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他们其他学科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意志的方法包括: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增强意志力的欲望;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改进课堂授课方法;利用榜样的积极力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意志;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4-0063-02
【作者简介】1.刘恋,江苏省泰州市海军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二级教师;2.张青青,江苏省泰州市海军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二级教师。
一、相关定义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等。
学生的学习意志,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的心理过程。学习意志是一个人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主观条件,因此,研究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是优化学习策略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实例
该节课教学以立定跳远为主题。初中体育课的立定跳远教学目标,一方面是进一步纠正学生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重复练习,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
1.课前调查。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之前,笔者对该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该班级共有32名学生,男女生各半,大多数学生体型正常,但也有身高较矮的学生A、B和体型较胖的学生C,同时该班体育委员D在小学时曾经多次在校运会获奖,运动能力较强。
2.课上练习。
由于立定跳远并不是新授课内容,热身完成后笔者组织学生温习了立定跳远的基本知识点,并对学生的基础进行了考查。大多数学生对于该动作的掌握都比较熟练,但A、B、C三名学生动作较为生疏,且跳远距离并不理想。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按照课程设置,要求体育委员D继续带领同学复习技术动作,自己单独对A、B、C三人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在强化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A、C两名学生学习意志较为强烈,以积极接纳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指导,认真对待每一次跳跃;与A、C相比,B对于技能的掌握程度稍好,动作完成质量也稍高,但存在畏难心理,对于“落地”这一动作较为恐惧,且对克服恐惧积极性不高。
通过强化指导,在课程设置的第二阶段,A、C两名学生进步明显,动作完成情况反超学生B,尤其是学生C,跳远距离提升特别显著。而一开始表现强于A、C的学生B,反而成为该班学习进度最慢的学生。
3.课后反思。
课后,笔者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提到了学生A、B、C的情况。班主任表示,学生B属于学习意志特别不坚定的那一类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存在怕苦畏难的情况,相较于该班级组建时的学习状况已经下滑了很多。
由此可以發现,学习意志对于教学结果的影响,远大于学生其他个体因素带来的影响。而体育运动是将知识、技能、能力与意志力融为一体的过程,它是建立在体育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有效培养意志力的训练过程。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意志力,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促使学生表现出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这对于提升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意志的方法
1.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增强意志力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也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使其不断端正态度,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积极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如在教授某一体育技能时,了解到学生普遍有追星的心理,可以用当下热门的体育明星来切入教学,让学生不自觉地被吸引到教学过程中,并产生内部的积极动力。
2.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不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课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更应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在积极锻炼中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如学校可以在每年适当的时间举行运动会,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体育项目,通过这种竞技比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精神和意志品质。另外,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晨跑也是增强学生意志的办法。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和坚强意志。
3.改进课堂授课方法,在融洽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教师的课堂授课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体验,而课堂授课的氛围更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心情和态度。有些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认为学好文化课就够了,体育课没用;也有的学生对体育课存在畏难心理,对体育动作掌握不到位,害怕出丑。作为教师,应该观察到学生情绪的变化,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课堂授课方法,形成融洽、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活动,融入教学过程,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强意志力。如在跳高、跳山羊等体育训练中,很多学生存在抵触心理,认为难度大、有危险。教师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后,可以在示范中通过语言暗示,帮助学生消除害怕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项安全的运动,同时教师还应讲清动作要领,并适时降低器械高度和训练标准,鼓励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4.利用榜样的积极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可以不断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努力追求进步。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起到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在体育课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教师解释说明的语言、教师的动作示范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树立学生榜样,在体育课堂内外,对于表现较好、积极参与锻炼的学生重点表扬,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锻炼的体育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意志;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4-0063-02
【作者简介】1.刘恋,江苏省泰州市海军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二级教师;2.张青青,江苏省泰州市海军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二级教师。
一、相关定义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等。
学生的学习意志,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的心理过程。学习意志是一个人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主观条件,因此,研究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是优化学习策略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实例
该节课教学以立定跳远为主题。初中体育课的立定跳远教学目标,一方面是进一步纠正学生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重复练习,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
1.课前调查。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之前,笔者对该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该班级共有32名学生,男女生各半,大多数学生体型正常,但也有身高较矮的学生A、B和体型较胖的学生C,同时该班体育委员D在小学时曾经多次在校运会获奖,运动能力较强。
2.课上练习。
由于立定跳远并不是新授课内容,热身完成后笔者组织学生温习了立定跳远的基本知识点,并对学生的基础进行了考查。大多数学生对于该动作的掌握都比较熟练,但A、B、C三名学生动作较为生疏,且跳远距离并不理想。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按照课程设置,要求体育委员D继续带领同学复习技术动作,自己单独对A、B、C三人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在强化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A、C两名学生学习意志较为强烈,以积极接纳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指导,认真对待每一次跳跃;与A、C相比,B对于技能的掌握程度稍好,动作完成质量也稍高,但存在畏难心理,对于“落地”这一动作较为恐惧,且对克服恐惧积极性不高。
通过强化指导,在课程设置的第二阶段,A、C两名学生进步明显,动作完成情况反超学生B,尤其是学生C,跳远距离提升特别显著。而一开始表现强于A、C的学生B,反而成为该班学习进度最慢的学生。
3.课后反思。
课后,笔者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提到了学生A、B、C的情况。班主任表示,学生B属于学习意志特别不坚定的那一类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存在怕苦畏难的情况,相较于该班级组建时的学习状况已经下滑了很多。
由此可以發现,学习意志对于教学结果的影响,远大于学生其他个体因素带来的影响。而体育运动是将知识、技能、能力与意志力融为一体的过程,它是建立在体育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有效培养意志力的训练过程。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意志力,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促使学生表现出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这对于提升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意志的方法
1.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增强意志力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也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使其不断端正态度,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积极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如在教授某一体育技能时,了解到学生普遍有追星的心理,可以用当下热门的体育明星来切入教学,让学生不自觉地被吸引到教学过程中,并产生内部的积极动力。
2.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不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课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更应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在积极锻炼中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如学校可以在每年适当的时间举行运动会,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体育项目,通过这种竞技比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精神和意志品质。另外,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晨跑也是增强学生意志的办法。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和坚强意志。
3.改进课堂授课方法,在融洽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教师的课堂授课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体验,而课堂授课的氛围更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心情和态度。有些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认为学好文化课就够了,体育课没用;也有的学生对体育课存在畏难心理,对体育动作掌握不到位,害怕出丑。作为教师,应该观察到学生情绪的变化,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课堂授课方法,形成融洽、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活动,融入教学过程,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强意志力。如在跳高、跳山羊等体育训练中,很多学生存在抵触心理,认为难度大、有危险。教师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后,可以在示范中通过语言暗示,帮助学生消除害怕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项安全的运动,同时教师还应讲清动作要领,并适时降低器械高度和训练标准,鼓励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4.利用榜样的积极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可以不断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努力追求进步。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起到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在体育课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教师解释说明的语言、教师的动作示范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树立学生榜样,在体育课堂内外,对于表现较好、积极参与锻炼的学生重点表扬,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锻炼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