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性下肢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中国疗养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dir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渐进性下肢康复训练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接收的8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指导)与观察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渐进性下肢康复训练),每组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康复疗效。结果 渐进性下肢康复训练干预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5%,P<0.05;研究组术后髋关节功能各个领域评分及总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康复优良率为7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2%,P<0.05。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康复指导同时鼓励患者进行渐进性下肢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康复疗效。
其他文献
期刊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远期预后差,病死率逐年增加,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预后更差。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血糖药,具有明显的心血管获益。目前发现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广泛,不仅具有降血糖作用,而且具有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强化抗凝及抗血小板效果、调节离子交换、促进酮体生成、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和减少炎症反应等作用。现通过总结SGLT-2抑制剂在AMI合并糖尿病
提出了一种发射端并机的输入电流连续型单管LC谐振电路。该拓扑结构不仅避免了桥臂的直通,而且可以通过切换副边网络实现恒流和恒压输出。原边线圈解耦简化了分析和计算,且该并机结构避免了各逆变器输入电压的不平衡,提高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恒流恒压输出模式可通过控制一个继电器实现,无需添加额外的DC-DC变换器或改变系统的开关频率。最后,搭建了1 kW的实验平台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HIV-1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作为诱发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病毒之一。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作为HIV-1病毒复制周期中关键酶类,是抗HIV-1药物的理想靶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基于埃博拉病毒跨膜单链糖蛋白(single glycoprotein of ebolavirus, EBOV-sGP)为靶标,运用类药性评估、分子对接、ADME预测、结合自由能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中药数据库TCMSP中挖掘抗病毒天然产物活性分子。以药效分子托瑞米芬(toremifene)为阳性对照,最终筛选出4个类药性良好的先导化合物MOL006834、MOL000174、
雌激素受体阳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是女性乳腺癌的主要类型,其治疗长期依赖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s)。然而由于内分泌耐药的出现,最终导致了ER+乳腺癌发生疾病进展、复发和转移。即便如此,雌激素信号通路依然在肿瘤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氟维司群由于其独特的机制,能有效对抗雌激素敏感型/耐药型ER+乳
<正>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 Thunb.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1]。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尿囊素、多糖、薯蓣皂苷、淀粉等[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药有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3],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以河南所产的怀山药为其道地药材[4-5]。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中药饮片大部分均能够符合药典标准,
会议
目的:分析并评价核心肌康复锻炼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7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33例)和核心肌训练组(34例)。术后,常规康复训练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核心肌训练组加入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生活质量(GQO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条件致病菌,直径为0.5-1.5μm,呈葡萄串状不规则排列,是医院和社区环境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于1960年首次发现以来,新的变异菌株不断出现,而且变异菌株发展速度远超过抗菌药物发展的速度。MRSA感染已经成为21世纪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基于脲部分可以与苯并噻唑活性片段结合,从而提高了抗菌药物的效力和类药物性能,通过片段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