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3312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较少的课时里,更好地发挥经典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激发学生读原著的热情,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向原著整体价值取向、原著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内容上。
   关键词:略读课文;经典;教学策略
   不少略读课文堪称经典,如何在较少的课时里,更好地发挥这些经典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是我们必须探究的课题。本文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尝试论述经典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部编九年级上册的经典略读课文大多是原著的节选,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笔者以为不妨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激发学生读原著的热情,引导学生读整本书。为落实这一目标,将教学重点定在文本中指向原著整体价值取向、原著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内容上。具体教学环节可分为四个部分:一、前置性学习,为重点学习作铺垫。二、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指向原著整体价值取向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细读能折射原著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文本内容。四、“吊起学生的胃口”,有意将课堂教学内容“留白”。
   一、前置性学习
   为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布置了以下前置性学习任务:
   1.让学生用两周时间阅读《红楼梦》第39回到第42回。
   2.查阅《红楼梦》的相关资料。
   3.默读课文至少一遍,思考刘姥姥的性格。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教学能更顺利地突破重点,笔者在上课之初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背景知识,如刘姥姥三进贾府、“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的对立、王夫人和贾宝玉的矛盾、薛宝钗的喜怒不形于色等。
   二、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指向原著整体价值取向的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原著的整体价值取向,笔者请学生思考:“从《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以及《红楼梦》的相关情节来看,曹雪芹对贾府的态度是怎样的?是赞美,是讽刺?还是……”
   师生互动后的结论是:
   作者对贾府有讽刺,但也不完全是讽刺。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作者认为贾府对刘姥姥的馈赠说明荣国府还不是为富不仁的人家。贾府的衰败主要不是贾府中人的道德问题,贾府的衰败是社会造成的。道德败坏的宁国府自然要败亡,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还算宽厚仁慈的荣国府也躲不过衰败的命运。所以,我们一般认为,《红楼梦》通过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必然衰败。
   三、引导学生细读能折射原著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文本内容
   笔者精心选择了可以折射原著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的第7段,引导学生细读这一段。
   师:课文第7段是对“笑”描写最为细致的文字,请大家先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这是一段对众人大笑的描写。成功的描写有个共同点: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大家都笑得失态了,那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史湘云呢?
   生:史湘云最爱笑。
   师:是的,史湘云是豪爽之人,的确特别爱笑。作者先写她的笑也是表现了她的个性。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撒娇,是在妈妈怀里多呢,还是在奶奶的怀里多?
   (学生回答两者都有,在妈妈怀里要多一些。)
   师:那么,为什么贾宝玉却“滚到贾母怀里”,而没有滚到身边的母亲王夫人怀里呢?
   生:贾宝玉对他妈妈意见很大。
   生:因为贾宝玉要娶林黛玉,而他妈王夫人却让他娶薛宝钗,以实现“金玉良姻”。贾宝玉和母亲矛盾很大。
   师:说得很好。一些学者认为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有两个高潮:金钏儿之死和晴雯之死。这两个人物的死亡都是王夫人造成的。王夫人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实现“金玉良姻”。曹雪芹没来得及写的林黛玉之死应该是《红楼梦》的最后一次高潮。有一点可以确认,王夫人是林黛玉之死的主要责任人。贾宝玉和母亲的确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生:贾母支持“金玉良姻”,还是“木石前盟”?
   师:大多数学者认为贾母支持“木石前盟”。但贾母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却只是“太上皇”而已。贾府的管家大权,贾宝玉婚姻的决定权其实在贾府女皇王夫人手里。
   生:贾宝玉往贾母怀里撒娇就暗示了他的爱情悲剧。最疼爱他的贾母不能为其“木石前盟”保驾护航。
   師:请大家注意作者对薛姨妈的描写:“薛姨妈也掌不住了。”曹雪芹为什么要加一个“也”?
   师:薛姨妈是薛宝钗的母亲,他们以亲戚的身份常去贾府走动。薛姨妈也是“金玉良姻”的主要支持者。
   生:我明白了。薛姨妈是贾府的客人,做客言行自然会克制一些。“也”字说明,面对刘姥姥的搞笑,作为客人的薛姨妈试图撑住,但也没有成功。这个“也”字说明薛姨妈虽然常去贾府,但平日的言行还是有作为客人的矜持的。
   师:薛姨妈的矜持,除了是因为客人的身份外,还有什么因素?
   生:薛姨妈和薛宝钗常上贾府走动,就是为了实现“金玉良姻”这个目的,因而势必要时时留心眼。这样的心态也使薛姨妈矜持起来。
   师:小说明写了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其实薛姨妈和薛宝钗在贾府同样也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同的是薛姨妈母女坚持下来了,而林黛玉在贾宝玉爱情的鼓励下变得直率放旷,率性而为。这也决定了林黛玉在婚姻竞争中必然输给薛宝钗。
   师:刘姥姥的表演实在精彩,大家都笑得失态,但是好像有几个人没笑。
   生:迎春没笑。凤姐、鸳鸯撑住了。
   生:李纨也没有笑。
   生:薛宝钗也没有笑。
   师:凤姐、鸳鸯是喜剧的导演,知道前因后果自然能“掌得住”。李纨早就知道她们的“鬼主意”,劝她们不要戏弄刘姥姥,所以也能“掌得住”。薛宝钗和贾母、史湘云、林黛玉坐一桌吃饭,同桌的三个人都笑得失态了。为什么薛宝钗不笑?小说在此处没有写薛宝钗的表情,但却在第四十二回写了她对刘姥姥所引发的笑话的态度:“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薛宝钗当时的表情要么是被滑稽表演所逗的本能的微笑,要么是不笑。你从薛宝钗的微笑或者不笑中感受到什么?    生:薛宝钗喜怒不形于色,是“冷美人”。她一眼就看穿了刘姥姥的表演不过是为了哄贾母开心,以便于捞点好处。她从内心就瞧不起穷人,更瞧不起刘姥姥这种以出丑逗乐换取好处的穷人。
   师:可是周围的人都笑翻天了,在这种狂欢的氛围中她却微笑或者干脆不笑。你感受到什么?
   生:薛宝钗这个冷美人有点可怕。
   师:薛宝钗深藏不露,是著名的冷美人,有时甚至冷酷。当王夫人为金钏儿之死难过时,她却认为金钏儿“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劝王夫人不必难过。以大观园女儿之聪慧,能看穿刘姥姥言行实质的不只薛宝钗一人,但大家却都能为之开怀大笑。显然刘姥姥的“表演”打动了她们。然而,对于冷美人薛宝钗,无论是生命之花的过早凋零,还是杰出的喜剧表演——死之悲惨和生之欢乐都不能使之动情。薛宝钗的无情、冷酷的确有点可怕。
   师:我们知道贾宝玉是个性情中人,为人热情。所以他笑得很放肆:滚到贾母怀里。比较一下贾宝玉和薛宝钗,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面对刘姥姥制造的狂欢,薛宝钗和贾宝玉的表现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后来他们成了夫妻。薛宝钗的无情与贾宝玉的多情注定了两人精神世界的毫无交集,也注定了“金玉良姻”的荒唐与悲哀。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等煞费苦心终于让“金玉良姻”成了现实。可是精神上毫无交集的人在一起怎么可能有幸福呢?王夫人等想过这些吗?
   师:我想,王夫人等一定想过这些。但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家族的利益。贾府有权缺钱,薛家有钱缺权。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是家族利益的需要,是权力与金钱媾和。在封建社会,甚至于今天的一些豪门,婚姻的基礎不是爱情,而是家族利益。
   师:然而贾宝玉、林黛玉都是视爱情如生命的人。因此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宝玉看破红尘。同学们,第7段,这么一小段看似平淡的文字,我们却品味出这么多内容。这就是经典!让我们把这一段再朗读一遍。
   对第7段的细读引出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引出了对小说主要人物薛宝钗、贾宝玉性格的感受;引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也引出了薛宝钗的悲剧;还引出了这些悲剧的社会基础。小小的一段“笑”差不多隐藏着整部《红楼梦》的密码。从学生回答、课堂氛围以及课后学生的追问来看,这节课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读了《红楼梦》整本书。
其他文献
姓名是一个人一生的印迹,他寄予了父母长辈对后辈的期望。2018年,中国人最爱取什么名字呢?公安部依托14亿人口的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2018年登记的新生儿姓名进行了统计。人口最多的前5位姓氏是哪些?取名最多的50个字又是哪些?……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吧。  据统计,目前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传统意义上的“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哪五个姓氏人口数量最多?人口最多的姓氏前五名是:
遥望明月,人们自然会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人说,“嫦娥奔月”的“奔”表示“直向目标走去”,要读四声bèn,同类的例子如:“老王吃了饭就奔(bèn)西直门了。”  也有人说,“奔”的bèn音出现较晚,故事浮现时,很少这么读,读一声bēn为妥。时下,两种读法都能听到。  卷帙庞大的《汉语大词典》里有个词条叫“奔月”,说的就是“嫦娥奔月”的事儿,根据该词典体例,“奔月”的“奔”读一声bēn。  有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推进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節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市、县关于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8月31日在县疾控中心举办2020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推进会暨鼠疫防控应急演练及防控知识培训班。  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主任、疾控中心主任,各乡镇卫生院院长、社
明月挂在柳梢,你怀里抱只老猫,酣睡在椅上,放凉了一旁的茶。  阳台望见那月光,我怔怔地望着,朦朦胧胧,仿佛你还在那,仿佛我还年幼,仿佛老少平安。  外公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脑海中,被那无情的时间一点一滴消磨殆尽,但我总忘不了记忆中舌尖“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的滋味。喝点茶,重温一下罢。打开水杯,扑鼻而来的是茶包泡烂的气息。囫囵喝下一口,苦,苦极了。许久没喝过外公泡的茶了,烧些水泡茶罢。  幼
申赋渔,著名专栏作家。著有《匠人》《一个一个人》《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中国人的节气》《阿尔萨斯的一年》《愿力》等。著作内容多涉及历史、宗教、人文、环保等领域。  《半夏河》是一部关于传统乡村记忆的回忆性散文集,作者以“少年大鱼儿”的视角,讲述申村的人文掌故、乡邻之情和渐渐消失的乡风乡俗。申赋渔先生用朴素而又深情的文字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半夏河的故事。通过这二十五
这一天,我独自一人整理着房间,不经意间看到了它——一封信,一封来自母亲的特别的信。那段回忆氤氲在周围的空气里,慢慢地,我行走在那段回忆之中。   还记得那时候,爸爸在国外工作,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我要上学,妈妈那段时间工作十分繁忙,每天早出晚归,这个家显得异常冷清。   那时候,每天放学我都是自己一个人走回家,每天到家门口准备开门时,总在心里祈祷着一开门就看见妈妈和一桌子丰富的佳肴,可现实却是……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学习,以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总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教师们对说明性文章教学,重文体知识的传授,轻阅读能力培养以及思维提升。对“如何选择或设计、实施评价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等方面思考甚少,难以判断学生对某种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和阅读能力具备的程度。   学教评一体化理论认为,过程性评价重在学習过
【编者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全国各地中考样式,我们将2018年各地中考真题分类归纳,梳理各地中考命题特点,编写了六期“他山之石”,每期分为“真题秀场”和“真题演练”,供同学们学习借鉴。  本期为同学们整理的专题是“信息提取与概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初中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近
①天真的冷了,连风也受不了了,半夜三更来敲打我的窗户,它们想进来。这种节奏的敲打声我熟悉,这些风一定是从我的家乡来的。所有的风都来自北方的野地和村庄,我家在城市的北面。我掀开窗帘,看到风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里东躲西藏,它们对此十分陌生。风的认识里只有光秃秃的树,野火烧光的草,路边的草堆,孩子们头上的乱发和整个村庄老人的一生。风不认识城市的路,一定是谁告诉了它们我在这里,才会爬上五楼来找我。【批注1:
我已经十岁了。在我十岁之前,我的日子是温暖的,甚至是飞扬的。父亲对我也有呵斥和小小的责打,可是就像冬天火炉前偶尔有人开门带进来的寒气,丝毫不能影响整个房间里的暖和。奶奶对我是溺爱的,可是这个溺爱多好啊,这个溺爱又是如此的短暂。她不在了,家就变成了冰窟。【批注1:奶奶就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着大鱼儿,融化了他的孤寂和迷茫。而她的离去,便如寒风一样席卷了整个屋子。那短暂的温暖,也就没有了归宿。读之不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