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后习题的使用策略

来源 :启迪·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知识,同时对教师修正教学目标,完善课程教学过程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课后习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后习题的使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介绍了课后习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对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后习题的使用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后习题;使用方法
  引言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课都会设置几道课后习题,虽然课后习题的数量并不多,但是其作用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后习题,并对课后习题的科学应用进行分析和思考,充分发挥出课后习题的价值和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的设置都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学科素养为目标设计的。通过课后习题来达到对新课进行预习,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延伸,从而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一、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后习题的价值和作用
  (一)充分对新课进行预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前预习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但是,因为学生们的预习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学生们的预习效果也有所不同,如果学生们的预习效果不明显,那么新课的学习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题的合理应用可以为学生预习新课提供基础保障,通过课后练习题可以很好的降低学生预习的难度,并且明确学生对新课预习的方向。通过课后习题可以帮助学生们从整体上对新课文章的主旨进行准确的感知和把握,从而实现对新课预习的目的。
  (二)有利于对文章进行解读
  通过课后习题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们的对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文章所蕴含的中心思想进行解读和理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把课后习题和文章进行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后习题中的大部分问题和答案都是来源于文章中,所以,对课后习题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回忆,并从中寻找出正确的答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中心思想进行解读,理解文章蕴含的真正含义。
  (三)有利于教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现的是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所以,无论是教学材料中的必读课文,还是教学中的选读课文,都是小学阅读的基础和起点。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对文章内容更深层次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对课后习题进行充分的利用,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们对文章知识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二、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后习题的使用方法
  (一)落实单元要素,课后习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
  在部编版小学中年段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之前都会设置一段优美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对单元教学主题进行了介绍和突出,同时对单元语文中的所有要素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在对小学语文中年段课后习题的应用过程中,要落实单元要素,习题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开篇文字有这样一句话“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没想起行的地方。阅读过程中,要关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样才可以感受到习作的快乐。”之后在本单元的每节文章的课后习题中都对单元目标题目进行了设计和体现。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中,第一道课后习题便是“朗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对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进行画面补充,并在文章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学生们一同进行交流和探讨”此课后习题中,“新鲜感的词语”就是需要学生们找出,把握住文章中那些精致的、少见的、具有趣味性和深层涵义的词语和句子,“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就是需要说出自己选择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原因,这些词语和句子的为什么会有新鲜感。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们的鉴赏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又比如,本单元第二章《花的学校》课后习题第二题中,“阅读课文时,请对下面加点的部分进行关注”此问题的设置和上一问题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主要的目的也是让学生们对这些加点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关注和重视,并对这些词语和句子的重要性进行讨论。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引导来帮助学生们进行鉴赏和分析,明确语文学习要素,从而发挥出语文课后习题的引导作用和价值。
  (二)实施分步教学原则,落实教学目标
  在进行语文课后习题教学之前,语文教师要先对课后习题的设计目的和意图进行明确,并将设计者的意图贯穿于课后习题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习题设计中,其目的是让学生们阅读完语文课文之后,自己对课后习题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问题思考解答能力。
  例如,在第二单元的第二章《蝙蝠与雷达》课文中,课后习题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们通过小组的方式来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对自己在进行问题选择和设计时从哪个角度来进行提问进行思考。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则是在教学结束之后,引导学生们根据教学目标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来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并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掌握住文章设置的目的,积累语文学习要素。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后习题教学时,需要准确的对文章的教学核心和主要意图进行把握,并按照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提出核心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实际生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材料的编排更加侧重于文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在进行课后习题教学时,需要和實际生活进行结合和联系。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习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读书的目的进行了解和明确,并对这种目的形成的原因进行阐述。小学生们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够强,学生们的认知还在不断的提升阶段,所以,在进行课后习题教学时和实际的生活进行联系,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后习题练习过程中感觉会有一定的难度,产生挫折,在这种挫折的影响下,学生们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后习题教学时,还要重视不同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并在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的过程中,适当的调整学习难度,借助于学生们具备的生活经验和学生们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和生活中的元素和场景进行融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后习题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后习题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后习题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对新课进行预习,同时对于旧知识起到巩固和升华的作用。因此,在课后习题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们的对课后习题进行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教学素养,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巧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以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为例[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4.
  [2]张艳春.浅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的功能与用法[J].内蒙古教育,2019(26):89-91.
  [3]张妙祯.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2020(44):1.
  叶敏婷 广州市越秀区杨箕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阶段是身心发展趋近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们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对高中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来促使高中生实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当前高中生在人生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帮助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基。  关键词:高中生;人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培养策略  随着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处在一个需要创造性才能赶上时代的阶段,因此必须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锻炼。研究表明,高中数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这个阶段,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如何提高中高数学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给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陶行知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对中国教育有巨大的影响,还对其他国家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他的教育理念包括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思想内涵、教学做合一等内容,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中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改变之前拔苗助长,不符合孩子们成长规律、过多强调知识的错误观念。现在的幼儿园,将陶行知的教育观念与幼儿教育形成巧妙的融合,不断的改善和优化,创造更加优质和有特色化的教育,促进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
摘要:为期一个礼拜的军训,让脸盲的我,一下子记住了好几位同学的名字。在教官的“一二一……”颇有节奏的口号声中,我的目光被两个同学的身形吸引过去,从侧面望去,特别的突兀:“佝偻”着上半身,手脚极不协调的隐没在队伍中。待队伍停下来后,我走過去确认两位同学的名字后,拍拍他们的肩膀说:年纪轻轻的,从侧面看怎么像老头呢?抬头挺胸,手甩直,腿用力踢出去。在同学们齐刷刷的目光中,两位同学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关
摘要:在小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班级当中的学困生采取更加科学的心理辅导措施,并且针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因此来使得班级当中的学困生得以转化,促使小学教学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运用更加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方式来做好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同时也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来促进其学习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多元发展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在美术方面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本文就来探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希望能以此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教学策略  随着国家逐渐对教学进行改革,小学美术的教学
摘要: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同样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难点。由于文言文的翻译方式与传统的语言形式并不相同,所以在理解方面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在记忆时对学生来说也会较为困难。文言文作为我国语言文化瑰宝,是需要我们进行学习和继承的,所以学好文言文也是为国家的文化传承做出较大贡献。本文主要对高中阶段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
摘要:高职教育为我国一线生产输出基础性的人才,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应创新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专业的教育质量,培育出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的综合性、现代型高质量人才。本文结合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该如何增强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  前言:对高职生来说,提高实践能力对其今后的就业具有积极的影响
摘要:学习历史就要同时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真正贴近历史轨迹去融通所学的历史知识。故而,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阐述历史,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传统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属性,让学生在交融一体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当中快速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使学生形成客观且全面的历史眼光。  关键词: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拥有深厚历史知识底蕴的教师自然能够认识到传
摘要:《机械设备维修》课程与德育的相互融合将助力我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该文针对《机械设备维修》思政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在《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及工匠精神。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设备维修课程  1 问题的提出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课堂教学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门课程衔接,形成协同效应的。为实现这一要求,高校要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