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海外英语(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siszx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标准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将Krashen的“i+1”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探寻“i+1”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转换,传递文化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英文属于不同的语系,中西文化差异明显,了解掌握英汉差异是翻译的必经阶段.汉语习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翻译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该文通过分析中英文化差异,结合汉语习语英译实例,简要总结汉语习语的英译策略.
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于185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Tom\'sCab?in),历来被称为废奴小说之经典.自诞生至今,便在美国社会激起巨大反响并不断得到评论界的高度评价.1862年,林肯(Abraham Lincoln)总统在白宫接见斯托夫人时,称誉她是“写了一本书,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小妇人”;简·汤普金斯(Jane Tompkins)也曾评论《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批判要比霍桑与梅尔维尔这些更知名小说家的批评更具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