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迷彩裤=民工=不能进书店?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ye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7日,陕西西安一网红书店试营业。在书店门口,穿着迷彩裤的李先生被保安拦下,并连续询问了两遍:“你是不是旁边工地干活的农民工?是的话不能进!”李先生只好解释,自己经常穿这种衣服,今天就是过来看看。保安这才让他进去。随后,李先生将自己的遭遇发布到網络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网上引发热议。
  ◆锐观点◆在一个现代文明且多元化的社会,任何合法合理存在的人和事物,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尊重的。一个书店,不会因为其环境多高雅漂亮就“高人一等”,也不会就有资格用“上帝视角”去审视甚至拒绝普通人,否则就是对文化二字的现实揶揄。同样道理,一个农民工,也不会因为其职业、身份和收入就“低人一等”,不会连去书店都要被盘问甚至拒绝。但就现实而言这类成见并不少见。穿迷彩裤进网红书店被拦,此事看起来是一种“穿着歧视”,但背后隐藏的本质是“身份歧视”“职业歧视”乃至“阶层歧视”。如此成见,值得全社会的反思和警惕。(默城《光明时评》)
  ◆观点提炼:观察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切口;人格与尊严……
  编辑/华放
其他文献
时代变迁,传统文化逐漸没落,那经典是否真的已经过时?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它也在随着时间而改变。  最近几年,故宫文化产品在某电商平台上线。皇帝唱着rap从画中走来,宫女带上了VR眼镜,大胆的创意和新颖的设计让网友目不暇接。对于这一现象,有人持肯定态度,认为故宫文化的再次兴起是一种对传统的坚守,但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恶搞”故宫文化,是对传统的糟践,是不尊重传统的表现。其实,故
导练素材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警示人们,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条件,是人类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文本解读】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文明中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的根基,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交融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农耕文明虽然已与
看着那张发黄的老照片,我还是忘不了,忘不了那年你们在嘉兴南湖的相聚,忘不了你们用鲜血染成的炽红的党旗。谁知,一艘古朴雅致的红船上召开的会议,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历经百年风浪,“红船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国之大者,念兹在兹。在筑梦、逐梦、圆梦的宏伟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镌刻进
本期為合刊
期刊
关于爬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梁漱溟先生欣赏山脚处的风景,甘于平凡,乐于平凡;尼采独爱半山腰的美好;杜甫则觉得当我们站在山顶的最高端时,可以感受到别人都感受不到的风光。  三种观点,各有其独特的情趣,也折射了三位哲人不同的人生愿景與价值观。但对于我来说,杜甫的观点更合我意。既然前方有座山峰,为何要长留山脚,甘于当下的处境一成不变?尼采说半山腰才是最美的,可若是人人都向往山腰风景之美,谁来展示那高
尊敬的各位来宾:  早上好!  首先,感谢杂志社邀请,不才方有机会在此稍谈拙见。在我看来,中国印记,无一不是世界的、全人类的财富。  从“嫦娥”到“长征”,从珠峰测高到奋斗者号深潜,从天到地,从微观到宏观,都有中华儿女打上的耀眼印记。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科技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几百年来,中国经历了从落后到“站起来、富起来”,从贫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蜕变,这强烈的对比让上面提到的中国印记更令人心潮澎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60、70后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有较强的忧患意识,驱动他们的是“贫穷动力”,他们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式的成功;而90、00后生于物质富足的年代,他们自我意识强,驱动他们的是“嗨动力”(兴趣动力),他们更像是“探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  60、70后时常困惑:为什么当年能够激励自己奋斗的,却激励不了年轻
当一场大火将巴黎圣母院无情燃烧,火焰不仅摧毁了文物,更炙烤着人心,世界文明的光芒因此黯淡几分。  有人悲痛于古建筑的陨落,惋惜于人类共同的文化结晶受到重创,有人把火烧圆明园拿出来长篇大论,言之“报应”,拍手称快。这背后体现了不同人对世界文明不同的态度,更映射出部分国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忽视了世界公民的责任和胸怀。  追寻世界的脚步,大航海时代将人类共同联系在一起。正是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相缀成
六月只有三十天,和大月相比,似乎显得稍短了一些。阳光却顾不得这些,在六月里布下青春的恩典,多少个激情与梦想在此燃烧。  六月,是隐匿着玉兰香的图腾。对于性子生冷的我而言,六月的热量是由内而外的,它有它的温度,又没有大暑小暑那般的炽热。在我的意识里,六月似乎有点像白玉兰,上海的白玉兰如云似雪,压得枝头摇摇欲坠,她有她的贞洁,她有她的韵度,但她并不张扬。她和六月一样有分量,六月里的这场考试,承载着青年
相距一甲子,相携沐夕阳。照片上,夕阳西下,金色阳光撒向大地,一名医生和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一同望向夕阳。我们看不到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但这两个背影分明诉说着两个字:“希望”。  据报道,这张照片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2020年3月5日傍晚,援鄂的上海中山医院医生刘凯陪着卧床的老先生去做CT,返回病房的途中,刘凯轻轻询问老人,要不要看一眼夕阳?随后,同行的陪检员甘俊超拍下了这令人动容的一幕。这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