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早期阅读,对于以后智力发展影响很大。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却不容乐观。因此,在让人们明白了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意義之后,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特征,因龄施教,循序渐进,最终实现通过阅读达到启发智力、了解自然、认识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早期阅读;幼儿;培养
研究表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幼儿早期阅读非常重视。美国两任总统克林顿和布什,都布设方案、掀起运动,大力倡导阅读。日本政府早在十年前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那么,什么是幼儿的早期阅读呢?儿童问题专家通过研究认为,3-8岁的阅读,称为早期阅读。这个年龄段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日后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意义
1.1对于日后口才与做作业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学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在带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时,需要相互交流,如加入听说游戏、谈话活动和续编故事等等,引导幼儿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在帮助幼儿扩展他们的口语词汇量,同时学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词汇,增加他们口语表达的丰富性。幼儿在倾听教师和家长讲述中,学习辨认了书面语词汇,并且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开始试着运用。
1.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
喜欢看书的幼儿会比较细心、专注、踏实、喜欢思考、乐于学习,语言、行为比较文明。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幼儿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行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在引导幼儿早期阅读时,我们也把对人或事物的真、善、美带给了幼儿。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1.3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中,通过对千名儿童的追踪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则4岁时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17岁的9年中获得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阅读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在欧美发达国家孩子们的早期阅读,得到了早期教育专家的首肯。从国际上看,美国五十年代开始早期阅读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众多研究表明,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等。
2.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2.1幼儿园培养早期阅读途径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在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看书常常是几下翻完一本书,根本没看图书的内容;有的幼儿能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但没有学会观察画面内容,不细致观察人物表情和细节的变化。因此,在让幼儿阅读前,要帮助幼儿了解书的组成。知道书是有三部分组成:封面、封底和书页,数字代表页数,看书时要一页一页地翻。同时,教师还要让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姿势:人要坐直,不躺着看书,不走着看书,坐车时不看书。还要教育幼儿爱护图书,不在书上随意涂画,更不能撕书,看完一本书后,要将书合好放回原处。
班级创设阅读区、图书角,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中,应专门设立、开辟阅读区供幼儿阅读。阅读区的场地安排有一定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采光处,与热闹的区域分开避免干扰;阅读区的图书架应该是开放式、固定的,图书放置的高度要便于幼儿自由取放;阅读区的图书,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补充、替换。如电视台热播的动画片,都会有同步发行的图书,可以请幼儿带来相关的图书供大家阅读,一定会让幼儿非常高兴,同时乐此不疲的共享,并会根据内容进行热烈的讨论;在阅读区内添置上录音机和图书内容相关的录音磁带,幼儿可以边听录音边看图书,运用多种感官刺激,加深对内容的记忆;阅读区一定要布置的温馨舒适,放上棉垫、靠垫,孩子们倚靠在垫子上阅读,很自由、随意,更愿意进入阅读区享受这份惬意。
教师组织集体阅读活动。眼下许多幼儿园都有早期阅读教材,幼儿人手一册。这些教材画面颜色丰富,内容全面、系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分层次学习,并有目的培养幼儿讲述、复述、欣赏等能力。如在红纓出版的早期阅读教材—《帮我早读书》中,让幼儿学会看图画人物、动物的表情动作,利用形象思维去理解想象,使幼儿在兴趣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小班活动中,《太阳》—图画中红红的太阳较为突出,幼儿通过观察和切身经验,体会到了太阳的好处,大、红、照在身上暖洋洋,使幼儿通过观察思维理解讲说相结合后,对阅读倍有兴趣。
集体阅读活动的组织中,教师的方法很重要,许多的教学细节也显得相得益彰,譬如安排好幼儿的座次等等。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半圆,由教师对大幅图书内容边讲述,幼儿边观察、倾听。
2.2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
家长要热爱读书,成为孩子的榜样。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首先要热爱读书,因为周围人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本身就是一种熏陶,一个无声的榜样。因为幼儿的天性是模仿,当他们知道大人的知识也是从书本中得来之时,就会渐渐地对图书产生向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每天阅读前,安排一个固定的故事时间,让孩子产生快乐的期待。家长先介绍书,指着封面的字念出书名、作者,让孩子根据书名和封面的图画推测书的内容。
家长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手指与文字有关的插图,让孩子知道文字和图的关系,说话和速度要让孩子能看见插图和听见你正在读的内容。根据人物改变声音—柔软、大声、急促和缓慢,在兴奋或紧张时读得教大声、快些。在情节转换之前停顿、让孩子们想一想或有所期待,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在第二遍时故意漏掉中间或结尾部分,让孩子找出相应的画面,以此让孩子理解语言符号的对应关系,培养分析、观察、推理能力,还可以故意不讲完故事,留一个悬念让孩子自己在书里寻找答案,促使孩子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通过阅读讲完故事后,可以从头再安静地慢慢地翻书,让孩子自己看,回忆刚才讲过的故事,提示孩子想说、想问或想讨论的问题,鼓励孩子理清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年龄大的孩子还可以鼓励他们把故事的内容画下来或表演出来。家长要有耐性,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损伤孩子的阅读积极性,更不能把书给孩子买来了,却没有跟孩子一起学习,孩子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引导。只要家长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阅读,就会慢慢地把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 [科]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幼德.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早期阅读;幼儿;培养
研究表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幼儿早期阅读非常重视。美国两任总统克林顿和布什,都布设方案、掀起运动,大力倡导阅读。日本政府早在十年前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那么,什么是幼儿的早期阅读呢?儿童问题专家通过研究认为,3-8岁的阅读,称为早期阅读。这个年龄段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日后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意义
1.1对于日后口才与做作业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学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在带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时,需要相互交流,如加入听说游戏、谈话活动和续编故事等等,引导幼儿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在帮助幼儿扩展他们的口语词汇量,同时学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词汇,增加他们口语表达的丰富性。幼儿在倾听教师和家长讲述中,学习辨认了书面语词汇,并且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开始试着运用。
1.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
喜欢看书的幼儿会比较细心、专注、踏实、喜欢思考、乐于学习,语言、行为比较文明。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幼儿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行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在引导幼儿早期阅读时,我们也把对人或事物的真、善、美带给了幼儿。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1.3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中,通过对千名儿童的追踪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则4岁时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17岁的9年中获得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阅读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在欧美发达国家孩子们的早期阅读,得到了早期教育专家的首肯。从国际上看,美国五十年代开始早期阅读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众多研究表明,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等。
2.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2.1幼儿园培养早期阅读途径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在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看书常常是几下翻完一本书,根本没看图书的内容;有的幼儿能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但没有学会观察画面内容,不细致观察人物表情和细节的变化。因此,在让幼儿阅读前,要帮助幼儿了解书的组成。知道书是有三部分组成:封面、封底和书页,数字代表页数,看书时要一页一页地翻。同时,教师还要让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姿势:人要坐直,不躺着看书,不走着看书,坐车时不看书。还要教育幼儿爱护图书,不在书上随意涂画,更不能撕书,看完一本书后,要将书合好放回原处。
班级创设阅读区、图书角,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中,应专门设立、开辟阅读区供幼儿阅读。阅读区的场地安排有一定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采光处,与热闹的区域分开避免干扰;阅读区的图书架应该是开放式、固定的,图书放置的高度要便于幼儿自由取放;阅读区的图书,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补充、替换。如电视台热播的动画片,都会有同步发行的图书,可以请幼儿带来相关的图书供大家阅读,一定会让幼儿非常高兴,同时乐此不疲的共享,并会根据内容进行热烈的讨论;在阅读区内添置上录音机和图书内容相关的录音磁带,幼儿可以边听录音边看图书,运用多种感官刺激,加深对内容的记忆;阅读区一定要布置的温馨舒适,放上棉垫、靠垫,孩子们倚靠在垫子上阅读,很自由、随意,更愿意进入阅读区享受这份惬意。
教师组织集体阅读活动。眼下许多幼儿园都有早期阅读教材,幼儿人手一册。这些教材画面颜色丰富,内容全面、系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分层次学习,并有目的培养幼儿讲述、复述、欣赏等能力。如在红纓出版的早期阅读教材—《帮我早读书》中,让幼儿学会看图画人物、动物的表情动作,利用形象思维去理解想象,使幼儿在兴趣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小班活动中,《太阳》—图画中红红的太阳较为突出,幼儿通过观察和切身经验,体会到了太阳的好处,大、红、照在身上暖洋洋,使幼儿通过观察思维理解讲说相结合后,对阅读倍有兴趣。
集体阅读活动的组织中,教师的方法很重要,许多的教学细节也显得相得益彰,譬如安排好幼儿的座次等等。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半圆,由教师对大幅图书内容边讲述,幼儿边观察、倾听。
2.2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
家长要热爱读书,成为孩子的榜样。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首先要热爱读书,因为周围人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本身就是一种熏陶,一个无声的榜样。因为幼儿的天性是模仿,当他们知道大人的知识也是从书本中得来之时,就会渐渐地对图书产生向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每天阅读前,安排一个固定的故事时间,让孩子产生快乐的期待。家长先介绍书,指着封面的字念出书名、作者,让孩子根据书名和封面的图画推测书的内容。
家长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手指与文字有关的插图,让孩子知道文字和图的关系,说话和速度要让孩子能看见插图和听见你正在读的内容。根据人物改变声音—柔软、大声、急促和缓慢,在兴奋或紧张时读得教大声、快些。在情节转换之前停顿、让孩子们想一想或有所期待,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在第二遍时故意漏掉中间或结尾部分,让孩子找出相应的画面,以此让孩子理解语言符号的对应关系,培养分析、观察、推理能力,还可以故意不讲完故事,留一个悬念让孩子自己在书里寻找答案,促使孩子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通过阅读讲完故事后,可以从头再安静地慢慢地翻书,让孩子自己看,回忆刚才讲过的故事,提示孩子想说、想问或想讨论的问题,鼓励孩子理清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年龄大的孩子还可以鼓励他们把故事的内容画下来或表演出来。家长要有耐性,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损伤孩子的阅读积极性,更不能把书给孩子买来了,却没有跟孩子一起学习,孩子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引导。只要家长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阅读,就会慢慢地把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 [科]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幼德.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