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新旧教材“数学广角”的对比分析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cg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教版的小学教材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同时也作为人教版教材中典型代表的重要内容。“数学广角”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启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人教出版社对“数学广角”在内容进行了重新的编排,更加突出了数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小学的教师应该充分的比较新旧两版课本中“数学广角”的异同,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数学广角”;人教版;小学数学
  一、 引言
  人教出版社新版的教材既继承了旧版的一些内容,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使之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新版与旧版相比,封面精致的设计和大开的版面旧更加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在内容上,增添了趣味性和探究性符合了数学的教学思想,这一点在“数学广角”上明显突出了新旧的不同点,因此老师需要清楚地了解新旧版教材在“数学广角”的差异,以求以更加符合小学的传授方式进行教学。本文将对人教版的新旧教材的“数学广角”这一模块进行对比分析,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
  二、 新旧版教材中“数学广角”在结构上的差别
  人教版的“数学广角”模块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人教版在对新教材中的“数学广角”这一模块的编排上越发突出对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中“植树问题”就包含三个例题,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可以看出新版的“数学广角”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使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衔接,这些例子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获得一些数学思想。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新版的“数学广角”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又重新让学生回到生活中间将学到的知识在现实里能有所应用。新教材改革的“数学广角”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学以致用,这一点就符合了新课改的“四基”目标也符合了《数学课程标准》所的要求。新版的“数学广角”的结构和旧版的相比趋于灵活化,应用的例子和问题的设置整体上体现了对数学思想的重视,引发学生的主动推究,这是数学这一学科最重要的。
  三、 新旧版教材中“数学广角”在内容上的差异
  人教版新旧的版本在“数字广角”的差异更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新版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包含了对应思想方法中,假设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符号化的思想方法,集合的思想方法等等。二年级下册的“推理”主要是运用“立即推理”的数学方法三年级下册的“搭配”应用了“符号化”数学方法,小學四年级下册中的“鸡兔同笼”主要用到了“列表法”的数学方法,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数与形”主要应用了“推理和归纳”的数学方法。在新版的教材中添加了新的内容有“集合,推理,数与形”等并且在顺序上有了一些改变,将“重叠”和“数字编码”等都进行了取消,“搭配”更是一分为二。
  人教版新版的“数学广角”在内容的编辑上比旧版有逻辑性,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和学习的能力,这些内容在主要是在向学生传输一些数学的思想。譬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找规律”就以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找到其中蕴含的规律,从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转换成数学抽象的逻辑概念。又比如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广角”中的“数与形”开始根据数学的图形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来以图形变化来探究数的变化,是数学中“符号化”的过程。这些“数学广角”的内容让学习者的数学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小学是建立数学概念最重要的时期,新版的“数学广角”通过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经历了一个具体形象到一个抽象的过程,符合了学生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一点点地建立对数学的认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 基于“数学广角”的教学建议
  人教版新版的“数学广角”更倾向于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这也是“数学广角在”在实际的教学中会遇到的难题——如何让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数学问题后转换成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 循序渐进的感知抽象数学概念
  在“数学广角”的传授时,教师需要就丰富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实际感知,这 要才能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最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转换到抽象的数学问题。比如教师在进行“分类”这一“数学广角”的生活就可以提前将一些实际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感知“分类”是如何进行的,接着借助图片来让学生自由地分类,最后在通过一些数学的几何图形或则数字来感知数学的抽象的分类,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分类”的数学感知,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建立抽象逻辑概念。
  (二) 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除了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具体感知转换成数学中的抽象概念,还需要在课堂上添加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是一个高深的学问,想要参透数学中的奥秘就必须要数学自己去参与整个数学问题剖析的过程。比如,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利用了许多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但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缺乏就会导致老师在做无用功。没有真正地去参与数学,就想要理解数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教师在进行“数学广角”的教学时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动手动脑参与到课堂中来。
  五、 结束语
  新课改的进行让人教版的教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大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小学的数学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习者逻辑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体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贾先飞.人教版小学新旧教材“数学广角”的对比分析[J].亚太教育,2015(13):21.
  [2]桑帆.小学数学教材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许荣荣.两版教科书“基序数”内容的比较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
  [4]廖张艳.小学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林家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江南区邕津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不再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局限,将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技能进行完美的融合,培养出兼具实践能力与高尚思想品质的综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相信这是每位中职计算机老师都期望达到的最终教学目的。本文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进行了
摘 要:广场舞是一种发源于民间,来自于生活的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从群众中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逐渐在群众中流行开来,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化的群众健身、运动的艺术形式。广场舞的出现,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參与运动、自觉运动的意识,将全民健身的理念深深灌输到群众的心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促进群众走出家门、投入自然,充分享受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同时更是对舞蹈这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