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门牌”事件之我见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撕门牌”事件后,有些不舒服。尽管中文名字的发音对外国人而言确实有难度,但是能因此而将中文名字用这种极端方式否定吗?很显然,外国学生“撕门牌”的行为,是对中文名字的不认同,也是对中文的否定,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极不尊重!
  当然,有人认为这是一起“种族歧视”事件,但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一起“文化歧视”事件。换言之,是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对中华文化的不尊重所致。究其根本,为何外国人不看好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中的姓名文化?我想,这根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多的是外国人缺乏一种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态度。这一点,他们确实应该向我们中国人学习,以“和而不同”的心态对待文化差异,让各种文化相互借鉴,美美与共。
  中国自古便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说,而外国人“撕门牌”的行为是不仁不义不礼的。撕掉中文门牌以求文化趋同,这有何意义可言,不过是暴露自身的素质低下、见识短浅而已!
  回想一下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文化,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邓小平开始改革开放……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记得几年前,外国人常常讽刺中国人外出旅游素质低下,种种不文明行为被堂而皇之地冠以“中国式”,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等。但时至今日,中国的国民素质在提高的同时,却有美国本土学生“撕门牌”,如此,是不是可以将“中国式不文明”改为“美国式不文明”了?
  如何面对“文化歧视”这一问题,方法有三:首先是不斷加强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其次是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与中华文化差异较大的外来文化,让歧视中华文化者自惭形愧;再次是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竞争力,从而抵制文化歧视。以此行之,中国文化必将广而普之。
其他文献
茅以升:“不复原桥不丈夫”  20世纪30年代,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茅以升临危受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面对“没有工艺、没有设备、没有经验,天上还有日本人的飞机”的困难,茅以升和他的工友废寝忘食,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
期刊
“我生活在一个我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这里似乎是被称为意识的世界,也就是说,我在某人的意识中,可是我怎么知道我是在某人的意识中呢?”  “是我的意识告诉我的。”  “那我的意识中是不是也有一个类似于我的存在?我是不是也曾这样告诉过某人?”  “啊,不对,为什么要相信‘是我的意识告诉我的’这句话呢?”  “可是,如果不相信,那我所建立的世界体系都是相对不存在的,那我就沒什么意义了,所以我还是相信吧
期刊
在志愿服务尚不够发达、志愿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当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志愿服务“时间银行”能提高人们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志愿服务的本质在于自愿性,不以“回报”为目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被服务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向志愿者提供相应的回馈,既是对志愿者的褒奖,也能激发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比如,无偿献血达到一定额度即可终身免费用血这一政策,就起到了激励大家无偿献血的作
期刊
【作品简介】  《塔铺》是刘震云的第一部作品。当时他写东西很倚重生活描写,对内核的东西不一定完全领悟,但写生活本身的时候,作品会帮作者厘清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你在地里,一锹下去,有杂草根、蚯蚓啊什么的,你未必知道一锹下去有这么多东西,但土地确实有这么多含量。所以一开始写东西很占便宜。”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中后期重要作品,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描述了一种中国式的孤独感
期刊
母爱是一首歌,慈祥是词,无私是曲,关爱牵挂是主旋律。我把母爱的歌曲存满MP3,打开“随身听”,母爱汩汩而出,萦绕全身。挡不住,掩更浓,是关怀,别是一番温暖在心头。  播放键:《懂你》  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看了落水儿童靠游泳自救的新闻,您毅然送6岁的我去学游泳。我从小怕水,每次紧张得全身发抖,死死抓住池边不放。练了三天,教练厌烦地说:“明天不要来了!”你静静地离去。邻居传授秘诀:让
期刊
四、剥笋中见缜密  有人认为说理如抽丝剥茧,的确,道理之肌理得一根根抽、一步步理、一層层析。朱光潜先生在《艺文杂谈·谈对话体》中说:“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诚哉斯言,事物肌理可谓千头万绪,心浮气躁只会越理越乱,越说越累,唯有平心静气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彰幽显微,步步为营,周密分析,唯有抓取肌理的
期刊
老韩和老丁是好朋友。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爱唱上党梆子。为了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两人唱《吴家坡》,唱《闯幽州》……唱到趣处,老丁一声长喊:“儿呀,此语差矣,转来!”老韩马上背着枪转来:“爹爹,此事你有所不知。”……  老韩的小女儿叫嫣红,老丁的小女儿叫胭脂。两人常在一起割草。这年八月十五头一天,两人又到河边割草。天快黑了,嫣红将一只布袋拾回了家。嫣红的娘,啪地扇了嫣红一巴掌:“拾啥不成,拾布袋,
期刊
【病文在线】  正所谓“探索”,即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去挖掘事物的最深处。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談到这样一件事:林肯父亲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林肯父亲以为那些石头是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所以拒绝了母亲搬走石头的建议。而在父亲不在的一天里,林肯母亲与林肯却把那些“小山头”轻易地弄走了,因为他们只是孤零零的石头。  生活中,我们也碰到过诸如此类的“小山头”,而我们也像林肯父亲一样,让他们待在原
期刊
《孕妇和牛》一文,通过写不识字的孕妇艰难描画石碑上的字,来表现孕妇内心对文化知识的尊重,而她之所以尊重文化知识,又是源于她对孩子寄予的厚望,以及对于自己作為孩子母亲资格的自省。小说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只是运用散文化的笔调,营造出一种温馨感人的氛围。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文章着重于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揭示,传达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