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感化学生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音乐有效地融入到语文教育中,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因此本文针对“用音乐感化学生——音乐要素介入语文教育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分析音乐在语文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存在的意义,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 语文 作用 意义
  引言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了音乐要素,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帮助。时代的快速发展,为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学生对语文教育的各项需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将音乐要素引入语文教育中,是当前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本文针对音乐要素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用音乐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语文教育的发展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语文教育经久不衰,语文教育一直跟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时代的变化中,语文教学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且从古代到现代,一直起着传递人类文明语言的使命。不管是在历史中,还是在现代文学中、教育中,语文都是语言的传递者,向人类传递着语言文明、历史文化。语文教育有着古老而又年轻的容颜,说它古老,是因为语文和中国历史一样,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说它年轻,是因为语文在历史的沉淀中,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地创新,形成了一门专项教育[1]。
  语文教育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贯穿着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它的存在,它渗透到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中,只有语文教育所花费的时间是不可计算的,所以,语文教育教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当代语文教育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中,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人们在语文教育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语文教育不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而是将学生的自身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进行语文教学[2]。为了提高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当前的语文教育手段中进行分析,在语文教育中加入音乐要素,用音乐感化学生,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介入音乐要素,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也是当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二、音乐在语文教育中的起到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现代语文教育成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育教学,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方向,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适力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育中融入音乐要素,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音乐的类型和层次有多种,在语文教育中结合音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结合,为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感觉。音乐让语文教育中的文字、符号变得形象生动,将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的模糊情感直观明了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语文教育的魅力,感受文学的吸引力。学生在语文教育营造的音乐情境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文学情,并将这一份情保留在自己的脑海中。语文教育和音乐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语文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或者是与学习主体相关的内容,都要为学习主体服务。学生会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在自己的学习策略下进行语文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可以自己营造,也可以老师营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占主导,老师将音乐和语文教育结合在一起,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环境中,一切都是共享的和平等的,学生可以在这个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3]。音乐和语文教育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完成语文教育教学,实现教学目的。
  第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国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过程中,音乐艺术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喜怒哀乐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加入适合的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教学内容中体现的情感,并对学生进行熏陶,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和文学艺术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内涵,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学会创造美和发现美,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对文学作品有更加真切的认识。
  第四,帮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育中,音乐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音乐无法对人的注意力进行调动,但是音乐可以映射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朝着自己心理活动的方向集中,使学生学会聆听、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学生在音乐环境中感受语文魅力,当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教师会提出语文内容中表现出现的情感、思想是什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周围客观的事物,所以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助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4]。
  三、音乐要素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语文教育教学活动,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才可以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入音乐要素,是从音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感化,让学生在音乐要素的辅助下,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一,音乐介入语文教育,是我国教学制度改革后,语文课程教学的需求。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革新和变化,当前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学课程的变化,为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时代特征的影响下,将音乐要素加入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感染力的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素质教育。
  第二,音乐要素和语文教育的结合,是改善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的需求。语文是帮助学生学会各种知识的基础工具,当前语文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所以其教学活动必须带有人文色彩。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章中都带有丰富的情感、思想,语文教材中选定的每一篇文章都给人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渲染,而这种享受和感染,需要去激发和挖掘,让学生自己真正地体会到,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是当前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育的受欢迎度并不高,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将语文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改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要素,改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找到语文教学的突破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第三,音乐要素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介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个意义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音乐用旋律传递着情感、传递着艺术魅力,其表达出来的情感超出任何一门艺术,是人类的精神素养和追求[5]。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入音乐要素,合理地选择音乐,可以通过音乐的美感、旋律,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音乐,真切地认识到语文的魅力,感受语文知识中表达的情感、思想以及意志,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入音乐要素,还有非常多的现实意义和教学意义,音乐让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富有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在音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音乐要素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介入,有效提高了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改善了语文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奠定了语文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语
  参考文献
  [1]夏二梅.浅谈语文教育的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7):49-50.
  [2]肖瑶.论中学语文教学中音乐要素的介入[J].学周刊,2013(09):18-19.
  [3]张玲.浅谈音乐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1):69-70.
  [4]郑磊.音乐辅助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5]杨红英.用音乐让语文教学“活”起来[J].考试周刊,2013(23):43-43.
其他文献
任光荣  1945年生,四川成都人。乡风堂主人.乡翁,旅美乡情画家。现为中华名人协会会员,美国中华艺术学会海外理事,美国伯克莱大学客座教授,美国.中国画廊终身签约画家,四川省商标广告设计研究所研究员,四川乡情画会会长,四川乡情国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邀馆员,四川省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巴蜀中国画研究院艺术顾问,首届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摘要:理查·赖特是最享盛誉的美国黑人作家之一,《土生子》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本文运用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心理分析理论解析《土生子》中因病态社会造成的神经症人物。  关键词:《土生子》 病态社会 神经症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无助、不安全的感觉被称为基本焦虑。《土生子》中,不利的个体环境及社会环境使人们产生了基本焦虑,由此引发神经症。为了
当年地震过汶川,满目狼藉尽荒烟。  墙倾屋塌凄惨象,地裂山破乱石滩。  萬千生灵遭劫难,中央下令急救援。  军民团结齐奋进,抢险救灾建家园。  今朝一见旧貌变,新楼林立道路宽。  华夏儿女多壮举,同心协力渡难关。  一方有难八方助,重建神速换新颜。  幸福勿忘党领导,光辉朗照暖人间。
一直生活在四川渠县的刘嘉峰自幼就开始接触竹编,“小时候农村里没有幼儿园,小孩子在村里到处跑着玩,那个时候我们那村子里还有很多篾匠师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点竹编,耳濡目染,在这种环境下,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编着玩,做些日常用品。”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就自己研究在竹扇上编字体,编出了自己的名字,用的材料也开始根据想要的效果自己来制作。慢慢的,到了中学的时候,他的竹扇就越编越好,竹丝也越来越细,小镇上的
作者简介  作词:唐小辉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安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教师,业余词作者。  作词:刁志强  民进四川省委广安直属支部主委。现供职于四川省广安市医保局,曾任四川省华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作曲:张宗科  国家二级作曲。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音协会员,四川省音协理事,广安市文联副主席,广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广安区文化馆馆长
钟南山句草书45cm x 73cm 2020年  健康科普,意义非凡  张景岳  1945年12月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河南。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原委员。现为中國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四川省书协顾问,四川省文史馆特约馆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全国流行书风、印风展评委。  作品分别获全国第二届、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优秀奖、二等奖,获国际现代书法大展荣誉奖
国画 84cm×47cm 1965年  张大千一生画过近百幅自画像,这些自画像从他二十九岁起至八十多岁,它们组成了一部独一无二的张大千“自传”,也是后人研究他生平的一份重要的文献史料。张大千流传于世的那些自画像,是他的一份人生记录,其中记载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就自画像的意义和功能而言,他与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颇为相似,自画像是他在某一特定环境或境遇之中,一种情绪和情感的表达,一种自我人格与身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不断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生命意识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都在积极研究,寻求对策。而我们尝试着通过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生命意识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通过一年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端正学生对生命的态度,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从而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大学语文 生命意识 实践
齐建霞   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协理事、妇女专委员会副主任、青少年书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书法家,四川省新联会书画院书画家,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蜀都书画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成都诗婢家画院书画家。   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齐建霞书法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齐建霞作品集》,出版《团扇精品》作品集
摘要:在以往的写作研究中,学术论文写作过多地关注内容深度和语言准确,写作模型大多是描述非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但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不仅需要语言的准确,还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准确的学术语言、内容深度及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贯穿论文写作的中介,阅读是提高论文深度的渠道,准确的语言表达是论文的学术要求。  关键词:论文写作 语言 阅读 学术论文  目前,关于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