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民共和国关于元朝历史的研究和《元史》的蒙文翻译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蒙古人民革命胜利之后,1921年建立了成为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开端的学术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里,进行科学研究的“历史小组”也开始工作.从此,就开始了有关蒙古历史各个时期资料的搜集和翻译工作.O·姜米扬,Ж·策温,M·登德布,Ч·丹达等人积极参加了这些工作,并确实做出了成绩,建立了功勋.那时元朝时期的历史资料的翻译研究已经开始,但它还没有规模的进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卷本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首次出版,于是研究、出版蒙
其他文献
<正> 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部馆藏的十三——十四世纪的维吾尔支书的总数约四百件,这些文书资料都是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西部发现的。这些文献的发现经过和研究情况已有专著论述(见拉赫美蒂·阿拉特所著《古代突厥文书》赫尔辛基1984年版)。1928年列宁格勒出版的由B·拉得洛失院士编辑的文书汇编则是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为推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自给能力的不断提高,需要对农民种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种粮投入、种粮环境等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发现,粮食生产后劲不足,农业设备使用率低,农机培训与实际不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土地抛荒状况严重,这些问题影响粮食生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吸引人才投身农业,加强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正>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为了大量培养民族干部,在兰州、北京设立了西北、中央民族学院,并相继设立了一批大区的和自治区的、多民族省的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是培养西北地区各民族干部的一所高等学校,建院四十年来,培养了大批的各民族的干部,主要分配到了西北五省区,也有一部分分配到了中央机关和内蒙古自治区、西藏等地。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的说来,在完成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上,在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上,在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上,在
<正>人们一般认为,伊斯兰教清真寺是穆斯林的象征,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将就清真寺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整个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谈一些看法。 伊斯兰教清真寺,阿拉伯语音译为“麦斯吉德”,意思是“礼拜场所”,后来逐渐成为穆斯林进行宗教及整个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圣训》写道:“谁若在早上或晚上去清真寺,在赴清真寺途中,真主就已在天国为他准备了席位。”穆斯林的每日五课(五时)、七日一聚(主麻日)、一年两会(开斋节和尔德节)的各种礼拜仪式必须在清真寺举行。—切婚姻丧葬都是由阿訇作证致词,颂经祈祷始
<正>锡伯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锡伯族共有83,629人,以大分散聚居为特点,主要分布于新疆、东北三省、内蒙等地。其中长期定居新疆的计有2.8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伊犁河谷丰饶的察布查尔平原。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锡伯族于1954年3月25日正式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流传民间的锡伯族古代诗歌,是和锡伯民族形成、发展、变迁的历史相伴共生,发展丰富起来的;同时也是和民族意识从蒙昧到文明、从自在到自觉的民族精神历程相呼应的。这些民族民间诗歌,历
<正>光绪初年,清军在督办新疆军务的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指挥下出关扫除入侵之敌,进展迅捷,陷于外国入侵者之手达十余年之久的新疆得以光复。清朝政府在新疆统治的迅速恢复,使清廷面临着一项重要的抉择:是规复旧制还是另行更张。朝中诸臣一时拿不出办法来,挥师出关的左宗棠却早成竹在胸:新疆必须建立行省。清代新疆建省之议,发自龚自珍,定于左宗棠,成于刘锦棠。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得到了实现。对此,已有不少学者在他们的著述中给予了充分的论述。然而,以建省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其成败功过,尚未见到有充分的评说。
<正>距今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一个春天,即1932年3月,在人民斗争风起云涌的古城吐鲁番,发生了一起永远留在人们记忆里的血腥事件,由17人组成的吐鲁番农民革命秘密领导小组的全部成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的军队枪杀于吐鲁番街市,其中包括该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心红似火的杰出诗人阿布都哈里克·维吾尔。他的死,对维吾尔族人民反对暴政、反对愚昧的斗争,对具有光辉、悠久历史的维吾尔族文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阿布都哈里克·维吾尔出生在清王朝政权走向全面崩溃、封建反动势力的压迫臻于极点的黑暗岁月。他的童年是在
<正>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宗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1982年,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规点和基本政策,这一纲领性的文件为我们历史地、全面地认识宗教,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开创宗教工作的新局面,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当前,对宗教政策的学习,得到全党的重视;对宗教理论的研究,在学术界、宗教界和宗教工作者中间表现出广泛的兴趣,思想空前活跃。这里就我自己的体会,拟对建国以来,伊斯兰教工作的形势、情况、问题
<正>中央提出的沿海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西部和东部、少数民族和汉族、边疆和内地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引起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同志提出,西部、特别是大西北怎么办?面对这一问题,不少专家、学者和干部、领导同志都研究探讨西部发展战略尤其是大西北对外开放的新思路;提出过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中央和各省(区)党政机关也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形成了一个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中探索路子,在理论上寻找依据,“东引西进”、“双向开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局面.本文拟从四
<正>我国西北是多民族地区,是我国草原、草山、草坡的主要分布地.畜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畜牧业,对建设大西北,促进我国内陆经济腾飞,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畜牧业是西北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传统经济,它既是轻纺、加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又是轻纺、加工业的重要市场,同时它又是这些地区进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实现牧促农、以畜养地、牧农林互促互补协调发展,而且围绕畜牧业可以开拓许多生产门路,推动农牧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并促进城乡交通运输、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