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小丑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五六岁开始,生活在墨西哥城的加贝·穆尼尔斯(Gaby
其他文献
多年前,我初入行,误打误撞做了体育记者。见到的第一个体育明星是柔道运动员孙福明,当时她已经是奥运冠军了,教练把她叫到场边接受采访,她的谦恭柔顺令我惊讶。因为训练时必须光脚,采访时她就穿了一双拖鞋,大脚趾指甲壳几乎全是紫黑的,她说是训练、比赛时被对手踩的。    有很长时间,我的采访对象都像她一样,吃苦耐劳、勤学苦练、伤病苦痛……除了“劳其筋骨”的各种苦,他们还要承受少小离家、封闭压抑、过度竞争的心
雕塑创作的最终成品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最满意的雕塑草稿的模仿制作,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对雕塑的最后定稿的放大处理。尽管在模仿放大过程中也可能适当作出一些创造性的发挥,但基本上不会脱离已经确定的图样或者模型。因此,可以说,雕塑草稿是雕塑成品的“预先匹配”,雕塑创作的最后完成实际上就是对雕塑草稿的设想计划之最终实现。  “预先匹配”原本是格式塔(完形)心理学派美学所使用的术语。英国美学家贡布里希最早在《艺术与
美国总统选举,开支逐届递增,2000年为31亿美元,2008年已攀升至53亿美元。今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但再创新高毫无悬念。无论奥巴马还是罗姆尼,在竞选如火如荼之际,为筹集捐款而召开的私人聚会,都远远超过为吸引选民关注而举行的公开活动。  这是一个“大钱”的时代,美国政治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拥抱企业和私人捐赠。有人说,这是件好事,因为金钱是民主实践的关键;也有人说,这太糟了,因为金钱是孕育腐败的温床。
伟大作家的写作都绕不开行走与游历,康拉德、纳博科夫、奈保尔……这些作家都曾因设法在语言、文化、国家、大洲甚至文明之间迁移而为人所知。背井离乡助长了他们的想象力。  但是也有作家仅靠一城一地汲取养分,深入到城市的每根毛细血管之中,然后接通至肉身。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就是这样的作者,那个给予他生命和养分的城市叫伊斯坦布尔。  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它的灵魂之中。  在访谈
囧叔的离开,结束了一个电视时代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已经被美国的喜剧演员们视为史上娱乐性最强的选战。不过今年的选战注定要少一点笑料,因为囧叔离开了《每日秀》  囧叔这回真的退休了。  8月7日,被中国观众亲切地称为“囧叔”或“囧司徒”的乔恩·斯图尔特(JonStewart)主持完最后一期《每日秀》,就此告别施展了16年之久的舞台。各路好友前来节目里捧场,在插科打诨之中表达对囧叔的不舍和感谢
演员王劲松像一口古井,但井里不装酒,装茶。  每年4月是云南西双版纳普洱茶丰收的季节。如果有时间,王劲松会去山里,先到茶农那儿选粗加工完、晒得直挺挺的毛茶,再找信任的朋友做成茶饼。他对茶有讲究,到哪儿都离不开——其实这不过是近些年养成的习惯:35岁前不喝茶,35岁后碧螺春、龙井、铁观音喝了一轮,直到遇见普洱才发现“没法改了”。  “茶叶之所以被人接受,是因为比水好喝,水是淡的,但茶有味道。”4月1
[摘要]同样是基于对人、对自由的深情关怀,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阿马蒂亚·森与卡尔·马克思之间,如此相似,却也各有持重。两者最终都把目标指向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个人自由成为了“自由联合体”或社会的承诺。但是,森与马克思之间,人与自由·和谐发展何以可能,社会又如何承诺个人自由与发展,其侧重点是不同的。  [关键词]自由;人;和谐社会;阿马蒂亚·森;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
5月12日来沪这天,麦斯米兰·海克尔(Maximilian Hecker)正发寒热,几日巡演连轴转,把这位来自德国的“情歌王子”折腾得感冒了。  尽管强忍着喉疼,坐在钢琴前的他,还是唱到一半咳了几声——“希望你们不介意这些‘cracked voice’(破碎嘶哑的声音),当然,有时它们也能给音乐增色。”他幽默地向歌迷道歉,很快,后排女粉丝便开始往前递润喉片了。  柔软金发、高耸鼻梁,澈明的蓝眼睛,
在与有着澳门“新赌王”之称的吕氏家族“前锋”吕耀东先生接触的105分钟里,我们聊了公司管理学、商场战争学、家庭教育学、城市发展学、政治经济学。按照那一天银娱股价的涨幅计算,在交易时段的平均每105分钟里,吕氏家族(占股65%)获利达港币240万5101块5毛5。1  银河娱乐集团的副总裁吕耀东先生迟到了。  我们在银河度假村33层的会议室等他。从窗口望出去,斜对面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高
张定浩工作的单位在巨鹿路675号的老花园洋房里。  沿着老洋房的旋转楼梯拾级而上,《收获》、《萌芽》、《海上文坛》的白底牌子扑面而来,都是让无数文学青年心脏咚咚作响的名头。  二楼楼道尽头的一间,是他和同事黄德海共用的办公室。这里是《上海文化》的编辑部。靠墙摆着两张旧书桌,其余的空间被一叠叠堆得高高的书、杂志所占据,挤挤挨挨一直堆到镶有老式壁炉的墙上。向着花园一侧有个小阳台,藤蔓植物从地面一直爬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