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根据地的农业经济建设初探——早期土地革命的红色历史

来源 :黑龙江史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q12262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革命开展前,鄂豫皖根据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严重阻碍了乡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落后,自然灾害频,地主、豪绅通过高额地租、高利贷剥削农民,鄂豫皖根据地农业经济非常落后.1927-1932年,中共在鄂豫皖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农业经济建设,打破了封建土地分配制度,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提高了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鄂豫皖根据地的农业经济建设,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仓储制度历来就是国家防灾事业的重要一环,明代时期国家的粮食仓储制度,更是备荒、救荒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丰年时期大量存贮谷物等粮食资本,待到饥荒来临时,对于稳定市场粮价、赈济受灾百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文以明代荒政史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出该时期仓储制度的不同类型,阐明仓储制度的积极作用,以历史为蓝本,对于今天新时代大背景下国家粮食战略储备,以及生态视野下种质资源保存进行发展性思考.
邵力子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最早的十四名成员之一.本文旨在介绍邵力子在中国共产党一大建党前,以《觉悟》杂志为阵地所进行的对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的工作,并且补充邵力子的相关学术研究.
本文叙述了钱俨其生平,分析其史学著作《吴越备史》与传世文章《建传教院碑铭》.考证了《吴越备史》的各种传世版本与后续之作,通过将它与《资治通鉴》的对比分析了它的优劣,论述了它的史料价值.
龙山石窟作为国内现存最大规模的道教石窟,拥有卧如窟、云龙及双凤藻井石刻及各类文字石刻,其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不可估量.本文着重探讨宋披云主持开凿龙山石窟的原因,及其历史、艺术方面的研究价值.
四川历来作为药材出产的首善之区,药材贸易成为商业发展的大宗.尤其是到近代,川东城市重庆开埠通商,渝城的药材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当然也带动了整个川省药材市场的繁荣.随着渝城药材市场的兴盛,不少商贩为谋取私利,制作、售卖假药、伪药品的情形变得频繁,直接威胁百姓的生命健康.围绕这一问题,清代重庆的地方政府及绅衿合力开展整治活动,通过多种举措的实施,既保障地方百姓安全,又维护地方的商业秩序.
清朝末年,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清朝东北边疆危机严重.为应对边疆危机并解决旗人生计问题,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开放封禁,招民垦荒,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作为政策推行地之一的绥化地区,开始招民垦荒,设置旗营,营建旗学,值此期间绥化地区经济、政治、教育得到极大发展.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阐释好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有利于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社会认同,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年8月是革命先驱李震瀛诞辰120周年.李震瀛是中共早期党员,192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郑州等地从事工人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参加过五四运动,是觉悟社创建人之一,参与组织五卅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人运动领袖,为中国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1923年,到哈尔滨开展组建党团组织工作,是东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创建人之一.
期刊
1日至2日 全国网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在黑河市召开,总结交流各地经验,研究谋划新时代网上关工委建设新思路新举措.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玉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关工委常务主任郭晓华致欢迎词.全国各省(区、市)关工委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和政府在对非遗的各项管理政策中明确要求对其进行建档工作.民间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对其进行建档保护,本文以我国民间手工艺的建档保护工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深入分析目前民间手工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民间手工艺建档保护工作体系,提出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前提下,广泛收集优秀民间手工艺档案,发挥专业优势科学管理、保存民间手工艺实体、数字档案资源,积极开展民间手工艺档案数字化建设,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更多人了解到我国优秀民间手工艺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