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童趣的回归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ma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夸美纽斯指出:教与学的行动本来就是件自然的、令人高兴的和惬意的乐事。我们倡导幼儿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用孩子的好奇与积极探究打开智慧之门,这样才能让幼儿于兴趣中快乐学习,在兴趣中乐于探究,开发学习的内在潜能。然而现在孩子的很多生活经验都来自于书本和父母的讲述,“拿来主义”在他们身上体现得非常翔实,而孩子对于一些本身年龄阶段感兴趣的话题却反应冷淡,如何才能让孩子找回失落的欢乐,回归五彩、质朴的童真呢?
  二、案例描述
  “墙角有条小缝,风儿会吹进来,小雨会钻进来,凑近小缝仔细瞧:
  可以看见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彩虹从屋顶上浮现。
  可以看见独角兽在月牙周围打转,一大把流星从天边划过。”
  ……
  这节语言活动课主要让幼儿通过语言欣赏,回忆自己的美好童年生活,回忆童年生活留下的灿烂印记。
  我问孩子们:你从墙角的小缝里看见过什么?对于我的提问,孩子们显得有些冷淡,举手的寥寥无几,有的说:“没什么的,不就是那样吗?”有的孩子则东张西望,好像对这篇文章一点也不感兴趣。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在郊区,也很难体会到萧条的农村生活。他们的童年生活被高科技的玩具包围,沙包、纸牌、玩沙、过河等游戏已很少有人问津,他们又怎会对一堵墙、一条墙缝感兴趣呢?
  我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带孩子们到周围实地找一找,可在幼儿园兜了一圈,哪有墙缝啊,要找到有缝的墙还真不容易。难道这节课就这样结束吗?我不甘心。在操场上我请幼儿跟我一起,双手摊开并拢留一条小缝,可以看见什么?孩子们立即被我的话吸引了,个个争先恐后:“我看见高楼变矮了。”“我看见一只小狗。”“我好像看见宇宙飞船了,还有太阳呢!”……孩子们的回答变得丰富起来,想象也富有创意,和我前面提问时的情况截然不同。可以想象,如果我选择放弃的话,那么损失最大的是孩子,他们会因为我的放弃而少了可贵的经验,就我而言也最大的遗憾!
  “嘘!这是你们的秘密,轻轻地告诉你的好朋友,回去告诉爸爸妈妈!”……
  三、案例分析
  看完以上的案例描述,你是否觉得孩子在某一阶段失去了一些什么?对,孩子失去了对特殊事物应有的兴趣和关注,失去了五彩缤纷的童趣。在本案例中,孩子在游戏环节说出了成人化语言:“没什么的,不就是那样吗?”幼儿对外物的兴趣缺失,不禁让我们反思,自己是否在不经意间抹杀了孩子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感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兴趣的活动,还是为激发与培养幼儿兴趣的活动,都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也能适应幼儿发展的活动。
  四、案例反思及有效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兴趣浓厚,则学习时必然心情愉快法,积极主动。如何才能保持孩子的天性与纯真,同时激发孩子的兴趣呢?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把孩子当孩子看,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把孩子当孩子看,多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会想什么,做什么?”这样就可以放下教育者的身份,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聆听孩子的心声。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探究问题罢了。”可见,保护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何等重要。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把鸡蛋放在屁股下想孵出小鸡;做化学实验导致起火,但他母亲能容忍他的“顽皮”、“出轨”行为,使他的创造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于无意之中发展起来的,有时甚至会有出轨的“顽劣”之举,但只要我们把握机会,使孩子敢于创造,乐于创新,定能有所收获。
  2.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的看法。
  一次过端午节,有一个孩子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红蛋,于是几个孩子围上去,讨论着,此时教师正忙着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区活动,结果大部分孩子都被彩蛋迷住了,哪有什么兴趣参与分区活动。这时教师急了,嚷嚷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教孩子比较鉴别,并启发孩子们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蛋的生熟?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又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倾听孩子的看法,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3.跟踪孩子的行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
  在追踪幼儿行为时,教师对幼儿的一些不易理解的行为要保持注意,并对其先前和后继的行为进行追踪,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教育的契机。如:大班活动“认识电”,教师首先让幼儿操作电动玩具,并修理坏的电动玩具。启发幼儿弄明白电池有电的道理,然后让幼儿展开想象:“我发明的电器是什么样的?”然而有一位幼儿问是不是只要装对了电池就能动起来,老师机灵地拿来导线、电珠、电池,引导幼儿讨论“究竟是不是装对了电池,玩具就能动起来呢?”大家兴趣盎然,动手实验。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灵活地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反问、动手实验的方法让孩子们找到了答案。把小小的“焦点”拓展成为一个引导幼儿探索的主题,既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地挖掘幼儿的内在潜能和兴趣。
  孩子的成长充满绚烂色彩,而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成长,教育应当保护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对世界永远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找回失落的童趣,最终使孩子得到高度自由、快乐、均衡、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是学龄阶段儿童的启蒙教育。幼儿正处在学龄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启蒙阶段的教师应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幼儿认知新事物,给予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发展其思维能力。良好的教育能促进幼儿全身心地协调健康发展。结合多年经验,笔者在幼儿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并大胆尝试和创新,生成了对幼儿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原动
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更不容易。我一直都在认真思考、探索,究竟怎样才能做一名让家长放心、让领导满意、让学生称心的合格班主任呢?我认为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爱学生,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班主任。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
摘 要: 小组合作管理班级就是从班主任被动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使班级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现代教育越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强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地强调班主任的“管”,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其掌握自我管理、表达、
摘 要: 所谓的创新教育,其实质是指通过相关教育,最终帮助其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及形成合理价值观的教学活动。其根本任务在于在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儿童实施基础性教育及创新教育,帮助其形成基本的创新能力,以达到现今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幼儿园教学 实施研究  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首次脱离家长步入相对独立的生活的一个阶段,也是儿童可塑性相对较强的一个阶段,其
摘 要: 如何实现“安全、快乐、启智、向上”等一系列学前教育的办学理念?这就需要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在良好的班级管理体系指引下,才能“让每一个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班级管理 生活教育 家长沟通  什么是班级管理?班里管理是幼儿教师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学前教育原则与观念为指导,实现班级中人、事、物的互动,进而实现各种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内容主要涉及幼儿
二十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有个性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在十三、十四岁左右,处于儿童期,这是人生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掌握学生的这种变化,有的放矢、因势利导,才会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结合工作实际,我就农村班主任工作谈谈体会。  一、教育要植根于爱  一个班主任不仅应该是学生的严师,更应该是学生的慈母,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
摘 要: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下,幼儿园教育引起了包括相关教育学家在内人士的重视与探讨。为了顺应当下新的教育形势,教育工作者针对幼儿园现状,应积极分析“小学化”问题。作为一名幼儿园的园长,作者结合当下幼儿园教育中呈现出的“小学化”问题,从本园的具体现状谈起,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得到一些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对策  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