各地已被蒙军占领,还算安定。姚敬有同窗好友,为怀仁赵泰,是金代进士,原在外做官,后退隐归家。遵父之嘱,姚居实投奔赵家,受到赵泰举家欢迎。他在赵家安心读书,多得赵泰指点,学有大进。赵泰见其诚可信,又系名家后裔,便与夫人商议,欲将女儿妻居实。在赵泰夫妇的主持下,二人喜结连理。不久,居实夫妻生有一子,取名天福。老年抱甥,赵泰夫妇喜不自胜,悉心教育小天福。
  时光荏苒,小天福日渐长大,未及十八,就生得相貌魁伟,仪表堂堂。天福又承姚、赵两家遗传,聪慧异常,读书过目不忘。天福之才颖,在怀仁小城街头巷里,颇有名气,乡邻举荐县衙,知县录为吏。
  与天福同衙为吏,也有舞文弄墨者,实际并无多大学问;有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思进取;更有巧取豪夺、欺压百姓者,这些人虽为长者,天福却从不与他们吃喝拉扯。公务之余,一心在姥爷膝下,手不释卷,熟读经史。天福读《春秋》渐入佳境,深谙孔孟大义。《姚天福神道碑》曰:“公之见识所为,从小就异于常人。”
  宪宗皇帝在位时,命太弟忽必烈驻守白登,怀仁知县携葡萄美酒前往进奉,姚天福作为县吏随行,谒见忽必烈。忽必烈见天福生得伟岸,询问之,对答敏捷,剖析入理,忽必烈及左右奇之:小小怀仁竟有此等人才。忽必烈见喜,遂留身边,充任宿卫。
  1264年,忽必烈即帝位,年号至元。时天福已届成年,上命其复归怀仁,任县丞。至元五年(1268年),丞相塔察尔奉世祖旨,赴疆北宗藩国和亲。塔察尔路过代州时,太守杨阔阔向丞相推荐曰:“怀仁县丞姚天福,才可大用。”丞相召见天福,相与交谈,很是投机,相处也很和谐,便邀姚天福同赴北地。塔察尔认为天福名不虚传,真有济世之才。
  当年,世祖在朝廷设御史台,丞相塔察尔兼任御史大夫。御史台在选人用人上极为严格,只有名至实归,大家认可之人方可入选。姚天福被塔察尔相中,担任了御史台的架阁管勾,还兼着狱丞。官品虽不高,但姚天福理事胆大心细,侃侃而谈,俨然如手握重权的御史一般。
  至元十一年(1274年),姚天福45岁,以其渊博的知识,干练的才情,出色的业绩,过人的胆识,被元世祖忽必烈擢升为御史台监察御史。从此,开启了他全身心惩治贪腐、维护法纪的监察官的一生。
  一为台官 六持宪节
  一次,天福去北方按察,路过怀仁,顺便回家看望母亲,其母怒斥曰:“汝为御史,为什么以私事回家?”并让儿子赶快赴任,诲之曰:“古所谓公而忘私,就是要忠顺朝廷,不辜负皇上对你的信任。我将像史上王陵之母,全身心地支持你忠于职守。如果你能这样的话,即便我死了,也如同活着一样。”
  姚天福说:“我被任命为御史台监察御史,其职责就是向朝廷进言,即使因此而冒犯了皇上,也绝不敢隐瞒实情丝毫;一旦冒犯了皇上,我已向皇上禀明,请不要牵连我的母亲。”在元代,怀仁不仅出了个赵璧,后世将他作为廉政的代表,把他与诸葛亮、蔺相如、狄仁杰、文天祥等8位忠孝廉节贤人的雕像镌刻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的屏壁上(现此像仍保存完好),还出了个铁面御史姚天福,逝后,元皇上下旨为他树碑立传,并命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虞集撰写碑文。(此碑现保存稷山县博物馆)
  有人将姚天福母子这段对话告诉了元世祖忽必烈,世祖说:“贤哉,非此母不能生此子!‘巴尔思’母子二人虽生活在当今,但他们说的这些忠义节烈的话,只有在古代贤人的言语中才能找到。”忽必烈命史官将此写入史书。“巴尔思”是忽必烈对姚天福的赐名,蒙语为老虎之意,其意让姚天福像老虎那样,发挥威力,震慑贪官污吏和不法之徒。
  元世祖忽必烈时,有位权臣叫阿哈马,色目人(元代西北部突厥民族的统称),祖籍费纳克忒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国塔什干西南),早年是世祖察北皇后的仆人,察北出嫁时,以媵(随嫁)的身份来到汉地,进而得宠以仕,长期受到忽必烈的信任,任宰相20多年,掌管朝中财政税收和人事任免大权。但姚天福不畏权贵,与阿哈马有过一次生死较量。元代官员上朝,一般着便服,但有一日,姚天福朱衣秉笏,众皆骇然。姚天福冒着被砍头的危险,跪于殿前,当着阿哈马和一班大臣的面,向皇上启奏曰:“臣查首相阿哈马有24条罪状,条条属实,特向皇上启奏。”皇上看看阿哈马曰:“准奏。”姚只奏了3条,皇上即打断姚的话说:“仅此3条,已罪不容诛,何况其余乎?”皇上一语双关,既表彰姚,又震慑阿。皇上接着又说:“卿真乃朕之‘巴尔思’耶,今后凡有敢违祖训,违犯法纪者,宜击之勿纵。”但是事后忽必烈并未就此惩处阿哈马,阿哈马亦利令智昏,全然不顾忽必烈给予的机会,继续为非作歹,终至家破人亡。
  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达鲁花赤(蒙语镇守者的音译)小甘浦系皇亲国戚,深受皇上信任。一年冬季,在郊外打猎,唆使手下放猎犬,咬死群羊十余只,抢走牧羊女,射杀其弟。小甘浦此举激起民愤,酿成该村牧民死伤十余人的惨剧。牧民将小甘浦告到御史台,御史台派一御史前去调查,事未查实,小甘浦派人反将该御史狠揍了一顿。御史大夫又派姚天福去查,姚天福扮一算命先生,微服私访,查清了小甘浦所有罪行,解救了被掳去的牧羊女并派衙役扮成商贩,趁其在柳巷寻欢之际,将其捉拿,押回京城。姚天福升堂审讯,证据确凿,小甘浦无法抵赖,一一招供。随之将他关进了大牢,并当众公布他的罪行,请求皇上钦点问罪,在大名府轰动一时。在等待皇上处理时,侍御史安兀失纳将小甘浦从狱中放跑。小甘浦出狱后,故意骑马在御史台门前趾高气扬,出言不逊。姚天福得知后,大声说:“你好大胆,竟敢如此蔑视御史台。”接着让手下将其再度擒拿,并从其佩囊中搜出贿赂安兀的信和贿单。姚天福问:“贿物在何处?”小甘浦答曰:“在一道士家。”天福遂从道士家照单搜出贿物。第二天,姚天福率吏到侍御史府,抓住安兀,结果被安兀割断袍子跑掉。御史姚天福携牧羊女持小甘浦给安兀的信和贿单,去见皇上。皇上说:“小甘浦曾冒死救过朕的命,朕曾有言,赦免小甘浦十次死罪。”姚天福说:“我调查小甘浦犯重罪有十七次,次次都是死罪,陛下免其十次,尚有七次,此七次何人担当。况且这是先皇订下的法律,怎么可以不遵呢!”姚天福言之有理有据,皇上即命赐死小甘浦,又念其有功,厚葬之,并免去安兀失纳的职务,命姚天福好生安置牧羊女和被害村民。
  至元十六年(1279年),世祖平定了江南,姚天福被任为嘉议大夫、淮西道按察使。翌年,转任湖北道按察使。至元十九年(1282年),受命查办了大宁路宣慰使阿老凡丁贪污一万余担军粮的大案,这是世祖为东征日本准备的军粮。姚天福查访得实,在其宅院停棺株守,阿老凡丁知天福不可抗,遂伏罪。阿老为先皇重臣,皇上免死。阿老在东宫向太子裕宗哭诉,裕宗说:“‘巴尔思’无错案,这是你罪有应得。”此后,朝里朝外,贪官权贵对姚天福更为警惧。
  至元二十年(1283年),姚天福升任刑部尚书。不久又赴扬州道、辽东道任总管兼提刑按察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复移任淮西道总管兼提刑按察使。此时的姚天福已是朝中重臣,位高权重。天福上任后,很快逮捕了淮西7名巨匪,没收其全部财产,杀头示众。并由此7人案查出了淮西中书行省右丞、功臣昂吉尔及其子昂阿秃贪赃巨万大案,奏明皇上,抄其家产。从此贪官收手,盗贼敛迹,淮西大治。
  姚天福在元初任职40余年,担任过一任御史台监察御史、六任地方按察使,即“一为台官,六持宪节”。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以疾亡于京都尹任上,时年73岁。
  元至顺元年(1330年),姚天福死后29年,当朝皇上诏命翰林直学士虞集开始“征其世家,行事岁月”,着手撰写《姚天福神道碑》碑文。元统元年(1333年)三月十三日,当朝皇上又诏命在稷山县路庄村祖茔为姚天福树神道碑,以示纪念。
其他文献
如果再现中国人民的百年革命风云录,无论如何,红军长征都是重要一页,而且应该浓墨重彩。  80多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斗争史和世界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正是这一伟大壮举,才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所遭受的空前惨重的挫折,转危为安,并一步步走向了最后的胜利。因此,它在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家丢了——被动的
期刊
晋顷公十三年(前513年),晋国大夫赵鞅(简子)和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铸范宣子刑书于鼎。”这是晋国法制制度革新史上的一件大事。范宣子,即范匄或士匄,范武子士会之孙范文子士燮之子。范宣子刑书作为晋国的第一部刑事法典,其法治思想已突破周初“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旧礼法范围,刑书的公布,确立了法律依据,在王室与卿大夫之间,起了一定的平衡、调节作用。  范宣子所著刑书内容,史籍中并无记载
期刊
一天夜里,银汉似水,月明如昼。军帐里,东晋右将军王羲之燃灯焚香,香烟袅袅。只见他时而伏案攻读,寻章摘句;时而反背双手,踱步行吟;时而迈出帐外,遥望星空,沉思遐想。  这时候,他的同僚中军将军殷浩来访,见此情景忙问道:“右将军,夜已深沉,还未就寝?”王羲之答道:“中军有所不知,我数日前小酌,乘兴拟作一联,上联已得,可下联搜尽枯肠,虽然亦得之,但终不如意。仁兄来得正好,还望赐教。”说着,二人一同进入帐
期刊
新平堡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村堡合一,由军事重地、商贸集散中心和民居形成,占地面积907亩,为典型“两山夹一川”地形,主要为山区。  新平堡周长3000余米,高9米,设北、东两门,北称新远门,东称拱化门。城门上均置关楼,东南角置文昌阁(今已不存)。堡内四大街、八小巷,纵横交错,布局规整。北、东街主要为商号店铺,西街为守备府第。  明清时期,晋商雄起,票号汇通天下,新平古镇,店肆林立,
期刊
一句话救了曾国藩  道光年间,曾国藩仅仅用了十年,从七品就跃升至五部侍郎,这在清代汉族人为官中提拔的速度是极为罕见的。  事情到了咸丰帝的时候,在曾国藩面前发生了一次重大危机。  咸丰帝登基后罢免了权臣穆彰阿,曾国藩是穆的得意门生,这件事对曾国藩来说是一种强烈的政治冲击。第二件事是直言进谏。曾国藩虽然已是朝中重臣,但工作内容相当空洞乏味。这期间,朝政松懈,内忧外患。咸丰帝刚刚登基,由于好名恶实,一
期刊
虎斗龙争不太平,东洋鬼子动刀兵。我们取胜全凭齐努力。哪能教小鬼霸道又横行。  自从芦沟桥一战,一直打到南京城。我们军队有骨气,决不怕死与贪生。飞机大炮全不怕,满腔热血为国倾。可是要想将敌退,专靠三军还不行。我们也须去卖力,给咱军队打接应。四面八方齐心打,管把贼人一扫平。游击战术来得巧,爱国同胞听分明。
期刊
展开家藏74年前的一幅抗战必胜图,粲然映目的是疏枝横斜、曳疏、傲霜、朱砂红梅、暗香浮动、清香流溢。这幅抗战必胜图是民国时期“天涯五友”之一的张小廔(楼)先生为我父亲崔宸英作的一幅国画。  张小廔原名张柟,又名张楠,字小廔(楼),1876年生,江苏江阴人,著名国画家,擅长花鸟梅竹。1900年春,江南名士张小廔与华亭诗家许幻园、宝山文人袁希濂、津门才子李叔同(弘一大师)、江湾儒医蔡小香,五位才华出众的
期刊
从三晋大地走出国门、到异国他乡拼搏而获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中,有一位多才多艺的“多面手”,格外令人钦佩和叹服,他就是长期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工学院任教的侯承业。他不仅是名优秀的教授,还是位研究机器人的专家和成功的企业家。  侯承业,英文名Dr.Michael Hou,1935年11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抗战胜利后,随家人迁居台湾。他的祖父是一名晋商,生前在北京开一家木材厂,希望子孙能够在企业方
期刊
王化沟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涔山乡,依山傍水,背依悬崖,面临深渊,整个村庄建在海拔2300多米的悬崖绝壁上,由长417米的悬空栈道相连,因其地势之险被形象地称为“悬空村”。  王化沟村现存分布集中的完整院落30余座,窑洞2个。从山脚仰望,整个村庄在云雾中隐现,像是空中楼阁,天上人家。由于地处偏僻、远离闹市的缘故,当地百姓至今还保留着睡火炕、烧木薪、石碾石磨等原始风俗。岁月的沉淀形成了炕围画、咳咳
期刊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沿着平绥线张家口方向进犯山西。9月,山西天镇、阳高、大同等地先后失守,日军向内长城一带推进,进入雁门关一线防御阵地。这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行营移至雁门关下的太和岭口,全省各军及全国援军,尽上晋北,有的在雁门关、茹越口和平型关一线战斗,有的在忻口修筑防御工事,紧张备战。而山西省城太原仅留陆军六十六师(警卫师)防守,日军随时都有可能侵入。为了确保万一,山西省国民政府决定将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