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电镜表征锂电池中的辐照敏感材料

来源 :储能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qq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冻电镜(cryo-EM)是表征辐照敏感材料的有力工具,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并在2017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同年,冷冻电镜首次被应用于观察金属锂的纳米结构,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结果,从此也在电池领域备受关注和蓬勃发展.冷冻或低温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高能电子束对样品造成的辐照损伤,而且可以大幅降低样品的反应活性,提高样品的稳定性.冷冻电镜可以为辐照敏感材料提供纳米甚至是原子尺度的微观结构信息.本文重点介绍了冷冻电镜在表征锂电池中辐照敏感材料的相关应用和成果,包括冷冻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cryo-FIB-SEM)和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EM),以便读者了解冷冻电镜在解析电池工作机理和指导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发挥的优势和作用.随后,展示了冷冻电镜在金属锂的沉积/溶解行为、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纳米结构、亲锂材料的储锂机理、全固态电池中固-固界面以及正极材料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CEI)膜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冷冻电镜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及其在电池领域的潜在应用与机遇.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解析电池材料与界面结构,了解电池运行和失效机制,从而促进高比能和高安全性电池的发展.
其他文献
将二氧化硅作为模板,通过原位聚合-溶剂热-煅烧工艺合成中空碳/Fe3O4磁性量子点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硝酸铁的添加量即相对碳含量来调控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从而调节其微波吸收性能.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用拉曼光谱表征了材料的内部结构缺陷和相对石墨化程度,使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 表明,厚度为2.55 mm的材料具有7.06 GHz的最大有效吸收带宽(EAB),最小反射损耗值(RLmm)可以达到-43
用化学改性方式将环氧大豆油(ESO)与用马来酸酐(MAH)改性过的PLA接枝(MPLA),制备了反应性增容剂ECP并提出其可能的接枝机理.用FT-IR、DSC、SEM等手段表征ECP,研究了制备ECP时4种加料方式和ESO与MAH基团的摩尔比对其接枝率和酸值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MPLA阶段先加入1/3配方比的ESO,在化学接枝阶段加入剩余的ESO和全部的三乙胺,制备出的ECP接枝率最高达4.1514%;ESO与MAH基团的摩尔比为1时产物的接枝效果最好.ECP改性的PLA材料其综合性能优于ESO改性的P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含Ti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方式研究了这种钢的晶粒形貌,使用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表征了钢中析出相的形貌及种类,使用以同步辐射装置作为光源的小角度X射线散射技术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技术研究了钢中纳米尺寸析出相的分布特征和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中Y元素的存在形式,并测量了钢的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含Ti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晶粒多呈等轴状、平均晶粒尺寸为1.24 μm.钢中富Y、Ti、O纳米尺寸析出相的分布密度为1.39×1024/m3,平均直径为2.23 nm.向材料中添加T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迫于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问题,未来社会需要高效、经济、绿色、安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理解电化学界面反应机理来指导储能器件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包括非原位和原位手段)具有超高灵敏度及时空分辨率,已经开始在电化学储能界面分析中崭露头角.因此,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研究方法在能源电化学领域(如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及锂氧电池)的重要进展和应用,重点讨论该技术如何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电池过程并设计更好的电化学储能系统.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