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制度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其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伴随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土地制度必然不断地发生变革与完善。中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弊端已经初见端倪,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拟从昌吉州农地制度改革入手,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办法,改善土地管理制度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制约。
  关键词:土地产权;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32-02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土地制度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其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纵观中国千百年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其历史一定程度上就是土地制度变革的结果。土地产权制度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土地制度。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向前发展,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必然不断地发生变革与完善。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数次变迁,其中,比较突出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的两次变革。前者通过“自留地”、“拾边地”以及部分开放集市贸易,给予农民对“集体化”的有限的退出权;后者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农村形成了新的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总趋势是以恢复农民地权为实质内容的制度变迁。但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存在的弊端孕育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新动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逐渐显现,所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越来越突出。
  一、昌吉州土地产权制度现状分析
  产权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调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农村土地产权是以农地作为载体的各种权利总和,包括农地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等。其中农地所有权是农地产权的核心。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两翼,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绿洲上,是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之一,现有农村人口72万,农村劳动力413 195。州域总面积9.3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22.7%、绿洲平原占21.7%、沙漠占37.6%、戈壁占18%。有可耕地1 057万亩(常年播种450多万亩)、草地9 981万亩、森林575.7万亩。近年来,昌吉州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昌吉州作为一个粮食及棉花等农作物主产区,每年为新疆地方财政做出巨大贡献,土地管理也执行国家统一的农村耕地政策,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经营模式下,农民自主耕种,种植作物品种随意性较强,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经济效益较差。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土地无法带来应有的效益,所以土地撂荒现象频现,农民很难从土地中切实得到应有的地权收益,地权不明确成为了制约农民收益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法明确土地的物权属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短期掠夺式经营行为严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留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直接经营权,是由国家控制同时集体来承受其控制结果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这种特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必然带来一系列诸如土地权属纠纷、征地补偿费用标准不明确以及补偿费用分配不合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及农民得不到土地带来的物权收益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这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中国特定时期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法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的物权要求,农民宁愿过度向土地索取而不进行投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原本肥沃的土地日渐贫瘠、板化、僵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后被撂荒,农业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被人为割裂,农民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变成有地的“失地农民”,其长期利益得不到保障,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土地产权不清晰。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土地细碎化经营,流转困难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在分配土地时,由于土质不同、距离不同,为了公平起见,往往是每一块地各家各户都均分一些,因此出现了农民承包地的“细碎化”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农业已经由“温饱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很明显,细碎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每家每户投入大量的时间劳力,收益却很小,无法实现机械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大农业的要求,且细碎化经营导致土地流转困难。尤其在昌吉州这个以粮食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区,对于规模种植的要求更加迫切。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土地产权配置混乱,承包经营不稳定
  昌吉州现行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导致承包户的承包经营权缺乏安全性和排他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具体化为每个生长在这个集体地域的成员都有权分享对土地的使用权利。任何农民,只要他是特定社区中的一员,其对集体土地的享有权就与生俱来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由于社区的范围既可以是静态的社区全体成员,也可以是动态的社区成员,这就使社区边界处于不确定之中,由此而产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就必然要求社区土地能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进行周期性的调整。这种要求权就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结果,即中央文件讲要“土地承包期十五、三十年不变”,而大多数地方却又不得不在有限的土地上随人口增减而重新调整和分配土地。《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1984年1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在十五年以上。然而,各地的实际操作与此项规定有较大的差异。昌吉州农村土地承包基本是按照人口的变动在不断的调整,即过世老人的土地基本划归给新生儿,出嫁到外村的女性土地收回划归给嫁至本村的媳妇。由于人口的变动较大,这种土地制度导致土地产权配置混乱,承包经营不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产生的土地周期性或随意调整致使承包经营权存在不稳定性,造成农民无法对特定地块的地权形成长期而又稳定的预期,不利于激发农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   三、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明确土地物权属性,保障农民利益
  赋予农村土地承包权以物权的性质,也就是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财产权。所谓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是指农民拥有的对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同其他任何产权一样,这种权利不可能是绝对权利,必然要受法律乃至社会习惯的制约。尤其在土地权利方面,各主要国家都有许多法律对土地财产权的实现做了限制。确立土地财产权,要实行农村耕地承包权的物权化、长期化、商品化。物权属性能够给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过低问题。
  (二)建立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建立由涉农龙头企业带动的大农庄产业集团,实行土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提高土地单产。农民只需要保留自己的土地所有权,将其使用权折合为股本,投入到大农庄集团中,年终享受由此带来的资本性红利。这部分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农民可以接受大农庄的聘用,继续在农庄里劳动,也可以进城务工,获取劳务所得。允许农民出卖土地所有权,获取一次性收益,真正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对于这部分失地农民,必须妥善安置,劳动保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培训措施,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这部分人群迅速掌握在城市中安身立命所需的劳动职业素养,这也是城镇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三)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形成规模效益,解决家庭单独经营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在城镇化道路处于还不是很成熟,农村的土地制度变革政策尚未明确的阶段,农村应该着力发展农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贩销大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愿组织起来,在劳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一种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的特点是上联市场、下联农户,融产供销于一体,能够以其市场信息的优势,去指导和引导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带动农民发展优势产业,通过为农户统一提供种苗、技术等标准化服务,组织农户按照市场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种植、养殖;通过商标注册、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农民入社,一定程度上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入社农民按入社土地面积分享最终的收益。同时也能解决农民由于获取市场信息渠道单一、闭塞,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农民、市场和制度创新[J].经济研究,1987,(1).
  [2] 文迪波.还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本来面目[J].农业经济问题,1987,(8).
  [3] 安希伋.论土地国有永佃制[J].中国农村经济,1988,(11).
  [4] 韩俊.土地流转与制度创新[G]//产权、流转和规模.北京:国务院农研中心,1989.
  [5] 孙自铎.试论农地制度改革[J].经济体制改革,1996,(3).[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其他文献
车用消防离心泵是消防救援队开展灭火救援作业的关键装备,其作用是在火灾现场为消防救援队提供稳定流量、高压力的消防供水,用以消防灭火及冷却保护。车用消防离心泵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进水水带布置或安装空间限制,其进水入流断面呈现非均匀流态。非均匀入流会造成车用消防离心泵水力效率和空化性能的下降,导致出水压力的降低,影响消防救援队的灭火效率和作战能力。目前,关于非均匀入流车用消防离心泵的内部流动机理及优化设计等基础理论研究极少,为了研究车用消防离心泵内流机理,建立其优化设计方法,提高运行效率,本文基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摘要:以秀山县为例,采用金融发展指标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存在金融发展总体水平、存款形成能力远低于本地域一般水平、贷差逐渐消失、资金大量外流、贷款自给能力由弱到强发展等状况,探讨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民族;金融;状况;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50-05  导言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有关
期刊
摘要:德沃金的法律解释学说是本世纪重要的法律学说,其宪法的道德解释是不同于司法能动主义支持者解释路径,通过对原意主义批判和宪法道德解释证成两个方面对司法能动主义进行批判。  关键词:整体性观念;宪法解释;道德解释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28-02  美国法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是当代伟大的法学家,在其著作《法律帝国》中阐述了权利论和原则论
期刊
随着国Ⅵ排放法规的实施,发动机即将实现近零排放,提高热效率以降低能源消耗成为未来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动机喷油嘴射流雾化性能直接决定了缸内混合气的形成质量,是整个燃烧过程的关键,对热效率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行业内在研究中发现非圆喷孔在提升燃油雾化性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且对提升发动机燃烧排放性能也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开展非圆喷孔射流雾化机理与混合强化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椭圆和等边三角形喷孔为研究对象,探索非圆喷孔内部空化、湍流流动、射流换轴现象
摘要: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问题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程序机制的界定主体问题是一个难题,对此问题学术界存在几种不同的分歧。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认为立法机关应该是公共利益界定主体,并力图对公共利益界定进行一个程序机制设计。  关键词: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利益;界定主体;程序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22-02
期刊
电场强化酯交换反应过程是一种新型过程强化方法,可有效提高传统生物柴油制备的效率、降低反应时间,制备过程中呈现的液-液多相系统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发生复杂的相间传质、传动现象,蕴含着丰富和未知的作用机理,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属于多相流领域的前沿问题。作为多相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相溶液-液两相流在萃取、乳化和酯交换反应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液-液相间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分散、混合等过程
摘要:中国与东盟的一些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存在剧烈竞争。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2004—2009年,中国与东盟在日本市场上竞争的主要产品有三类,它们的2位数HS编码分别为84、85和90。与东盟同类产品相比,目前中国第85章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上升,并有超越东盟之势;第84章产品的竞争力较为明显;第90章产品则处于竞争劣势。因此,应该继续强化优势,着力加强对弱势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出
期刊
摘 要: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市场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调整的改革措施,在这场市场化的改革浪潮中如何处理投资、消费、出口、进口等系列因素之间的关系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围绕这些问题和教学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化;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要:南宋名臣陆秀夫是盐城历史上第一位宰相和唯一配祀孔庙的人,其“负帝投海”、“与国共存亡”之壮举,早已名垂青史。然而,学术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评述存在诸多争议。探寻陆秀夫的精神层面及其现实意义,为进一步繁荣盐城地方文化,筑就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借鉴。  关键词:陆秀夫;研究述评;现实意义;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K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
期刊
柴油机颗粒物(PM)排放是大气PM排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被认为是最有效控制PM排放的后处理技术,捕集率不低于90%。长时间捕集会导致DPF孔道阻塞,排气背压上升,柴油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因此,需对DPF进行再生,恢复其捕集PM的功效。DPF再生效果受孔道内沉积物的氧化活性的影响。燃用高含氧的燃料有利于提高柴油机PM氧化活性和DPF再生效果。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含氧量高、十六烷值高,且分子中没有C-C键,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柴油含氧添加剂,可有效降低PM排放,提高PM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