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困扰伦敦半个世纪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都北京之前更有名的是雾都伦敦,半个多世纪前的1952年,连续五天伦敦大雾,致数千人毙命,造成的慢性疾病更是数以万计。伦敦60多年来的治霾经验,成为当前中国借鉴的范本。
  浓雾锁城,演出因看不到演员而中途停止
  伦敦的雾霾从十九世纪开始就已初露端倪。那时的伦敦,人们经常在走路时撞到墙上;甚至还在一次著名的事故中,7个人排成一队,一个接一个地掉进了泰晤士河里。人们习惯了雾气缭绕,却没料到突然被雾霾“捅了一刀”。
  “一股冷风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到5.6℃,相对湿度约为70%。”1952年12月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发出上述天气预报。
  那天是个难得的好日子。太阳普照之下,英伦三岛格外的和煦。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等候他们的竟是可怕的“烟雾之日”。
  12月5日,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奇怪的状况——风速读数完全静止。整个伦敦处于死风状态。
  彼时的伦敦,工厂林立,成千上万个烟囱排出的未烧尽的煤的余物——煤气、煤烟和灰尘直接排入大气中。伦敦城的上空,充满了难闻的煤烟味和浓厚的烟雾。
  当时,伦敦歌剧院正在上演《茶花女》,逐渐弥漫开来的浓雾让观众看不见舞台而中止,歌剧院里的人也被迫散场。大白天的伸手不见五指,水陆交通几近瘫痪。
  同在这一天,小男孩Cribb跟着搞殡葬生意的叔叔带着一队送葬的车走在路上。“走着就看不见了。整个送葬的车队就走不动了。”Cribb说,叔叔只好下车,举起一个大大的探照灯引导大家向前走。他在车上伸出头去,看不到马路牙子,弥漫的味道像是有人在烧一大堆轮胎。
  12月6日,情况继续恶化。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学校的教室里不时地发出干咳声,老师不得不提高声调授课,但没讲几句话,自己也咳起来。
  这一天到达伦敦的美国卫生教育部大气污染局局长普兰特博士回忆:”因为伦敦机场烟雾弥漫,所以飞机只得在伦敦南面32公里的多意奇机场着陆。在机场上,刚一推开机舱门,一股硫磺和煤烟的气味迎面扑来。下了飞机,听人说口中似乎有金属的味道,鼻子、咽喉及眼睛受到了辛辣的刺激,很像剥开葱皮时眼睛的刺激一样。傍晚,我们从旅馆卧室窗口外望,视程大约只有4~5米。从旅馆门口经过的行人中,大约有2/3的人用围巾、口罩、手帕等捂着鼻子……”
  12月10日,一股强劲的冷风经过英格兰,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雾霾。人们如释重负,又重新吸进了清新、洁净的空气,脸上的阴影顿时一扫而空。
  损失惨重,近五千人殒命
  当时24岁的伦敦芭蕾舞演员芭芭拉回忆说:“太恐怖了!我从未见过那么可怕的烟雾。”大雾降临的那天晚上,芭芭拉和她的未婚夫从一个宴会上驱车回家,尽管车灯开到最亮,但仍看不清道路。她只好下车一边步行一边吆喝,回到家已是清晨5点。
  但芭芭拉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幸活下来了。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从烟雾发生的第一天开始,伦敦的死亡人数在上升,到了第三、四天,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
  伦敦治理“烟雾”的很多方法,我国目前都在实施中,如颁布治理空气污染的相关法律,推广洁净能源技术和无铅汽油,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完善城市绿化系统等。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合理安排工业布局,改善能源结构,改进排放。
其他文献
PM2.5让狗狗更受伤  我们和狗狗共同生活在被气体包围的陆地上,气体呼吸使得我们的生命活动得以维持和延续。人和狗狗等哺乳动物一样,上帝创造了一套巧妙的呼吸系统来进行我们身体和外界大气的交换,吸收氧气提供给细胞养料,呼出二氧化碳等废气。同时也设置了三道防线来抵御空气中的不良分子。鼻腔内盘旋的结构、分支的气管防止了异物深入到肺部构成了第一道防线;鼻腔、咽、气管、支气管和肺的表面都富含粘膜,粘膜上的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