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岁月》结情缘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h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年初,《党的生活》举办“激情岁月”征文活动。刚开始,我并没在意,感觉自己的人生平平,没什么“激情”可言。后来,几位年轻同事也看到了这则“征文启事”,便拿着杂志找到我说:“潘大哥,把你以前给我们讲过的边疆生活写出来,准行!”
  大家的鼓励增强了我的信心。于是,我把自己以前在祖国北疆边防部队执勤站哨的经历整理出来,经过反复修改,郑重地邮寄给了《党的生活》。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4月,《党的生活》刊发了我的“激情岁月”回忆——《遥远的家》,并配发了照片。最令我难忘和驕傲的是,这篇文章还获得了这次征文活动的一等奖。
  此后,我每次翻阅这篇文字,内心总是激情澎湃,它赋予我一种力量、一种信念、一种希望。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惑、产生惰性时,它都激励着我不懈努力、奋勇前行。
  后来,我把刊有《遥远的家》的这期《党的生活》作为礼物送给当年的战友、同学,以及同事和亲朋好友,并收到了大家热情的反馈。尤其是那些曾和我一起在边疆生活、战斗过的战友们,都说这篇文章也唤醒了他们的“激情岁月”。
  一晃儿,十几年过去了,但时至今日,每每我与战友们相聚,大家抚今追昔,仍会忆及我在《党的生活》上发表的那篇《遥远的家》,并在各自的回忆中续写着新的篇章。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些战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
  感谢您,《党的生活》!是您把我们那段“激情岁月”浓缩成精华,滋养着我们这些老兵的后半生,让我们的晚年岁月充盈、永葆青春。
  (作者系中国银行绥化分行退休员工)
其他文献
去年冬天,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走在路上,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不由得哼起了舞剧《白毛女》中的一段旋律:“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那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在北大荒的青春岁月……  1970年12月,我所在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7团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有点儿音乐底子的我被调到宣传队担任作曲。当时,各团都在排演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几乎被演遍了。由于领导想拿出点儿“绝活”来
输油臂作为液体化工码头的一种特殊的输油设备,装卸货种主要有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航煤、LPG,对货物能否成功装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统计了某原油码头半年来输油
抗战家书  戴安澜(1904—1942),曾任国民党第十七军第七十三旅旅长、第八十九师副师长,第五军第二〇〇师师长。先后参加长城抗战和台儿庄、武汉、昆仑关等战役。1942年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中击毙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等部5000余人。后在率部北撤回国途中遭日军伏击,受伤殉国。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