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以来编辑出版的各类书籍(一九八〇年五月——一九九〇年四月)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12日,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10周年纪念日。在这10年里,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或同其他单位合作编辑出版了书籍78种100册,编辑出版了《文献和研究》、《党的文献》(与中央档案馆合办)杂志66期,《文献和研究》汇编本6册。此外,还协助编辑或审核了一批文献集,其中比较重要的计19种44册。
其他文献
近年来,看了一些关于“红大”与“抗大”的文章,觉得有不少失实之处。为此就我所知,写这篇“沿革”的资料,以供研究我军学校的同志参考。
1920年6月至1923年10月,刘伯坚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曾是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原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负责人之一。1923年初,旅欧党、团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开始向国内输送干部。最初是少数同志直接回国参加工作,后来改为有计划地分批选调一些同志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以下简称“东方大学”)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苏联革命的经验,然唇再回国参加斗争。
《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共同出版。 这部家书选编入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叶剑英、彭德怀、贺龙、陈毅等19位老一代革命家的家书,共186封,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1935年11月,曾养甫奉陈立夫、陈果夫之命,与中共北方局派去的周小舟和以长江局代表名义出面的张子华商谈国共合作抗日事宜。与此同时,蒋介石电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商洽两党合作问题。
在历史上,《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的编辑出版,曾经有力地推动了延安整风运动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对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彻底清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如此,这两部文献汇编的编印发行(包括再版),也推动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在中共党史研究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延安“抢救运动”,是中共党史研究中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它发生在1943年7、8月间,是审查干部工作中错误的严重发展。它的发生有一个过程,大体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去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以下简称《邓选》),其编辑工作前前后后经过了四五个春秋。现将编辑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择要叙述,供研究参考。
(二)广东战争 [原注]1924年孙中山和共产党及革命工农联合.打败了那时勾结英帝国主义而在广州内部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买办豪绅武装——“商团”。1925年初,日共合作的革命军从广州出发东征,得到农民的援助,打败了军阀陈炯明的军队,随又回师广州,消灭了盘踞广州的滇桂军阀。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领袖人物,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那些杰出人物,恰如座座群峰,巍然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闪耀着夺目的光彩;那些重大事件,则是幅幅图景,奇险并生,引发后人许许多多的思考。本文要向读者评介的就是这样一部描写党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书籍:《中共党史风云录》。
小雨在《文艺学习》1989年第5期撰写《梁漱溟与毛泽东分歧的来龙去脉》一文,介绍了1953年9月梁、毛冲突的缘起。以下是文中所引梁漱溟谈话内容的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