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调查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探究原因,并探讨更加高效合理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无记名随机抽样进行学生科研现状调查。 结果 我校临床专业本科生对科研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度都较高(>90%),但对科研工作的认知度不足(全文查看链接   2 结果 全文查看链接   [参考文献]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体温控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9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30例和C组27例,分别给予不同的物理体温控制治疗。 结果 C组HR显著高于A、B组(P < 0.05),各组血气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PLT及PT高于A、C组(P < 0.05)。术后第1~7天各组pIC下降,其中B组下降幅度最显著,pIC均
[摘要] 目的 探讨SAP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IAP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全胃肠外营养。 结果 (1)治疗第1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AP值较高,治疗第4、5天降低(P<0.05);与各组入院当日的APACHEⅡ评分、N
[摘要] 目的 评估脑干胶质瘤致脑积水的发生率、治疗策略的选择、脑积水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总结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47例不适宜手术切除的儿童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病例,分析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和预后等。 结果 10例患儿发生脑积水,年龄中位数为6.3岁(6.9±4.2岁);自肿瘤确诊至脑积水发生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其中位数为3.3个月[(165.0±12.1)d];自脑积水发生至患儿死亡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其中
[摘要] 目的 探讨6%羟乙基淀粉(万汶)在感染性休克容量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区组配对原则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乳酸林格氏液,观察组予6%羟乙基淀粉(万汶)进行复苏。对两组APTT、PT、FIB\D-二聚体、血乳酸、APACHEⅡ、TNF-α、IL-10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更年期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96名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即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出院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和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惧这四方面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却高于
[摘要] 目的 探讨IL-6、STAT3表达对喉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4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IL-6、STAT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随访1年,发现IL-6和STAT3均阳性表达的27例患者中16例预后较差,占59.3%。IL-6、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IL-6、STAT3蛋白表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未青春发育特发性身材矮小(ISS)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观察组50例ISS患儿行国产rhGH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7 d、1个月及6个月时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儿童。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GF
[摘要]目的 探讨CD117/CD34共表达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47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和20例正常骨髓细胞CD34和CD117的表达,并比较CD117、CD34和CD117/CD34 在AML、ALL和正常人间的表达差异。 结果CD34和CD117在正常人表达为阴性。CD34在AML和ALL中均有表达
[摘要] 目的 分析糠酸莫米松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NAR的疗效。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NAR患者34例,应用糠酸莫米松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结果 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的评分为(2.71±0.53)分,治疗后1个月为(1.81±0.53)分,治疗后3个月为(0.89±0.43)分;对患者治疗前后分类症状语言评价量表评分比较,9个症状评分均呈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端粒酶活性和腹水VEGF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病理学诊断作為金标准。腹水标本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7例),测SAAG、端粒酶活性及腹水VEGF水平,分别计算两组的SAAG均值及VEGF、端粒酶活性、阳性例数、阳性率。结果恶性腹水组SAAG低于良性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恶性腹水VEGF、端粒酶活性高于良性腹水,差异有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