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86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科学,经历了由现象到实质、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生物学科在于从生命现象挖掘生命本质,带领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生物学科,从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从实验设计培养科学探究,从实验总结培养理性思维。
  一、落实开展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共有19个实验,其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就有14个,占了高中生物实验的绝大部分。在高一阶段开展实验教学,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也为今后更多学生选学生物科奠定了基础。从以背诵记忆开始的学习,变成了动手观察讨论交流的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学习意愿和热情的提升,必然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对学生在每种指导方法下,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进行了调查,讲授-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组—50%,实践练习—75%,向其他人教授/对所学的内容立即运用—90%,说明开展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分组动手操作、讨论分析得出结果,能明显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若只是单纯记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学生对于反应的颜色、是否需要水浴加热、是否有沉淀以及试剂的滴加顺序、原理等知识点容易混淆。但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操作之后,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实验过程、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现象。
  开展实验教学不会挤占教学时间,反而可以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更加深入。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实验室,把实验融入到课堂,把课堂回归到实验,体现生物的探究之美、思考之乐。实验课和教学进度也不矛盾,实验可以促进教学的进行。
  二、通过做实验引导学生优化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开展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再现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再次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从而培养探究思维能力。例如,在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中,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用NaOH扩散模拟物质扩散。学生观察NaOH扩散的速率和扩散的体积比,思考扩散速率和扩散体积比的意涵,从而学习到细胞体积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思维方式,从而提升科学思维的素养。
  同时,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发现实验的不足之处,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创新,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光与光合作用的一个观察验证型实验。目的是观察验证绿叶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含量,进而为后续的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做铺垫。做实验的时候,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原理和材料,然后按照教程给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滤纸条上颜色过浅,不易观察等。这些问题会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例如,为什么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过浅?经过大家探讨,总结出可能是如下原因:(1)选取的材料;(2)无水乙醇的使用量;(3)过滤;(4)画滤液细线的次数;(5)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6)实验室的光线等环境因素等。通过反复讨论,同学们分组做了重新改进:(1)选取菠菜嫩叶和老叶,或者是菠菜和番薯叶进行对比;(2)相同量的叶使用不同量的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实验发现将无水乙醇的使用量由10mL改为5mL,可以明显提高滤液中色素的浓度,也不影响研磨的效果;(3)过滤时,发现使用尼龙布越多的小组,滤液的颜色越浅。即使按照教材步骤使用单层尼龙布,依然会有色素损失。同学们尝试不经过滤,直接用研磨液来画滤液细线,有更好的实验效果;(4)考虑到滤液细线要求细,尝试使用较薄的盖玻片蘸滤液划线,可以让滤液细线更加平直;(5)针对层析液没及绿叶细线的问题,同学们根据烧杯的高度,把滤纸条先折叠好挂在烧杯壁上,而不是简单地靠着烧杯壁,能更好的固定滤纸条,从而避免了滤纸条滑落到层析液中;(6)坐在窗户旁边的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色素带的颜色明显变浅,建议在做该实验时,关好窗帘,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进行。实验结束之后,部分学生对SiO2和CaCO3的作用还有兴趣进一步探讨,于是部分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别再做了两组对照实验,把两组实验结果拍成视频在下一节课上展示给全班同学,同学们就能更清晰地观察到了SiO2和CaCO3的作用。还有同学对是否需要用无水乙醇提出的质疑,于是,又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探究。
  通过不断优化创新实验,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观察细致,能发现老师未曾发现的问题,和老师一起来优化实验,教学相长,取得了更好的实验效果。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探究思维,更是运用科学探究思维来解决了实际问题。
  三、通过开展实验,提升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
  1.体现趣味性和实践性
  学习的第一动力是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是良好学习的开端。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观察现象和变化,教师加以引导,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例如,开展实验《果酒的制作》 ,学生亲手制作葡萄酒,自己动手洗葡萄、榨葡萄汁、密封,亲自感受一次由葡萄汁慢慢变成香醇葡萄酒的过程,学习知识也感受快乐。除了课本实验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例如,在校园内、外开展种群调查研究,开展《制作叶脉书签》等实验。
  2. 体现生命性
  生物学科要从生命出发,研究生命现象,找寻生命本质和规律,最后再回归到日常的生命生活实际,用来指导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用生活中的事物和事例来开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生物实验与日常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蛋清、猪肝、洋葱、菠菜等;实验内容也跟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蛋白质、糖、脂肪、淀粉的检测,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等,学生真正体验到生物不是脱离生活的学科,而是来自于生活的学科。自然界中很多生命,生物的学习还不能局限于书本、课堂、实验室,更需延伸到大自然,延伸到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命现象和特征,找寻一般性规律和内在联系,从而感受生命的力量、体会生命的美丽。
  3.体现相容性
  将知识与发展相容,生物实验一方面需掌握基本知识,另一方面需了解生物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找寻科学发展的方向。
  将自身与社会相容,个体是社会的一份子,个体组成社会,个体影响社会,社會影响个体。实验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全班合作甚至全校合作探究,体现了自身与社会的相容性,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
  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容。生物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支持,特别是数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这些学科的理性思维和探究精神也是相容相通的。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的最大特色,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和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琪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实验创新趋势[J].中学生物教学,2017(7):31.
  [2]罗天然.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生物教学实验创新[J].学苑教育,2017(3):42.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学科教学更应该在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多下功夫。史料实证是关键的历史核心素养,与其最直接相关的思维品质是批判性思维。基于日常教学,历史教师应该注意:树立史料实证意识,养成论从史出习惯;鼓励学生搜集史料,教会学生区分史料;训练学生解读史料,联系所学解决问题。  【关键词】历史学科;思维品质;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提出:“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
【摘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出构建突出学生主体性、教育过程情感化、德育方式交往化、德育情境真实化、增强学校德育开放性与建设校园德育模式以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构想,并在德育实践中实施、探索、发展,以求提高德育实效。  【关
【摘 要】粤剧是广东地区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综合艺术,是羊城文化的奇葩,但是根据笔者所做的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和查阅的文献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粤剧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困难重重。文章通过论述粤剧的地位以及调查了粤剧在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中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粤剧在传承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笔者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粤剧教育,引导学生将粤
网络信息时代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资源,加速了英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更加深入的运用,确实给当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好处。可是,我们如何将这些现在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呢?如何更好的发挥它们的辅助教学作用呢?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从左脑学习、全脑学习到优脑学习的演变,然后从脑科学的新成果出发,在继承、发扬《全脑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脑成像(BSI)超级学习法”,并重点探讨脑屏成像学习法如何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达到轻松 、快乐且高效地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全脑开发;优脑学习;脑成像学习;脑成像智力  20世纪中叶以来,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人脑潜能的丰富性和可开发性,不仅为创造性
【摘要】追求美,这是人的天性,但我们首先必须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培养自己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果妍媸不分,甚至以丑为美,就可能滑入低级趣味的泥潭。引导学生认识美,指导学生欣赏美,激发学生创造美,是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努力,让学生自觉内化和完善个人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学;小学语文;认识发现;情感体验;创造美  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
【摘要】随着新课堂标准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我们这一批上了年纪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怎样才能打破传统教学,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新生的教学一代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让新老兵携手在教育事业上熠熠生辉呢?  【关键词】新课标;新生代;老前辈;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授业解惑的过程。学生填鸭式地学到了知识,但学习劲头不大,可是许多老前辈还是经常取用这种教学方式。新课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又是他们磨砺意志、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是与英语知识教学相结合,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至关重要。如果能在英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接受,导中入情,理中动情,情中导行,疑中认知,践中感悟,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情景教学;提高品德;实效  背景:传统教育观念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机械式的被动去接受,过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摘要】在新形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学习在教育界受到关注。笔者从幼儿为本位的角度出发,实践总结出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若干策略,支持幼儿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问题为导向;深度学习;兴趣需要  近年来,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在教育界开始受到关注,幼儿园也尝试将其运用于课程实践中。深度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veMarton和RogerSaljo提出学习层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