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中BIM技术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为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与此同时,在建筑识图教学中,由于缺乏先進技术的应用,使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需要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学好建筑识图知识,这也导致其在初次接触施工图时往往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困难。BIM技术的出现,为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水平。为此,本文对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BIM技术;应用
  一、 引言
  据相关调查表明,中职学校所开设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空间想象力上也较差,这也使其在学习建筑工程施工时存在很大的困难,无法将专业知识与施工现场有效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中,这种问题表现得尤为严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采用新技术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实现在课程教学中能够重现施工现场,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来进行建筑识图,这样也有助于将识图知识与施工现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弥补学生在空间想象力上存在的不足,使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二、 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的现状
  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的重点内容,能够为学生在学习后续专业知识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建筑识图项目化的教学效果必须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不过,从现阶段来看,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例如,教师在对工程造价进行讲解时,往往需要重新讲述关于建筑识图方面的知识。之所以会出现该现象,其原因在于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中,都是采用的二维形式的施工图纸来进行识图,在施工图纸中对于各种设施、材料的展示都是二维图形,而对于学生来说,其很难根据这些二维图形去想象设施及材料的形状,从而造成学生只能对这些二维图形进行死记硬背,无法真正将这些二维图形与实际施工现场中的设施与材料进行联系起来,时间一长,则势必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建筑识图时,忘记具体的二维图形所代表的含义。
  三、 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BIM技术的出现,使该专业实现了项目化教学,从而显著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学效果,有效解决了课程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应用,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本文便对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在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与考评阶段。
  (一) 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准备阶段中,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课程教学的项目组成及其任务组成,然后根据这些组成划分为具体的项目,并在各个项目中对学习任务进行细分,各个学习任务都有着对应的任务单,这样学生便可按照任务单来对各个项目进行递进式学习,从而方便教师对学生在各个项目的学习进度进行考核。此外,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还能为教学目标及内容的明确提供帮助,并根据岗位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岗位工作内容来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体现出课程教学来源于岗位并服务于岗位的特点。最后,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还能构建可视化的BIM建筑模型,通过对BIM模型进行观察,能够帮助教师对岗位技能的连续性及全面性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更好地完善课程相关知识体系。
  (二) 实施阶段的应用
  在实施阶段中,教师可利用BIM技术来构建某个建筑工程的BIM模型,这样学生在学习建筑识图时,通过观察BIM模型,便可将其与二维施工图纸中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二维图形的空间想象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施工图纸中各种图形所代表的含义,并在BIM模型中迅速找到与图形相对应的设备或材料。此外,教师在进行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时,还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来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可通过BIM技术对二维施工图纸进行三维建筑模型转换,从而在提高学生BIM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纸的理解。
  (三) 考评阶段中的应用
  在考评阶段中,教师需要根据各小组学生对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测评,或者由各个小组来彼此对任务单的完成度进行相互测评。不过,这种考评方法往往很难具体反映出学生的建筑识图能力,更加难以发现学生在建筑识图中存在的不足。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则可由教师事先根据任务单建立相应的标准BIM模型,然后将其与各个小组学生在完成任务单时所构建的BIM模型进行对比。这样便可从中准确找出学生在建筑识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各小组学生在建筑识图学习中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使考评结果变得更加合理、客观。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学校的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学生往往很难将专业知识与施工现场联系起来,这也造成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课程时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在建筑识图学习中,这种问题的表现尤为明显。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建筑识图课程实现项目化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将建筑施工图纸中的二维图型与BIM模型中的实物进行有效联系,从而大大弥补了学生在空间想象力上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建筑识图能力进行过程化考查。因此,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识图项目化教学中是非常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赵盈盈,涂中强.BIM技术在建筑类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课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8):66-68.
  [2]张虎伟.BIM在安装工程与识图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11):58-61.
  [3]唐徐林.BIM技术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2):52-54.
  作者简介:
  刘琼珠,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摘 要:空间观念是指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让学生透过繁杂的表面现象去看精炼的本质。在我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媒体等四个“锦囊”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观察;操作;想象;媒体  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物等等。然而,学生
简要介绍了微波与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微波在陶瓷材料的制备、加工及修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探讨了微波烧结的机理研究,以及微波加热过
脓毒症[1]是指由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脓毒症[1]是指脓毒症伴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织灌注不足.脓毒性休克[1]是指脓毒症伴其所致的低血压,
摘 要:BIM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还能够用于建筑专业的教学中,用于培养信息化建筑人才。基于此,本文对BIM在高校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BIM技术能够应用于制图课程、钢结构课程以及房屋建筑课程等建筑专业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建筑行业人才。  关键词:BIM技术;高等院校;建筑专业  一、 前言  BI
大学生党员是我国广大党员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人群普遍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都高于一般群众,因此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是我国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有
小女儿正一个人在房间里玩,她一只手拿着一个塑料电话;另一只手拿着一把玩具扫帚。我听到她正在对她假想中的小朋友说话。我永远不会忘记她说的那些话,即使那是假装的。她说:
摘要: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与政治联系不断紧密。其中文化之间的交流作为各国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领域之一,一直对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无论是我国早期的丝绸之路还是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笔者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从丝绸之路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丝绸之路中的文化交流和历史意义进行论述分析,希望能借此让广大读者对丝绸
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数学人才的需求做出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河北省高校数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