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视角下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思考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el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任教师培训是帮助中小学新入职教师适应岗位的重要途径。从培训课程实施角度开展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提升新任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实施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课程方案与参训学员需求契合度不高、培训课程执行者存在“因人授课”的问题和教师培训机构缺乏成熟的课程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等。优化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机构需要坚持学员需求导向设计培训方案,设立新任教师培训课程执行负责人,落实教师培训机构课程建设规章制度。
  关键词 课程实施;中小学新任教师;教师培训;培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8-0084-03
  新任教师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职业角色转变的重要举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新入职教师都要接受一定规模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涵盖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编制试卷、课后辅导等教育教学技能,从而帮助他们能够尽快“站稳讲台”。[1]2020年3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研究制定了《新任教师入职培训指南》(以下简称《培训指南》),规定了新任教师入职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课程设置、流程建议等内容,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全国各地的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校)等教师培训机构也一直在开发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并组织实施。然而,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开发的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是否能够达到《培训指南》中规定的目标任务要求?中小学新任教师接受了各类培训课程之后,能否解决他们入职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回答上述关键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的角度入手,全面审视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的课程建设工作。
  一、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
  课程计划是针对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方案,课程实施则是课程计划执行的具体教育教学过程。[2]针对课程实施的研究,目前主要围绕课程方案制定、课程计划执行、课程相关人员发展等方面开展。美国学者奥恩斯坦和汉金斯认为,课程实施是持续一定过程的教育活动,涉及教师、学生、校长等相关人员的广泛参与,同时受到课程计划制定者和课程执行者的影响。[3]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存在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和不同目标的培训课程,这些培训课程的既定目标是否实现?课程计划是否得到有效实行?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研究来回答。
   当前,我国针对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围绕培训课程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模式、培训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但是,分析现有的学术成果,鲜有针对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实施开展的研究活动。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起始环节,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一名新手教师能否顺利开启职业生涯,甚至影响到新手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卓越教师的可能性。因此,针对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的研究,能够促进新任教师培训项目整体改进;同时,对于构建合理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规划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路线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研究教师培训课程实施过程,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则需要分析各类因素对课程实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一)教师培训课程方案
   教师培训课程方案是培训课程内容的总体纲要,也是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的执行框架。课程实施研究工作同课程方案研究密不可分,课程方案是否成熟、合理、可操作,是课程能否实施成功的关键。通常,研制课程方案的人被称为课程制定者,按照课程方案执行课程的人被称为课程执行者,二者密切相关。课程制定者在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方案过程中,其中要参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围绕学员培训需求,课程制定者需要通过培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教学课时长短、授课日程安排、课程模块结构、授课团队成员等,从而便于课程执行者有效执行课程方案。
   (二)教师培训课程执行者
   教师培训课程执行者毫无疑问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人物。无论多么完美的课程方案,也需要课程执行者贯彻落实才具有现实意義。教师培训课程执行者对课程方案理解是否透彻,是否参与过课程方案制定,是否赞同课程方案制定者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取向,将对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变化,导致课程实施方向同原有的课程方案出现一定偏差,这就需要课程执行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专业判断,在不影响课程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及时调整课程实施策略。
   (三)教师培训机构
   作为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教师培训机构同样也对培训课程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教师培训机构主要包含综合大学下属继续教育学院、高等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院(校)等。导致这些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机构对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院校领导层的领导风格和整体规划、院校培训课程相关人员对教师培训课程的理解与支持、院校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相关制度是否健全和院校营造的培训课程实施环境是否适合成人学习等。
  三、 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在各类影响因素作用下,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结合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现状来逐一分析。
  (一)培训课程方案与学员培训需求契合度不高
   在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方案实际研制过程中,存在学员需求调研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导致培训课程方案与参训学员需求契合度不高。培训需求调研不到位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课程方案制定者角度看,新任教师培训项目一般是以行政县(区)为单位开展,区域内的不同学校对新任教师要求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所学校的新任教师,也存在入职时间差异、岗位差异、所教班级和学生差异等情况,这就导致课程方案制定者很难在培训开始前完成一次标准统一、全面系统的学员需求调研。同时,新任教师培训课程方案研制的周期很短,从新任教师入职到正式参加培训往往只有几周的时间,过于紧凑的时间安排也会造成培训需求调研无法充分开展。    从参训学员的角度看,中小学新任教师刚刚开始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一般很难意识到自身的培训需求,对培训需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新任教师甚至不了解什么是教师继续教育,更不了解新任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认为“领导派我来听个讲座”就是参加培训了。这类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处于一片懵懂的状态,即使面对培训课程制定者也很难讲出有价值的具体培训需求。
  (二)教师培训课程执行者“因人授课”的问题
   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一般由多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下面都包括聚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的若干具体培训内容。各地教师培训机构会组建一个由高校专家、培训机构讲师、课程研究专家、一线中小学名师组成的授课团队,团队成员各自分工负责讲授不同的培训内容。
   在课程实际执行过程中,尽管授课团队内的专家、名师都有各自的研究特长,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研究弱项,每个人的课程实施取向和授课风格也有着强烈的个人特色,因此培训机构最终不得不根据授课专家的个人意愿统筹安排开展授课工作。这种“因人授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能够保证培训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却也带来一些实际问题:有的专家前期没有参与培训课程方案设计,被培训机构拉过来“救场”临时讲一节课;有的专家只能讲授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没有考虑本节培训课程内容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甚至出现了同其他课程维度内容矛盾的部分;有的专家理论研究功底深厚,但是对于中小学新任教师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不足,授课方式和培训内容对新任教师吸引不强。
  (三)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缺乏成熟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
   我国各地的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是组织举办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的基层单位。《培训指南》中针对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责也做出了明确规定:“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制定培训实施方案;规范实施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发、提炼、形成一批优质培训资源。”[4]但是,大多数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还没有形成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管理机制。有些培训机构只是举办一场全员通识培训讲座了事,流于形式;有的培训机构没有固定的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团队和培训项目管理团队,每年东拼西凑一个临时班子搞培训,新任教师培训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上述现象反映了基层教师培训机构对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缺乏制度化,从领导层到教务管理人员对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不够重视。这种松散的管理机制难以调动新任教师参加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自然也会受到消极影响。
  四、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优化改进建议
  着眼于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围绕提升培训课程实施有效性的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优化改进工作。
  (一)坚持需求导向灵活设计新任教师培训方案
   新任教師培训课程设计者在研制培训课程方案时要坚持以新任教师培训需求为导向。坚持需求导向要求课程设计者注重培训需求调研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所谓需求调研全面性,是指既要了解新任教师的共性需求,又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化专业发展要求。新任教师培训一般按照学科来组班。在同一个培训班级中,课程设计者应当充分了解学员群体的学历背景、专业背景、实习经历,特别是班级内如果有非师范专业新任教师、学科与所学专业不同的“教非所学”学员,课程方案设计者应当针对这类学员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倾向。
   所谓培训需求调研的科学性,是指培训需求分析要遵循科学化调研模式和路径。首先,课程制定者应当运用合理的需求调研工具,针对新任教师的岗位能力做出专业诊断。其次,课程制定者要研判各类培训需求信息,做出初步筛选和分类,明确需求信息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最后,课程制定者要根据培训需求信息聚焦培训主题。由于新任教师培训的根本任务是解决新任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问题,因此培训目标设定要聚焦学员的关键问题解决和关键能力提升,不能盲目地试图一次性解决学员所有专业发展问题。[5]
   (二)设立新任教师培训课程执行负责人
   在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团队中,设立一名培训课程执行负责人统领课程实施全过程会有助于理顺课程实施各个环节。需要说明的是,培训课程执行负责人不是个人行为或个人角色,而是应当作为一项培训课程管理团队运行制度。作为培训课程团队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和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团队成员完成培训课程各个模块的授课工作。同时,培训机构也要建设一支稳定的授课专家师资队伍,定期举行课程备课、课程磨课工作,提升团队成员授课水平。作为培训课程团队成员,应当有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参与集体备课磨课,服从课程团队负责人的统筹管理,统一思想,相互配合,按照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目标、培训主题,共同完成授课任务。
  (三)落实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规章制度
   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运行载体,教师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培训课程建设的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总体而言,教师培训机构应当做好新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好课程建设的内容、步骤、时间安排和预期成果等,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同时,教务管理部门或科研管理部门应当设置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协调工作管理小组,配备专岗管理人员,做好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保障课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王丁,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北京 100120)
  参考文献:
  [1] 熊湘.改革开放以来新任教师培训内容的演变及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9(8):85-88.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30-331.
  [3] [美]艾伦·C·奥恩斯坦,佛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森,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10-311.
  [4]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等11个文件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78/A10/tongzhi/202003/t20200330_436306.html,2020-03-27.
  [5] 余新.教师培训师专业修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09.
  责任编辑:谢先成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宝藏。文字是文化的象征,文化又是文字的内涵,二者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主动地挖掘教材上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开展富有文化气息的活动,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语文课堂更加有内涵。一、創建情境  传统文化是相对抽象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直接为学生引入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会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尤其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面积与耕地质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使得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鉴于此,本文从耕地监测保护方面着手,进一步应用现代化技术对耕地监测保护体系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加强耕地保护的建议,目的是夯实耕地监测保护机制,以促我国耕地在量和质方面的提升,同时实现对我国耕地有效地生态保护,进而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良好的乡村治理水平和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地,必须要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建设进有效的社会治理。在乡村治理中,重庆市城口县岚天乡始终贯穿党建引领这条“红线”,以基层党建+乡村社会治理的方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社会逐渐将电子信息数字化,信息科技引入到人事档案的管理中,能够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先对医院个人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综合分析了数字信息系统中的个人档案信息共享在医院个人档案的管理中所具有的意义。
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将有助于地质灾害的预防,为工程建设提供支持。简述了拟建工程的基本概况、评估级别的确定方法,对评估区地质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确定了危险性分区和建设场地的适宜性,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建议。通过这些措施及时发现了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地质灾害,为后续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希望可以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患者男,29岁,2月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干咳,1天前出现持续性胸骨后钝痛、伴发热、胸闷、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既往体健,无家族及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8.3℃,唇甲无发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1000 ng/ml,癌胚抗原4.83 ng/ml,NSE 168.10 ng/ml,CK-19片段>500 ng/ml。
目前党校图书馆的管理基本上是继承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图书管理工作者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优良的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不适应的方面应该改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开拓进取,本文拟将现代管理原理引入图书馆管理之中,从理论上作探索,以期在实践中予以检验,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更为科学有效。
摘 要 名师工作室应坚持有视野、有情怀、有理念、有行为的四有标准,做到有格局、有动力、有灵魂、有作为。这样工作室才能更好地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促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8-0082-02  名师工作室是由一位名师和若
采用NdCl3·6H2O和3,4′,5-联苯三羧酸(H3bpt)为原料在DMF/H2O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得到一个三维钕配合物{[Nd(bpt)(DMF)(H2O)]·2H2O}n(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及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了配合物1的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5,5)-连接的三维结构,拓扑符号为(44·63·83)(4862)。此外,对配合物1的热
1.在显著位置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1处公益广告。2.在显著位置有公益广告景观小品。景观小品应为钢铸、石雕、绿植的大型展示,景观小品要有艺术造型设计,不能是简单的牌子、展板;景观小品要有一定规模,一般长度不少于3米,有宣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