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文化折射出的女性意识差异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信息,形成了土地文化。小说《飘》和《大地》中,土地文化与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以土地文化为依托,着重从土地文化中透析郝思嘉与阿兰的形象,对比其女性意识的差异。本文研究的重点为: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形象——传统与反传统的对比;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婚姻观——独立、自主与温柔、顺从的对比;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归宿——成熟与消亡的对比。
  关键词:土地文化 女性意识差异 郝思嘉 阿兰
  引言
  文学作品中的大自然与人物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大自然与女性命运的研究,如:女性生态主义等,都是关注大自然与女性生存状况的重要研究课题。以土地为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流传着有关土地与人类起源的传说,形成了土地文化这一概念,也形成了中外相通的土地情结。土地被喻为人类的母亲,人类来自土地,最终回归到土地中,土地是滋养人类生息不可或缺的要素,被认为是财富的象征。由于时代和国度的差异,土地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作为土地文化的代表作,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飘》与同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大地》两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郝思嘉与阿兰,在女性意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以土地文化为依托,着重从土地文化中透析郝思嘉与阿兰的形象,对比其女性意识的差异。本文研究的重点为: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形象——传统与反传统的对比;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婚姻观——独立、自主与温柔、顺从的对比;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归宿——成熟与消亡的对比。
  一、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形象——传统与反传统的对比
  土地这一文化符号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两部作品中,不同的土地文化使得两位主人公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文化渗透在两位女性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塑造着她们的思想,约束着其行为方式,最终影响着她们的命运归宿。
  米切尔所塑造的《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生活在南北战争爆发时期的美国南方的种植园里,作为种植园主的女儿,战争爆发之前她过着富足的贵小姐生活。父亲是爱尔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美国拥有了土地,并娶了一位美丽高贵的法国太太。塔拉种植园被郝思嘉的父亲杰拉尔德视为唯一的财富。郝思嘉恣意地享受着塔拉庄园给她带来的随心所欲的富足生活,但她并不懂得土地意味着什么,当他的男性朋友在她面前谈论即将到来的战争时,她倍感无趣。当她的父亲告诉她要把这片土地留给她时,她断然拒绝。后来战争和生活中的不幸使她逐渐意识到土地对一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力,她开始争取土地的所有权,最终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过程成功塑造了郝思嘉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也是她形成完美女性形象的过程。郝思嘉对待土地态度的转变,以及她对待父亲和丈夫的态度,足以显示出她对男权的挑战和颠覆。内战爆发以后,美国种植园经济崩溃,奴隶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下定决心要保住自己家族的种植园。战争给她留下唯一的东西就是一片红土地。她站在废墟上,发誓要保护家人,不让她的家人再忍饥挨饿。可见,所生活的国家赋予郝思嘉自由的思想;所拥有的爱尔兰的血统使得她拥有善于冒险且勇敢的性格;高贵出身的母亲赋予她可以轻易征服男人的美貌。这些土地文化背景让她具有反传统的精神,最终成为土地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与郝思嘉相比,赛珍珠在其作品《土地》中塑造的主人公阿兰,生活在旧中国的农村,传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阿兰从小被父母卖掉,在一个大院子里做下等丫头,一直逆来顺受。在嫁给丈夫王龙之前,从来都没有见过他,更别提自由恋爱。阿兰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女人,代表着旧社会中千千万万的处于生活底层的中国农村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和命运归宿与中国当时封建传统的土地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土地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对人物的影响也是深刻的。阿兰除了在家做饭与照顾丈夫和公公之外,还和丈夫一起在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渴望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与郝思嘉的反传统截然不同,她只是要做一个“本分的”妻子应当做的事情: 照顾家人、辛苦劳作、生孩子。在偶然获得珍珠之后,如数交给丈夫供丈夫使用,而自己只是留下最小的两颗,甚至在全家因为这些珍珠购买了更多的土地之后,依然起早贪黑,默默地为家庭奉献。在丈夫的眼里,她早已失去了女性的魅力,只是家里一个不可或缺的劳力。在丈夫有了新欢之后,她也是忍气吞声,虽然不与这个女人见面,但还是默默地接受了另外一个女人的存在,直至生病去世。阿兰的形象是传统的,她的命运也是在这种封建的土地文化中所注定的。
  二、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婚姻观——独立、自主与温柔、顺从的对比
  战争使得郝思嘉成了寡妇,郝思嘉在进行第二次婚姻的选择时,为了保住自己的种植园——塔拉,竟然引诱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虽然引起妹妹的愤怒,但是对塔拉庄园的守护让她最终保护了家人、战胜了困难。她终于明白了塔拉对她意味着什么,她站在塔拉这片红土地上,向上帝宣誓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不再让自己和家人挨饿。郝思嘉终于意识到土地与命运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郝思嘉在种植园向艾希利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艾希利抓起一把红土,告诉郝思嘉说:“有一样东西,你爱它超过爱我,你没有意识到,它就是塔拉。”土地给予了郝思嘉无尽的养分和力量,历练了她叛逆、独立的性格,她没有把命运系在男人的身上,而是依赖于自己的独立和自主,在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后的重建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财富,紧紧地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在小说的结尾处,当郝思嘉爱上瑞德,然而瑞德却离她而去时,她脑海里出现的是塔拉。塔拉已不再是仅供她休憩的地方,而是给予她无穷勇气和力量的源泉。她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形成了正确的婚姻观,完成了对独立自主女性身份的构建。
  阿兰是一个深受中国封建思想影响的女性,她和丈夫王龙一起耕作、勤俭持家、孝敬老人、传宗接代,无一不体现出她的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和顺从、温柔的性格特征。在嫁到王家之前,大院子的主人就告诉阿兰,她不仅要温顺,而且要为夫家多生儿子。 嫁给王龙之后,阿兰成了公公和丈夫的仆人,被认为是会说话的牲口以及延续香火的工具。然而面对生活的不公平,阿兰始终温柔顺从,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帮助王龙发家致富,在生活逐渐好转之后,丈夫王龙忘记了她在最艰苦的岁月里的陪伴,娶了荷花回家做小老婆。阿兰所做的只是沉默和回避,在发现丈夫骗取自己仅有的珍珠送给小老婆时,她虽然内心异常苦闷生气,但也只是仅仅说了句:“你给了她我的珍珠!”随后一切对峙戛然而止。她的温柔和顺从是这种独特的土地文化带给她的,土地于她而言只是她帮助丈夫致富、传宗接代的地方,土地赋予她的温柔顺从的个性特征并不能使她像郝思嘉那样,为自己争取独立自主的权力和完美的婚姻。   三、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归宿——成熟与消亡的对比
  对于郝思嘉来说,对土地态度的转变是她成熟的象征和标志。在少女时期,因为和平的岁月,郝思嘉尽情地享受土地给她带来的一切:富裕的生活、奴隶的伺候、父母的宠爱、浪漫的舞会与男孩子的调情以及对爱情的幻想。而对于土地的意义她却一无所知。残酷的战争让她成了寡妇,也让她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当她再次回到塔拉,看到塔拉的衰落,甚至要失去塔拉时,她才意识到这片土地的意义所在: 塔拉是她心灵的归宿、是她的命运所在,塔拉承托了她生命的一切。与生俱来的倔强以及自由奔放的性格使得郝思嘉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的家园,寻求瑞德的帮助时却发现他深陷监狱,落魄地走到大街上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准妹夫,于是便在无望之中抓住了命运的稻草,保住了塔拉。在战争结束之后,她更是不顾家人的劝阻往返于锯木厂,精明地、辛勤地经营自己的事业,并使自己逐渐地成熟和强大。
  与在土地上逐渐成熟、内心逐渐强大的郝思嘉相比,阿兰的命运是走向消亡的。她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与丈夫一起劳作,任劳任怨。尽管她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甚至受尽了凌辱,她仍然忠实地履行一个妻子在传统意义上的职责: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并为夫家绵延后代、处处为丈夫和家人着想、甚至容忍了丈夫另娶小妾。然而,这么温顺、善良、勤劳、孝顺的女人,最终的归宿竟是消亡。她把发家致富、绵延后代当作一生中最快乐的事情。她的确做到了,然而,在丈夫发迹后,她的一切付出换来的竟是丈夫的背叛。丈夫娶了小妾。而她则像家里的一个干活用的工具一样,没有人注意到她,直至她身染重疾、抑郁而死。
  郝思嘉和阿兰都是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然而,不一样的价值观、不一样的性格和不一样的追求,让她们的命运归宿也大不相同。郝思嘉最终在土地上成熟、壮大,阿兰却在土地上枯萎、消亡。
  结语
  土地文化是《飘》和《土地》的一大亮点。由于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国度的不同,土地文化折射出了郝思嘉和阿兰不同的女性意识。郝思嘉生活在年轻的美国,她移民的血统、种植园的出身以及所受的教育使得她追求自由、独立和平等。在南北战争的背景下,她通过个人的不断奋斗,不仅没有被历史所遗弃,反而是脱颖而出,成功地从一个种植园中的娇贵小姐转变成了一个精明强悍的女商人,并最终领悟到了自己的真爱所在及人生的意义。和郝思嘉不同的是,阿兰生活在旧中国。封建思想对她的禁锢,让她难以拥有女性独立意识,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她在土地上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帮助丈夫积累了财富,并在土地上为丈夫繁衍子嗣。然而,她最终的命运却是丈夫的抛弃和自己的消亡。同样的土地,不同的时代和国度,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养育了性格殊异的女性,并最终导致其完全相反的命运归宿。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玛格丽特.乱世佳人[M].陈艮延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赛珍珠著.大地(三部曲)[M].王逢振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3]万敏.从《飘》看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命思考与女性意识[J]. 名作欣赏,2011(14).
  [4]莫菲菲,钟颖.一个矛盾的灵魂——浅析《飘》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变化[J]. 科技信息,2011(34).
  [5]张京媛.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郭英剑.赛珍珠:后殖民主义文学的先驱者[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已经成为网络电视中一项核心技术。它用于保护内容所有人的版权,控制用户对内容的使用。该文针对IPTV业务的版权保护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VS的IPTV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模型,重点阐述了其工作流程及各组成部分,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先进音视频编码;网络电视;数字版权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61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明确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素养目标的达到。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教学转变为大单元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改变学科知识的碎片化教学,真正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
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思想与西方文学存在较大差异,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文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本土文学和外来文学进行深度解析,并探究其背后文化的一个重要思路。由贺一舟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视域下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一书,是基于比较文学研究一般理论编写的文学研究论著。本书介绍并比较了世界各大文化圈的神话、英雄史诗、抒情诗、戏剧、小说和文学理论等内容。书中不仅有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也有全
摘要:针对当前僵尸网络向P2P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对P2P僵尸网络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对于某个被监视的网络,关注其内部每台主机的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把这些通信行为和网络恶意活动分类,找出具有相似或相关通信和网络恶意行为的主机。根据我们对定义的理解,这些主机就属于某个P2P僵尸网络。  关键词:P2P;僵尸网络;检测;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摘要:在数据备份时难以保持文件原来的时间属性,Windows也没有提供直接设置时间属性的工具。对此,首先介绍了API函数和时间格式,总结出利用VB和API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VB;API;时间属性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161-02  Obtain and Modify the File’s Time At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而关于MIS平台模式的选择是系统设计分析人员遇到的主要问题。现在企业MIS平台模式大体分为3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简称C/S),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C/S结构与B/
书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作者:汤一介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44484480  定价:58元  由乐黛云、杨浩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汤一介先生的学术文集汇编。本书收集了汤一介先生在传统文化领域多年来深耕而得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和短文,颇为全面地展示了他在研究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既可帮助哲学研究工作
摘要:VB程序设计是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使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VB?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尊重认知规律,注重实践环节和师生良好互动方面入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编程技能,从而提过VB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实例;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2-pppp-0c    高级语言程序设
摘要:在C/S/D模式下,由客户端读取并显示在数据库中存储的FastReport Studio报表,实现报表文件的隐式分发,解决了在传统软件分发模式下更新报表文件时重复分发的问题。  关键词:软件分发;FastReport Studio;ADO;VB;报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8-2pppp-0c    Research and Impl
【关键词】结构性思维,联结,实践,传承  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提倡多文本阅读,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便围绕一个“观念”(包括主题和问题)把两首或多首有关联的古诗词组篇(群文)呈现,旨在围绕一个关键词建构“这一类”的知识、能力和学习策略(方法)体系。这种多文本的组合绝不是“1 1”的简单叠加,而是古诗词结构化、体系化的呈现。小学古诗词教学该如何进行?结构性思维能够给我们启示。  所谓结构性思维,是指人们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