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种植重楼和珠子参根际土壤与原生林地土壤特征差异

来源 :中国现代中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林下种植重楼和珠子参根际土壤与原生林地土壤特征差异,了解植被变化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林下移栽种植重楼和珠子参为对象,测定根际土壤特征并与相对应的原生林地土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珠子参根际土壤有机碳(46.14 g·kg–1)、有机质(79.55 g·kg–1)、全钾(9.65 g·kg–1)和硝态氮(0.006 g·kg–1)质量分数较高,而全磷(0.49 g·kg–1)、速效磷(0.03 g·kg–1)和铵态氮(0.01 g·kg–1)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重楼根际土壤中.原生林地土壤中蔗糖酶(51.66 mg·g–1·d–1)、脲酶(372.6μg·g–1·d–1)、过氧化氢酶(9.65μmol·g–1·d–1)和亚硝酸还原酶(932.04μmol·g–1·d–1)活性最高.重楼根际土壤脲酶活性高于珠子参根际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则与之相反,其他几种酶的活性在2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发现,3种土壤在养分构成、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方面的变化趋势不同.结论:土壤特征之间差异表明,植被类型养分需求和获取策略有所不同,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受到植株自身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双重影响,且往往出现复杂的网状联系.探明药用植物适宜的土壤类型差异能为引种栽培区域划分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核磁共振技术具有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的双重优势,既是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重要工具,也是药品质量控制领域快速发展的现代定量分析技术.中药化学对照品主要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精制而得,结构复杂多样且常存在异构体.结合首批中药化学对照品实例,阐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定性鉴定结构相近成分、同分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中的解析要点,以及定量核磁共振技术测定结果与质量平衡法的比对分析.核磁共振技术为充分保障首批中药化学对照品结构与定值的准确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的:运用电子舌技术对炒制前后酸枣仁滋味进行定量表征,建立生、炒酸枣仁滋味判别模型.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对生、炒酸枣仁本身味道进行检测,通过配对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获取的各味道特征值进行处理,分析酸枣仁炒制前后各味道的变化情况.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酸枣仁炒制对AHS(酸)、CTS(咸)、NMS(鲜)、ANS(甜)、CPS(通用)、SCS(苦)味值的变化均有影响,对PKS(通用)味值影响不明显,其中SCS、NMS、CPS、AHS、ANS味值上升,CT
微生物肥料是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新型绿色肥料,应用于作物种植生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并调节农业生态环境,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综述微生物肥料的种类,概括其在促进植物营养吸收、调节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改良土壤环境等方面的功能,阐述其生物固氮、溶磷、解钾、产生铁载体、分泌植物激素、分泌抗生素、分泌细胞壁降解酶、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竞争空间位点和营养等作用机制,概述其在中药材种植中改良土壤、缓解连作、提高抗病性、提高中药材产量及品质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潜力,为微生物肥料应用和
目的:建立天麻蜜环菌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建立天麻蜜环菌鉴别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2331测定天麻蜜环菌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并建立天麻蜜环菌中染料木素、麦角甾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结果:建立的TLC色谱图中,天麻蜜环菌样品与天麻蜜环菌对照药材在相同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3批天麻蜜环菌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9.477~15.905 mg·kg–1,均低于《日本药局方》第17版与《美国药典》43版要求.建立的天麻蜜环菌HPLC测定方法,
目的:优化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的比例、色谱硅胶-上样样品(原药材)质量比、洗脱流速为考察因素,以胡黄连苷Ⅱ质量分数、回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3批验证实验.结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6:1,色谱硅胶-上样样品(原药材)质量比1.7:1.0,洗脱流速7 mL·min–1,胡黄连苷Ⅱ质量分数可达到54.99%,回收率为93.59%.结论:响应面法确定的工艺简单可行
目的:建立小儿消积止咳提取过程中快速测定辛弗林、柚皮苷、新橙皮苷、连翘苷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的近红外(NIR)定量分析模型.方法:采用积分球漫反射方式采集小儿消积止咳提取过程中116个样品的NIR光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4个成分的含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上述4个成分含量与NIR光谱的相关性定量分析模型,并进行光谱预处理和NIR波段的优选.结果:优选后上述4个成分NIR模型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0044、0.0297、0.0458和0.0028,预测均方
目的:分析酒制处理对川牛膝药材成分谱的影响,提高川牛膝酒制品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取川牛膝酒制前后的样品,经研磨、提取、离心、干燥后,采用甲氧胺盐试剂和三氟乙酰胺(BSTFA)试剂衍生化处理,制得分析样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中的化学成分,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样品中共检出646个物质信号,初步鉴定出其中60个成分.川牛膝生品和酒制品可在PCA和PLS-DA得分图及系统聚类树状图上明显区分.经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硏究所共同举办中医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论 坛青年科学家沙龙.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硏究所孙晓波硏究员担任论坛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硏究办公室张霄潇主任主持沙龙活动,来自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的20余位中青年专家参加了沙龙活动.
期刊
波棱瓜是常用的濒危藏族药材,以种子、果皮入药.近年来,对波棱瓜的栽培研究成效显著,在组织培养、种子萌发及栽培措施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技术成果.但目前规模化田间栽培还面临诸多的技术难题,波棱瓜雌雄异株、雌株占比较少的问题是制约野生种群扩增和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在药材栽培、育种中有许多新技术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议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诱变育种、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在波棱瓜育种方面的探索研究.
目的:建立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同时测定6种含土鳖虫的成方制剂中9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经10%甲酸乙腈提取,用N-丙基-乙二胺硅烷和无水硫酸镁进行净化,采用UHPLC-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9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56),目标化合物在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42%~101.28%,RSD<12%,定量限(LOQ)为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