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的东瀛白衣天使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色曚昽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副研究员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女作家,由于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日本通”的一面几为遮蔽。中国现代史上精通日本的人,如周作人、戴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几乎都是男性。在这种背景下,凌叔华不能不显得很“另类”,然而,作为一名女性知识精英,她笔下的日本景观却有一种男性日本通们无法企及的神韵。
  凌叔华对日本温婉而犀利的眼光在短篇小说《异国》中有充分的演绎,小说描写日本白衣天使的“变脸”故事。一名叫蕙的中国少女因流感住进京都的一家教会医院,在那里得到看护小姐精心的护理和无微不至的关爱,鲜花、微笑、问候、祝福终日伴随,使她如沐春风中。日本国民性中向来为人称道的“人情美”,在这里有淋漓尽致的表现。然而,一份中日争端的“号外”,划出两副迥然不同的面孔,东瀛白衣天使露出令人恐怖的另一面,粉碎了中国少女的美好想象,使她从温暖的人情的天堂,一下子坠入冷酷的地狱。
  由于这场变脸发生于西方教会的背景,事情就格外耐人寻味。众所周知,基督教是一种超越国界、种族、地域的宗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具有普世精神的宗教到了日本后,发生了异化。小说中,温柔可爱的东洋白衣天使动不动就向上帝祈祷,甚至还为正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国祈祷“和平”,做得煞有介事的。然而,区区一份“号外”,就让她们现了原形,足以引人深思。日本原是个单一民族的岛国,岛国的文化风土,无法产生普世的宗教思想,具有普世精神的宗教思想传到岛国,却会发生异化。正如日本学者加藤周一指出的那样:作为日本国民性基本特征的集团性,本身不具备超越的内涵;对于日本人,集团之上不存在另一种绝对的、超越的力量,诸如西方的上帝、印度的佛、儒家的仁,因此,个人无法脱离集团而存在,在这种条件下,它必然表现为一种极端的排他性。
  高度发达的“人情美”与不可救药的“岛国根性”,构成了日本民族性貌似对立实则互补的两个方面,前者带来一个纯朴浪漫、风情万种的世界,后者造就一个量小气窄、尚武好斗的国度,两者互为表里,紧密纠缠,因此,恰到好处地把握这种“菊”与“刀”的互动关系,就成为解读日本的关键。正是在这一点上,凌淑华显出过人之处,日本文化所包含的那种暧昧不清的二重性,被她拿捏得如此妥贴,天衣无缝,实在令人惊叹。作者先用五分之四的篇幅,写尽东瀛白衣天使种种可爱可人之处,为她们露峥嵘作了最佳铺垫,然后笔墨荡开,形势急转直下,似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传神的白描,不动声色的对比,先扬后抑、欲擒故纵的手法,将东瀛丽人的性格和盘托出。
  从文化趣味上讲,凌叔华无疑是个亲日派,花季时代曾在风景如画的东瀛京都住过两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时的印象完全充满童话式的天真美梦”。凌叔华这样回忆樱花时节的京都——
  黄昏时各处灯笼点亮了,京都便从人间升进仙境了。游人,尤其是年轻的女人,穿着比蝴蝶更艳丽的和装,散在有樱花的各处。
  我们步行的一群人由一小径步行到一座古木围绕的大寺。这时又亮又圆的月儿已升到中天了。日本式的木屋,多为奇松修竹所点缀的,此时正浸在夜雾里。在远处是一层浅似一层蜿蜒的山峦,也浸在月光里——它们看着似乎是透明的,有时却又象是在清澈的湖心看到的倒影。
  在山道上,不时有和服的日本人走向寺院去。另一面却看到那有名的三条大桥载着几个人影浮在月光里。远远的房屋、树木、河堤,缥缥渺渺的象是日本的水墨画笔描写的一般。我看迷了,我想我看到大画师北斋的意境了。虽然那时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童年的这种记忆,奠定了凌叔华对日本的美好印象,使她对日本的审美文化保持着终身的喜爱。然而,这种喜爱并没有淹没她的理性,名门士绅家庭的教养,留欧精英文化圈的熏陶,加上心性的中庸平衡,使她对日本保持着冷静的眼光与理解的批判。《异国》中的“号外”事涉1928年举世震惊的济南惨案(日本称“济南事变”),其时凌叔华正随丈夫陈西滢旅居东京考察艺术,亲眼目睹了日本举国上下的爱国狂热。然而到《异国》发表,已是五年之后。这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升级,对凌叔华的刺激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凌叔华并没有像当时一些“抗日文学”作品那样,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而将日本人妖魔化、漫画化,而是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深刻的理性,融于洗练的感觉,不动声色的描写,使日本人的庐山真面目,呼之欲出。
其他文献
5月12日~14日,俄美两国就收养问题在莫斯科举行第二次会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儿童权利问题全权代表阿斯塔霍夫表示,双方有望在两个月内签署有关收养协议。新协议将更加严格规范负责收养业务的中介机构的资质;美国有关机构还将加强对收养家庭的监管,以避免“弃养事件”再次发生。    一个小男孩的万里苦旅    4月8日,当阿尔乔姆萨韦利耶夫瘦弱的身影独自出现在莫斯科机场之前,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七岁
北极事务关乎中国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关乎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中国需要更多了解北极气候变化,了解此类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各位同事们:  很高兴借此机会,向你们介绍中国与北极的关系、中国对北极国际法制度和北极合作的看法。  首先,我介绍一下中国与北极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北极的活动。  北极在我们人类所居住的蓝色星球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北极的自然环境变化对全人类生存环境有重大
作为最接近南海的“黄金贸易通道”,海南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和投资者,一时间掀起一股“海南热”。这一原本是中国自己的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也是造福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好事,却引起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甚至导致外交风波。    建“国际旅游岛”引发热议    2010年1月4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有
1930年11月22日,英属印度的噶伦堡,西藏著名商号邦达昌的一支商队向北进发,队伍中有两个特殊“旅客”,老者骑在骡子上,中年人骑着一匹马,他们行进着看起来和普通的商帮成员没有多少差别,沿途也没有人注意他们。26日,商队进入中国西藏的亚东境内,两人相互对视,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欣喜。两天后,老者在病榻上向中年人详细交待了自己的使命,让他一定要到达拉萨,不辜负中央政府的重托……那位老者就是清末民初驻藏
春节过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又传闹“民工荒”。有媒体称,许多企业自动提高工资,但还是找不到足够的工人。事实上,近年来频频上演的“民工荒”,只不过是“廉价劳动力荒”,并不意味着中国真的缺少劳动力,而仅仅是过低的工资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很多迹象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廉价民工时代”维持不了多久。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与社会财富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快速地增长,庞大而廉价的“农民工”群体
旧式外交的绝望终结    一位晚清外交大臣之死  1902年2月20日,俄国圣彼得堡。清朝驻俄公使馆里,一位面容憔悴、饱经沧桑的老人合上了双眼,问心无愧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就是清朝驻俄公使杨儒。  两年前的1900年,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这年,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同年,早就觊觎中国东三省的沙皇俄国,趁机派十几万大军抢占东北,并诱使盛京将军增祺签订条约,
中国海洋,在2011年又度过了一个不平静之年。从北到南,海洋形势愈加复杂多变。  黄海局势相对平静。中国与朝鲜在稳步推进海上共同开发;中国与韩国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海域划界问题达成共识。但在平静的背后,整个黄海地区连同朝鲜半岛的战略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美日韩三国利用2010年发生的“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以所谓“朝鲜威胁”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黄海和朝鲜半岛周边海域频繁举行大规模的联合军演
提起冷战,人们很容易首先想到那些外交事件、战争危机以及冷战中的“热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外交迎研究通常都是在“国际”层面上看待冷战,视之为敌对双方在战略和政策上的斗法争胜,主要内容是领导人和宵员对对方的政策行为做出反应的、往还互动的决策活动。但是,冷战的政策和战略本身不只是面向外部事态,还有其面向“国内”的方面和层面。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与国的国内制度和结构,同时其进程和后果也受到国内
美国舆论一度将“中国制造”有意刻画为低值、廉价甚至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美国制造”则是金字招牌,是“高精尖”的代名词,是“梦幻”的再现。然而,金融危机充分显示,美国不仅能制造世界顶级的“大规模核子杀伤武器”,也能制造“大规模金融杀伤武器”。透视美国金融危机,再联系国际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危机,不难做出结论,美国是道地的国际金融动荡的制造者,“美国制造”的神话正在破灭。    “美国制造”制
如何解读国际体系中民族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国际关系学科自成立以来的主要使命。传统的现实主义等理论学派对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界定、对“国家理性”的假设,以及对“国家利益”概念的提炼,一度构建了高度简约、解释力很强的国际政治科学。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问题摆在国家议题的中心位置,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国际互联网信息安全等非军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