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战争集中于科技战争,作为我国的天府之都,如何把医药行业的发展从初级的仿制药销售转轨到先进的高科技含量,利用内陆的区域效应,转化医药产权完成产业集群,本文以国内外典型的实验经验为例来分析借鉴经验,试图探寻一条打造四川省医药知产的一体化路径。
关键词:医药知产 转化医学研究 产业集群
随着全球化趋势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各国企业也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增强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对知识产权的看重,不仅仅是体现在走进来的外资企业,走出去的企业,同样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一、医药知产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新时期,世界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作为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重视和鼓励创新。
由此,知识产权不仅事关企业的存亡,更关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这场专利战中占据有利的地势,成为了新时期科技与经济竞争最要紧探索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外的形势看,产业集群是共同点。
二、产业集群是提升医药知产升级的有效措施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纵向延伸到销售渠道和顾客,横向延伸到包括提供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和通过技能、技术而相互联系的企业,当然包括地方政府部门机构。
1、以印度为例说明医药创新系统对产业技术能力的培育作用
1.1在印度制药产业创新系统中包括国家医药产业与科技政策、国家药物管制制度、药品专利制度、国家药物研究机构、制药企业以及人力资源培训与教育水平等。
1.2政府在制药产业创新系统扮演重要角色。印度制药产业快速发展是印度政府对制药产业在产业政策、药品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强有力干预结果。印度政府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包括给予企业研发费用的支持、研发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及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等措施。目前印度全国用于医药研发的投入中,来自产业内企业的投入占到了2/3,其中私营企业研发投入甚至在10年前已经达到了85%左右的比例。
1.3 制药企业仍然是产业创新系统的主体。印度制药产业初期是以国家公共研发机构,从90 年代开始逐步转化为以私营企业模式。不仅在活动的成效方面有很大的改善,还有助于企业逐步积累技术知识,发展技术能力。
2、以国内的生物医药的启示--转化医学为例,来说明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和意义.
转化医学研究倡导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验证, 进而完成产业化, 形成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此研究能够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 建立起彼此的直接关联,缩短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过程, 可将科研机构获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快速验证, 最终以产品的形式,迅速转化为临床上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 让患者更快地受益于医学、生物乃至机械信息等科学技术[1]。
转化医学研究最终目标是成果经过产业化, 将最先进的生物医学成果应用到临床,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 迫于晋升和考核等压力, 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的产出成果中, 更加关注的是文章,缺乏专利保护意识。科研成果过早地进入公共领域,被国内外公司无偿的使用,丧失了应得到的经济收益。在国际合作中, 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一定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让科研人员了解生物医学领域涉及的知识产权及其可以专利的主题。
总之, 转化医学研究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使生物医学的研究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在转化医学研究中, 科研人员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特别是在国际合作中要有专利保护意识。科研人员要有敏锐的感知力, 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应的政策和信息,以保护科研成果, 避免不必要的权益损失,实现转化医学最终使患者受益于科技成果的目的。
三、结合我国各地的现状来比较、探寻一条因地制宜的医药知产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三大医疗仪器产业聚集区。江苏省集聚了一批跨国企业的中国生产基地,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基地初具规模。上海市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形成国内领先的产业链,以浦东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经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也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较好的产业集群。
与主要的经济区相比,成都产业集群还很薄弱,虽然成都呈现出西医制药、中医制药、医疗器械有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传统制药则一直占据主要地势。四川省已将现代中药和生物工程产业列入全省工业“7+3”产业(七大优势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予以重点推进。2012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促进产业发展,成立了医药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鼓励医药企业向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支持培育生物制药领域新的增长点。省局领导带队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行政审批中,探索实行“一站式”服务。
此外,四川省科技厅为了推进医药产业发展,将搭建包括生物医药信息服务、新药研发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六大平台;大力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创新药物战略性产业化;深入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四川省的医药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最明显的劣势在于未形成发达的产业区域体系。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未能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至于生产制造、协作配套环节相对较为薄弱。
四、四川省医药行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
美国生物产业集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与世界一流学术研究机构毗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与生物医药企业尚未建立真正的合作互动机制。
2、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国医药行业集群发展的支撑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设施配套、资金信贷、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使得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教育、科研、医疗等优势资源可以优先集聚。
3、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医药行业产业链比较长,包括基础研究、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等。只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每个环节的研究和资金的注入都到位,就会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不断优化。
4、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分工和合作
努力建立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努力消除区域内各种壁垒,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四川省应该利用自身的发展,与重庆市一起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区域孤点的辐射作用建立经济网络,为推动产业集群的战略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关健.陈杰.转换医学研究.让患者更快受益于医学科技[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 28: 785.788
关键词:医药知产 转化医学研究 产业集群
随着全球化趋势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各国企业也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增强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对知识产权的看重,不仅仅是体现在走进来的外资企业,走出去的企业,同样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一、医药知产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新时期,世界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作为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重视和鼓励创新。
由此,知识产权不仅事关企业的存亡,更关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这场专利战中占据有利的地势,成为了新时期科技与经济竞争最要紧探索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外的形势看,产业集群是共同点。
二、产业集群是提升医药知产升级的有效措施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纵向延伸到销售渠道和顾客,横向延伸到包括提供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和通过技能、技术而相互联系的企业,当然包括地方政府部门机构。
1、以印度为例说明医药创新系统对产业技术能力的培育作用
1.1在印度制药产业创新系统中包括国家医药产业与科技政策、国家药物管制制度、药品专利制度、国家药物研究机构、制药企业以及人力资源培训与教育水平等。
1.2政府在制药产业创新系统扮演重要角色。印度制药产业快速发展是印度政府对制药产业在产业政策、药品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强有力干预结果。印度政府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包括给予企业研发费用的支持、研发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及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等措施。目前印度全国用于医药研发的投入中,来自产业内企业的投入占到了2/3,其中私营企业研发投入甚至在10年前已经达到了85%左右的比例。
1.3 制药企业仍然是产业创新系统的主体。印度制药产业初期是以国家公共研发机构,从90 年代开始逐步转化为以私营企业模式。不仅在活动的成效方面有很大的改善,还有助于企业逐步积累技术知识,发展技术能力。
2、以国内的生物医药的启示--转化医学为例,来说明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和意义.
转化医学研究倡导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验证, 进而完成产业化, 形成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此研究能够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 建立起彼此的直接关联,缩短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过程, 可将科研机构获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快速验证, 最终以产品的形式,迅速转化为临床上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 让患者更快地受益于医学、生物乃至机械信息等科学技术[1]。
转化医学研究最终目标是成果经过产业化, 将最先进的生物医学成果应用到临床,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 迫于晋升和考核等压力, 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的产出成果中, 更加关注的是文章,缺乏专利保护意识。科研成果过早地进入公共领域,被国内外公司无偿的使用,丧失了应得到的经济收益。在国际合作中, 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一定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让科研人员了解生物医学领域涉及的知识产权及其可以专利的主题。
总之, 转化医学研究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使生物医学的研究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在转化医学研究中, 科研人员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特别是在国际合作中要有专利保护意识。科研人员要有敏锐的感知力, 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应的政策和信息,以保护科研成果, 避免不必要的权益损失,实现转化医学最终使患者受益于科技成果的目的。
三、结合我国各地的现状来比较、探寻一条因地制宜的医药知产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三大医疗仪器产业聚集区。江苏省集聚了一批跨国企业的中国生产基地,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基地初具规模。上海市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形成国内领先的产业链,以浦东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经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也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较好的产业集群。
与主要的经济区相比,成都产业集群还很薄弱,虽然成都呈现出西医制药、中医制药、医疗器械有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传统制药则一直占据主要地势。四川省已将现代中药和生物工程产业列入全省工业“7+3”产业(七大优势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予以重点推进。2012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促进产业发展,成立了医药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鼓励医药企业向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支持培育生物制药领域新的增长点。省局领导带队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行政审批中,探索实行“一站式”服务。
此外,四川省科技厅为了推进医药产业发展,将搭建包括生物医药信息服务、新药研发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六大平台;大力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创新药物战略性产业化;深入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四川省的医药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最明显的劣势在于未形成发达的产业区域体系。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未能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至于生产制造、协作配套环节相对较为薄弱。
四、四川省医药行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
美国生物产业集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与世界一流学术研究机构毗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与生物医药企业尚未建立真正的合作互动机制。
2、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国医药行业集群发展的支撑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设施配套、资金信贷、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使得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教育、科研、医疗等优势资源可以优先集聚。
3、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医药行业产业链比较长,包括基础研究、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等。只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每个环节的研究和资金的注入都到位,就会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不断优化。
4、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分工和合作
努力建立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努力消除区域内各种壁垒,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四川省应该利用自身的发展,与重庆市一起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区域孤点的辐射作用建立经济网络,为推动产业集群的战略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关健.陈杰.转换医学研究.让患者更快受益于医学科技[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 28: 785.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