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内镜及CT特征的鉴别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_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肠结核(ITB)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7月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例ITB与23例PSIL患者的临床、内镜及CT资料.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20例ITTB及20例PSIL患者有完整的内镜检查资料.结果 ITB患者发热(58.3%)和盗汗(50.0%)症状的出现率以及肺结核(54.2%)和腹水(54.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SIL患者(分别为4.3%、8.6%、4.3%和21.7%,P<0.01和P<0.05),但腹部肿块(4.2%)、便血(8.3%)和肠穿孔(0)的出现率则明显低于PSIL患者(分别为39.1%、47.8%和39.1%,均P<0.01).ITB患者内镜下的环形溃疡和鼠咬状溃疡分别占40%和35%,而PSIL患者则以肿块状和息肉状突起为主(占55%).ITB患者CT影像以多节段病变、分层状增厚、肠壁单层状均匀增厚、肠壁积气、肠壁水肿带、肠腔狭窄、中空淋巴结和木梳征为多见,而PSIL患者则多表现为单节段病变、肠壁偏心状增厚和肠套叠(均P<0.05).PSIL患者肠壁增厚程度和淋巴结肿大程度明显高于ITB组,但病变肠壁的强化程度则明显低于ITB组(均P<0.05).结论 ITB与PSIL各有其临床特点,结合内镜和CT的特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粪失禁患儿的盆腔MRI表现,了解盆底肌的形态,直肠、肛管的形态和位置,以及脊髓和骶骨的发育,为分析排粪失禁的原因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4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粪失禁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14岁.应用1.5T MR扫描仪,常规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观察肛门括
由梁寒教授编著的《胃癌根治手术写真》已经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ISBN978-7-5433-3224-9)。本书作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并汇集大量临床一手图片资料,直观呈现给读者胃周围正常血管及变异血管走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手术入路和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特别介绍了胃癌消化道重建常用术式的操作步骤,以及胃肠间质瘤手术方法等内容。本书包含600余幅在手术中拍摄的彩色照片,均为从作者近10
期刊
目的 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LRYGB)治疗超级肥胖症(BMI大于或等于50 kg/m2)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LRYGB术的42例超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45.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5.0 ml,平均术后进食时间4.5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尤其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该部位肿瘤在解剖、生理及病理等方面都存在着特殊性,国内及国际学者对该部位肿瘤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故目前亦无一致认同的治疗规范.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对该区域肿瘤的进一步认识,寻找更加合理、可行的治疗策略。
目的 研究miR-34a在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根治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与未复发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新鲜手术标本各40例,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34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和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
炎性肠病虽然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疾病,但外科处理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外科治疗.回避外科治疗,企图采用药物治疗代替手术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拖延了治疗时机,显著增加手术风险.迄今已明确,无效的内科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合并感染均是手术的危险因素,急诊手术和活动期手术也增加手术风险.内科医生应该准确把握手术时机,为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创造手术条件。
2010年10月,国家卫生部制订下发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1].迄今两年过去,这个文件在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结直肠癌诊疗水平和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为了准确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治疗结直肠癌的状况,卫生部随后又建立了全国结直肠癌诊疗病例的网上直报系统,并于2011年5月下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结直肠癌病例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
期刊
目的 评价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从7个临床中心入组24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硝酸甘油软膏,120例)和对照组(凡士林软膏,120例),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肛裂愈合率、肛裂疼痛强度VAS评分、肛管静息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有221例(92.1%)完成了试验,其中试验组114例,对照
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交流研究成果。同行阅读期刊刊载的学术论文.产生兴趣.甚或对其研究工作有所启发.最终对论文加以引用.由此才能体现期刊的学术交流功能。因此.论文的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论文的被关注度。一般来讲.在同一专业内.被引次数越多,说明被关注度越高。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各大研究机构、广大科研人员更加关注的是论文是否能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中,以及期刊的影响因子(IF)。是否论文发表在
期刊
肛瘘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低位肛瘘(皮下肛瘘、低位括约肌间肛瘘及低位经括约肌肛瘘)通过直接的瘘管切开术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对复杂性肛瘘,行瘘管切开术会不同程度地损伤肌肉复合体,导致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各种保留括约肌手术应运而生.经直肠推移瓣技术(endorectal advancement flap,ERAF)首先由Noble[1]用于直肠阴道瘘的治疗.1912年,Elti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