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应用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

将300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镇痛,B组给予0.1%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镇痛,C组未要求镇痛分娩,观察三组分娩情况。

结果

A组产程用时(261.38±19.87)min,产后2 h出血量(241.03±34.57)mL;B组产程用时(260.09±19.69)min,产后2 h出血量(238.66±35.01)mL;C组产程用时(270.46±20.86)min,产后2 h出血量(251.75±36.79)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472、1.035,均P> 0.05)。A组胎儿心率(142.34±21.57)次/min,新生儿Apgar评分(9.77±0.21)分,脐动脉血pH值(7.27±0.06);B组胎儿心率(145.21±21.49)次/min,新生儿Apgar评分(9.79±0.20)分,脐动脉血pH值(7.26±0.08);C组胎儿心率(143.78±22.01)次/min,新生儿Apgar评分(9.64±0.24)分,脐动脉血pH值(7.28±0.0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763、0.360、0.114,均P> 0.05)。A组镇痛起效时间(12.13±1.76)min,疼痛评分(1.03±0.46)分,镇痛后宫缩持续时间(22.39±3.21)s,镇痛后宫缩间隔时间(3.26±1.49)min,剖宫产率为8.00%;B组镇痛起效时间(12.04±1.69)min,疼痛评分(1.01±0.52)分,镇痛后宫缩持续时间(21.04±3.18)s,镇痛后宫缩间隔时间(3.49±1.51)min,剖宫产率为9.00%;C组镇痛起效时间(16.77±2.51)min,疼痛评分(3.76±1.23)分,镇痛后宫缩持续时间(26.98±5.87)s,镇痛后宫缩间隔时间(2.65±0.75)min,剖宫产率为48.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 6.148、8.522、5.749、4.095、61.316,均P< 0.05)。

结论

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即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产程并减少产后2h出血量,同时对宫缩影响小,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加强对患者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内容。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SAS、SDS评分护理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后观察组SAS (39.62±5.12)分
期刊
@@
出生缺陷是指患儿在出生时即在外形或体内所形成的(非分娩损伤所引起的)可识别的结构或功能缺陷[1].我国出生缺陷发生数量较多,总发生率约为4%~6%[2].调查数据显示,从1996~2010年
长效激素缓控释阴道环给药系统在治疗女性绝经期症状和避孕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目前的研究致力于运用类似的给药系统以实现对杀微生物剂[1~3]的控释.本文综述了阴道环控
目的:观察壳聚糖对围绝经期大鼠血清E2、P及ERα的影响。方法:将30只11~12月龄健康雌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壳聚糖组、空白对照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各10只。壳聚糖组灌胃壳聚糖1 50
目的:探讨CAPN-10基因19、43及63位点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PCR-RFLP技术对100例葡萄糖耐量正常的妊娠妇女(NGT组)和100例妊娠
为了解宁夏地区常见食物的维生素E含量水平,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了生育酚的4种同系物及其总量.对50种植物性食物的维生素E分析表明,植物油含量在8.64~237.04mg/100g;坚果、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为免疫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免疫性不孕患者和60例能正常妊娠的育龄妇女(对照组)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性不孕组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平均值[(3.66±0.59)%]低于对照组[(8.17±0.63)%],两组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酮(P)、抗心磷脂抗体(ACA)预测先兆流产的结局。方法选取孕6~ 8周单胎孕妇80例,其中先兆流产患者50例,正常妊娠者30例,检测血β-HCG、E2、P和ACA-IgG、ACA-IgM及ACA-IgA;先兆流产患者给予肌内注射黄体酮20 mg/次,1次/d,保胎治疗,1周后随访妊娠结局、复查血清学指标。结果先兆流产组血β-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环氧合酶2(COX-2)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子宫腺肌病(A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0例A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30例对照组正常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COX-2及ER、PR表达的情况。结果异位内膜芳香化酶P450、COX-2的表达比在位内膜高(P< 0.05);异位内膜ER、PR表达均低于在位内膜(P< 0.05),除在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甲酯栓,观察两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产后2 h出血量(120.73±45.28)mL,产后24 h出血量(283.32±56.78)mL,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