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巴塘去往理塘的路上,我重重地跌了一跤!尽管当时没什么太不好的感觉,事后却感到越来越不舒服,以至于走路都很困难了。几个小时后,脚背上已经肿得很高很高了。下车仅仅十几分钟,怎么再上来时就成了这个狼狈样子?想想也是,一直是在平原地带长大,从没走过山路,年近五旬的我,怎么能是高原山地的对手呢?
车子中途休息时,我强忍着疼痛下车,仅几步之遥的路,我竟然疼得满头大汗。望着周围层峦叠嶂的群山,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前面的路肯定是没办法走下去了……
我停在了大渡河畔的一个孤儿院里。一面养伤,一面教授那里的孩子们学习汉语。
孤儿院地处大渡河地带的一座山上,也就是当年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走过的地方。
院里一共有五十多个孩子,全部是藏族。最小的仅有六七岁,最大的也就十六七岁。八个大点的孩子分为大班,需要给他们单独上课。其余的就分作小班,全部在一个藏式屋顶的大教室里上课。
我按照教室里排列的三长溜,把他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并且指定了每个组的组长,要求他们每天的午饭后轮流打扫教室的卫生。——于是,每天午饭后不久,我的屋门准时响起了砰砰的敲门声,并伴随着他们的呼喊声:老师,老师——他们来拿教室的钥匙。
孩子们的汉语基础很差,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用藏语交流。有一次,我让一个孩子去食堂给我拿点冬瓜来,好半天过去了,那个孩子没来,却来了另外的几个孩子。他们什么也不说,只是望着我,我一看,马上又说给他们:
“去,去食堂给我拿点冬瓜来,就是你们这几天,天天都在吃的那个……”又过了好半天,大班的一个孩子来了:
“老师,你刚才说的什么,听不懂。”我一下子笑了起来:
“就是你们这几天吃的那个圆圆的东西……”我一面用手比划着,一面把我昨天削的冬瓜皮子拿给他看:
“就是这个呀。”
“哦——”还没等我再做解释,他已经恍然大悟,一溜烟地跑掉了。不一会儿,他就抱着小半个冬瓜出现在我面前。
下午,我進到班里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冬瓜,东瓜,两对大大的汉字。我一边教他们认读,一边向他们做解释:
“冬,冬天的冬。大家看看,冬天的时候,天上会下什么?”我指指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
“东,东南西北的东。”我指指东方,“太阳是从哪边升起的?”
最后,我顺便给一个小男孩起名叫:冬冬(东东)。
为了让他们尽快地掌握汉语,尤其是开口说汉语,我给他们每个人都起了汉语名字。
“辛辛——”当我点到那个孩子的名字时,他们会按照我的要求举起手,并且回答:
“到!”我则不失时机地给他们解释:“粒粒皆辛苦的辛,这是不是《锄禾》这一课学的字呀?……辛辛,咱们的班长,他天天这么辛苦,帮着给你们发书,发本子,整理桌椅……”接下来我喊道:
“牛牛——羊羊——”已经能够听懂一点汉语的孩子们发出哧哧的笑声,看样子这两个被称为“牛牛”“羊羊”的孩子,甚是不乐,我也感觉到有这么一点不妥,赶快解释到:
“牛牛,大个子,是班里的纪律委员哦。”
傍晚,牛牛帮我把满满一大桶水弄到我的屋里,我对他说:
“谢谢你呀,牛牛。”但他却噘着嘴,并不说话。我笑了起来,就跟他说:
“你知道吗,在汉语里,牛和羊都是财富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富贵。”我一边笑着,一边跟他做着解释。
还有那个被我喊作“羊羊”的孩子,我一边向刚来的老师介绍他,一边解释道:
“阳,太阳的阳,阳阳。”
班里有一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我给他起名叫言言,希望他能够开口多说点话。我给一个特别用功的小男孩起名叫苗苗,鼓励他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又给一个有点调皮的小男孩起名叫禾禾;给一个非常乖的小男孩起名叫毛毛;一个刚来的小男孩我叫他豆豆;一个刚来的小女孩我给她起名叫月月。调皮但汉字写得特好的两个男孩,是我指定的班里的学习委员,我分别叫他们乐乐、沙沙。那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男孩,我叫他亮亮。刚来的一个大点的男孩我给他起名叫平平。还有山山、弯弯、星星、光光、天天、左左、望望,这都是我给他们起的名字。我不仅要求他们记住自己的汉语名字,还要求他们要把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及汉字的方式写得棒棒的(这些字,都是他们学过的汉字,我全都利用了起来,做了他们的名字)。等到他们都练熟了这些字,我就用同音不同形的汉字来替换他们的名字,比如:羊羊,我换作:阳阳。天天,我用“田田”来替换;山山,我用“闪闪”来替换,并把换上去的新字做一番解释。就这样,我光是利用五十多个孩子的名字,就使他们学会了许多汉字。
爱穿黄衣服的小男孩,我叫他草草,是班里的唱歌委员。每天下午,他们来到汉语教室的时候,可以先看一会儿摆放在乒乓球桌子上的图书(那是我从图书室里挑选出来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简单汉语图书),然后就由班长辛辛(新新),领着他们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去,准备上课。如果是一三五,就由草草响亮的大嗓门,为他们领唱我教给他们的中文歌曲:小燕子呀,弯弯的月儿呀,生日歌呀等等。如果是二四六,就由两个学习委员领着他们读书。我告诉他们:
“我在楼下,一听到你们的歌声、读书声,就知道你们已经准备好了,我就会往楼上来了——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他们高高兴兴地回答我。我于是在黑板上写下:听。并且指指我的耳朵:
“听,今天最后一个字,学完就下课!”我一边教他们拼读,一边让他们练习写这个字。最后,我问他们:
“还记得眼睛是干什么的吗?”
“看!”他们急着下课,大声地喊叫起来。
“对,看!那——‘看’是怎么写的,还记得吗?”
“记得——”他们喊得更有劲了,我立即指着前面一个喊得快要跳起来的孩子: “上来,写写这个字……大家都看着啊,写不对了自己说怎么办……”班里马上静了下来,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等着看被叫上去的学生在黑板上,笨拙地一笔一画地写“看”这个字……
下课了,他们一窝蜂似的涌向摆放着的图书,唧唧喳喳地一边看着图书,一边互相说着什么。我交代辛辛以及牛牛、阳阳两个大个子:
“注意着,别让他们毁坏图书就行了,过一会儿就让他们出去,把门锁好,啊?”
我则收拾好我的讲台,挪动脚步,一拐一拐地、慢慢地出了教室,——一切由他们去,班长及两个大个子会按照我吩咐的去做。
调皮又可爱的孩子们
不得不承认,正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们,是非常调皮的。上课时,有不断说话的,有不断小动作的。让他们写作业时,有的根本就是乱画一气。有时太惹我生气时,我也会像他们的藏语老师那样,让他们吃一点皮肉之苦,——我用左手或是右手半握拳头,对着他们的背,用力地拍打几下!——可没用!他们根本不在乎,只是嬉皮笑脸地趴在桌子上偷笑,有的甚至一边笑着,一边用生硬的汉语故意气我:打得不疼……嘿嘿……打的不疼……我哭笑不得,毫无办法,有时怕耽误课堂上的时间,干脆就把一两个太捣乱的孩子给撵出去,心想:最好让他们的藏语老师碰到,他们的藏语老师自会收拾他们的!但每当他们有了一点点成绩,我也会及时地奖励:发一二个糖果给他们……
班里大概有六七个特别小的孩子,连铅笔都握不好,写字就更不用提了。一次,我坐在门前晒太阳,看见他们在走道上跑来跑去,我就让他们去拿自己的本子和笔,到我这里来练习写字。不一会儿,几个小家伙一个个拿着笔和本子跑来了。我先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写一个拼音,然后就让他们自己练习,然后我则教另一个。由于没有写作业的地方,他们一个个先是蹲在那写,继而趴到地上写,到了最后,索性全身都趴到了地上,脸朝下对着作业本仔细的临摹。看着横七竖八,挤趴成一团的孩子们,我是又心疼又无奈:
“哎呀,地下凉不凉呀……”“哎呀……哎呀……”他们一边笑着,一边你推我挤地学我说话……那个大眼睛的亮亮,有一次他一下午都没来。第二天,外面下着雪,他穿着整齐的黑色羽绒服,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我问他昨天去哪了,他一面往座位上坐,一面用生硬的汉语回答我:
“回家了!”
“咦,你有家呀?你有家还要来我们这里?我们都是没家才往这里来的……你有家还要来我们这呀……”我向他打趣。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其他的孩子也跟着笑。
我常常利用课前及课后的一点时间,教他们唱歌。孩子们学得非常快,我至今还清晰记着他们唱歌时的神情:一个个整整齐齐坐在那里,微仰着笑脸,稚嫩的声音一字一句往外滑出,孩子气的脸上闪着灵活的眼睛,生动的表情下,从小巧的嘴巴里,滑出声情并茂的歌声:“阿门阿前一个葡萄树呀,阿嫩阿嫩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一个黄鹂鸟呀,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呀……”每当这时,我总是挪动我已经好了许多的腿脚,轻轻地走在他们周围,享受着自己的成果。有时我一边打着拍子,一边与他们一起唱:“……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时的他们笑得更厉害了,同时也唱得更起劲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等到他们一唱完,我立即喊道:
“上课!”于是,他们在班长辛辛的一声“起立——”声中,齐刷刷地立在各自的位置上,并且齐声地喊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随即扬起一只手:
“好,同学们好。”并示意他们坐下。然后,我拿起点名册:
“新新——路路——阳阳——”点名在一声声“到”的应答声中结束。开始上课了,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三下五除二地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然后指着画好的树问他们:
“这是什么呀?”他们没见过树,但通过我上节的讲解,已经知道了一点关于树的常识。那个调皮的孩子又在拉前排言言的棉衣帽子了!只见他一边拉,一边学着我上节说过的话:
“那不是小鸟,天上飞的才是小鸟。”其他的孩子们开始笑了,我赶紧又在大树的上面粗略的勾画出两只小鸟,一只落在树枝上,一只在旁边飞,我一边快速地画着一边说道:“对,天上飞的才是小鸟……”。
这是上节课时,我指着课本图画上的黄色小雏鸡,问他们:
“这是什么呀?”他们全喊:“小鸟!小鸟!小鸟!”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本来是要教他们认读“鸡”这个字的,结果他们全回答我:小鳥!我仔细一看,是有点像小鸟,但我想任何孩子都不会说那是小鸟呀!我突然想起:藏地是不产鸡的,那他们自然也从来没有见过鸡了。
于是,我耐心地告诉他们:
“那不是小鸟,天上飞的才是小鸟。”
“那这个该叫什么呢?”只见他们急急地喊道,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下“鸡”这个字,并在旁边加注了拼音,然后让他们试着拼读……
就这样,在我不懈地努力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他们已经能认好多汉字了……
尽管我有脚伤,但也没忘记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我把美术、音乐、体育、算术等课程,按一星期一到二节的课时,排进了课程表。美术课上,我把他们画的蓝天、白云,贴到了黑板的两边,只要我一拿起美术书,班里立即就鸦雀无声了,——他们开始眼巴巴地等着我给他们发蜡笔呢!体育课上,我指挥着他们跳大绳,并和他们一起玩游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算术课上,他们背诵乘法口诀的声音,引得厨房做饭的都跑上来看……
在与他们相处的那段日子里,虽然辛苦,但我用我全部的爱,一点一点地赢得了孩子们的爱……
离
车子中途休息时,我强忍着疼痛下车,仅几步之遥的路,我竟然疼得满头大汗。望着周围层峦叠嶂的群山,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前面的路肯定是没办法走下去了……
我停在了大渡河畔的一个孤儿院里。一面养伤,一面教授那里的孩子们学习汉语。
孤儿院地处大渡河地带的一座山上,也就是当年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走过的地方。
院里一共有五十多个孩子,全部是藏族。最小的仅有六七岁,最大的也就十六七岁。八个大点的孩子分为大班,需要给他们单独上课。其余的就分作小班,全部在一个藏式屋顶的大教室里上课。
我按照教室里排列的三长溜,把他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并且指定了每个组的组长,要求他们每天的午饭后轮流打扫教室的卫生。——于是,每天午饭后不久,我的屋门准时响起了砰砰的敲门声,并伴随着他们的呼喊声:老师,老师——他们来拿教室的钥匙。
孩子们的汉语基础很差,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用藏语交流。有一次,我让一个孩子去食堂给我拿点冬瓜来,好半天过去了,那个孩子没来,却来了另外的几个孩子。他们什么也不说,只是望着我,我一看,马上又说给他们:
“去,去食堂给我拿点冬瓜来,就是你们这几天,天天都在吃的那个……”又过了好半天,大班的一个孩子来了:
“老师,你刚才说的什么,听不懂。”我一下子笑了起来:
“就是你们这几天吃的那个圆圆的东西……”我一面用手比划着,一面把我昨天削的冬瓜皮子拿给他看:
“就是这个呀。”
“哦——”还没等我再做解释,他已经恍然大悟,一溜烟地跑掉了。不一会儿,他就抱着小半个冬瓜出现在我面前。
下午,我進到班里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冬瓜,东瓜,两对大大的汉字。我一边教他们认读,一边向他们做解释:
“冬,冬天的冬。大家看看,冬天的时候,天上会下什么?”我指指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
“东,东南西北的东。”我指指东方,“太阳是从哪边升起的?”
最后,我顺便给一个小男孩起名叫:冬冬(东东)。
为了让他们尽快地掌握汉语,尤其是开口说汉语,我给他们每个人都起了汉语名字。
“辛辛——”当我点到那个孩子的名字时,他们会按照我的要求举起手,并且回答:
“到!”我则不失时机地给他们解释:“粒粒皆辛苦的辛,这是不是《锄禾》这一课学的字呀?……辛辛,咱们的班长,他天天这么辛苦,帮着给你们发书,发本子,整理桌椅……”接下来我喊道:
“牛牛——羊羊——”已经能够听懂一点汉语的孩子们发出哧哧的笑声,看样子这两个被称为“牛牛”“羊羊”的孩子,甚是不乐,我也感觉到有这么一点不妥,赶快解释到:
“牛牛,大个子,是班里的纪律委员哦。”
傍晚,牛牛帮我把满满一大桶水弄到我的屋里,我对他说:
“谢谢你呀,牛牛。”但他却噘着嘴,并不说话。我笑了起来,就跟他说:
“你知道吗,在汉语里,牛和羊都是财富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富贵。”我一边笑着,一边跟他做着解释。
还有那个被我喊作“羊羊”的孩子,我一边向刚来的老师介绍他,一边解释道:
“阳,太阳的阳,阳阳。”
班里有一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我给他起名叫言言,希望他能够开口多说点话。我给一个特别用功的小男孩起名叫苗苗,鼓励他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又给一个有点调皮的小男孩起名叫禾禾;给一个非常乖的小男孩起名叫毛毛;一个刚来的小男孩我叫他豆豆;一个刚来的小女孩我给她起名叫月月。调皮但汉字写得特好的两个男孩,是我指定的班里的学习委员,我分别叫他们乐乐、沙沙。那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男孩,我叫他亮亮。刚来的一个大点的男孩我给他起名叫平平。还有山山、弯弯、星星、光光、天天、左左、望望,这都是我给他们起的名字。我不仅要求他们记住自己的汉语名字,还要求他们要把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及汉字的方式写得棒棒的(这些字,都是他们学过的汉字,我全都利用了起来,做了他们的名字)。等到他们都练熟了这些字,我就用同音不同形的汉字来替换他们的名字,比如:羊羊,我换作:阳阳。天天,我用“田田”来替换;山山,我用“闪闪”来替换,并把换上去的新字做一番解释。就这样,我光是利用五十多个孩子的名字,就使他们学会了许多汉字。
爱穿黄衣服的小男孩,我叫他草草,是班里的唱歌委员。每天下午,他们来到汉语教室的时候,可以先看一会儿摆放在乒乓球桌子上的图书(那是我从图书室里挑选出来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简单汉语图书),然后就由班长辛辛(新新),领着他们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去,准备上课。如果是一三五,就由草草响亮的大嗓门,为他们领唱我教给他们的中文歌曲:小燕子呀,弯弯的月儿呀,生日歌呀等等。如果是二四六,就由两个学习委员领着他们读书。我告诉他们:
“我在楼下,一听到你们的歌声、读书声,就知道你们已经准备好了,我就会往楼上来了——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他们高高兴兴地回答我。我于是在黑板上写下:听。并且指指我的耳朵:
“听,今天最后一个字,学完就下课!”我一边教他们拼读,一边让他们练习写这个字。最后,我问他们:
“还记得眼睛是干什么的吗?”
“看!”他们急着下课,大声地喊叫起来。
“对,看!那——‘看’是怎么写的,还记得吗?”
“记得——”他们喊得更有劲了,我立即指着前面一个喊得快要跳起来的孩子: “上来,写写这个字……大家都看着啊,写不对了自己说怎么办……”班里马上静了下来,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等着看被叫上去的学生在黑板上,笨拙地一笔一画地写“看”这个字……
下课了,他们一窝蜂似的涌向摆放着的图书,唧唧喳喳地一边看着图书,一边互相说着什么。我交代辛辛以及牛牛、阳阳两个大个子:
“注意着,别让他们毁坏图书就行了,过一会儿就让他们出去,把门锁好,啊?”
我则收拾好我的讲台,挪动脚步,一拐一拐地、慢慢地出了教室,——一切由他们去,班长及两个大个子会按照我吩咐的去做。
调皮又可爱的孩子们
不得不承认,正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们,是非常调皮的。上课时,有不断说话的,有不断小动作的。让他们写作业时,有的根本就是乱画一气。有时太惹我生气时,我也会像他们的藏语老师那样,让他们吃一点皮肉之苦,——我用左手或是右手半握拳头,对着他们的背,用力地拍打几下!——可没用!他们根本不在乎,只是嬉皮笑脸地趴在桌子上偷笑,有的甚至一边笑着,一边用生硬的汉语故意气我:打得不疼……嘿嘿……打的不疼……我哭笑不得,毫无办法,有时怕耽误课堂上的时间,干脆就把一两个太捣乱的孩子给撵出去,心想:最好让他们的藏语老师碰到,他们的藏语老师自会收拾他们的!但每当他们有了一点点成绩,我也会及时地奖励:发一二个糖果给他们……
班里大概有六七个特别小的孩子,连铅笔都握不好,写字就更不用提了。一次,我坐在门前晒太阳,看见他们在走道上跑来跑去,我就让他们去拿自己的本子和笔,到我这里来练习写字。不一会儿,几个小家伙一个个拿着笔和本子跑来了。我先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写一个拼音,然后就让他们自己练习,然后我则教另一个。由于没有写作业的地方,他们一个个先是蹲在那写,继而趴到地上写,到了最后,索性全身都趴到了地上,脸朝下对着作业本仔细的临摹。看着横七竖八,挤趴成一团的孩子们,我是又心疼又无奈:
“哎呀,地下凉不凉呀……”“哎呀……哎呀……”他们一边笑着,一边你推我挤地学我说话……那个大眼睛的亮亮,有一次他一下午都没来。第二天,外面下着雪,他穿着整齐的黑色羽绒服,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我问他昨天去哪了,他一面往座位上坐,一面用生硬的汉语回答我:
“回家了!”
“咦,你有家呀?你有家还要来我们这里?我们都是没家才往这里来的……你有家还要来我们这呀……”我向他打趣。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其他的孩子也跟着笑。
我常常利用课前及课后的一点时间,教他们唱歌。孩子们学得非常快,我至今还清晰记着他们唱歌时的神情:一个个整整齐齐坐在那里,微仰着笑脸,稚嫩的声音一字一句往外滑出,孩子气的脸上闪着灵活的眼睛,生动的表情下,从小巧的嘴巴里,滑出声情并茂的歌声:“阿门阿前一个葡萄树呀,阿嫩阿嫩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一个黄鹂鸟呀,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呀……”每当这时,我总是挪动我已经好了许多的腿脚,轻轻地走在他们周围,享受着自己的成果。有时我一边打着拍子,一边与他们一起唱:“……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时的他们笑得更厉害了,同时也唱得更起劲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等到他们一唱完,我立即喊道:
“上课!”于是,他们在班长辛辛的一声“起立——”声中,齐刷刷地立在各自的位置上,并且齐声地喊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随即扬起一只手:
“好,同学们好。”并示意他们坐下。然后,我拿起点名册:
“新新——路路——阳阳——”点名在一声声“到”的应答声中结束。开始上课了,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三下五除二地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然后指着画好的树问他们:
“这是什么呀?”他们没见过树,但通过我上节的讲解,已经知道了一点关于树的常识。那个调皮的孩子又在拉前排言言的棉衣帽子了!只见他一边拉,一边学着我上节说过的话:
“那不是小鸟,天上飞的才是小鸟。”其他的孩子们开始笑了,我赶紧又在大树的上面粗略的勾画出两只小鸟,一只落在树枝上,一只在旁边飞,我一边快速地画着一边说道:“对,天上飞的才是小鸟……”。
这是上节课时,我指着课本图画上的黄色小雏鸡,问他们:
“这是什么呀?”他们全喊:“小鸟!小鸟!小鸟!”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本来是要教他们认读“鸡”这个字的,结果他们全回答我:小鳥!我仔细一看,是有点像小鸟,但我想任何孩子都不会说那是小鸟呀!我突然想起:藏地是不产鸡的,那他们自然也从来没有见过鸡了。
于是,我耐心地告诉他们:
“那不是小鸟,天上飞的才是小鸟。”
“那这个该叫什么呢?”只见他们急急地喊道,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下“鸡”这个字,并在旁边加注了拼音,然后让他们试着拼读……
就这样,在我不懈地努力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他们已经能认好多汉字了……
尽管我有脚伤,但也没忘记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我把美术、音乐、体育、算术等课程,按一星期一到二节的课时,排进了课程表。美术课上,我把他们画的蓝天、白云,贴到了黑板的两边,只要我一拿起美术书,班里立即就鸦雀无声了,——他们开始眼巴巴地等着我给他们发蜡笔呢!体育课上,我指挥着他们跳大绳,并和他们一起玩游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算术课上,他们背诵乘法口诀的声音,引得厨房做饭的都跑上来看……
在与他们相处的那段日子里,虽然辛苦,但我用我全部的爱,一点一点地赢得了孩子们的爱……
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