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叙事成就与中国古典史学的诞生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以叙事的方式,全方位地叙述了春秋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齐、晋、秦、楚、鲁等几十个诸侯国255年间的历史,堪称中国古代叙事史的第一个范本。《左传》历史叙事的重大成就在于:实现了从历史记事到历史叙事的飞跃;用历史叙事方式全方位叙述历史;以多种史料的广泛收集与辨别、取舍为叙事的依据与前提条件;在叙事中孕育了纪传、纪事本末体的雏形;首创以文辞叙事的历史文学样本;开启了中国史学以史为鉴叙事传统之先河。《左传》具有丰富的史学内涵。它的问世,是中国古典史学诞生的标志。《左传》与希罗多德的《历史》,几乎同时问世于中西文明的轴心时代,可谓轴心时代中西古典史学的双璧。
其他文献
金融化是伴随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发展而出现的经济现象。随着金融化的发展,产业资本主导被金融化资本主导取代,形成了金融化资本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分配渠道。金融化条件下,金融利润来源发生了变化,金融化资本不仅通过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渠道参与经济剩余的分割,而且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机制参与社会范围内的收入和资本的再分配。金融化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化资本主导,不仅导致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收入所得者倾斜,而且通过负债、资产渠道和价值形式的财富及虚拟价值溢价机制影响收入在不同部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后人类近来成为人类视野中日益凸显的讨论事项。然而,人们关于后人类未来可能意味着什么却没有共识,技术后人类期望与针对人文学科批判的后人类主义学术方面之间的张力变得越来越明显。前者蕴含了一种全新意义的历史性(historicity),它期待着一种引起技术后人类的终极改变,使得之前的非存在与人类之外的东西成为中心主体,而后者则对仍聚焦人类的后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性进行理论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技术后人类解放性地拓展了技术后人类对业已熟悉的人类世界的关注,使之导向非人类世界,并对生态学意义上的它者给予特别重视。而人
在分别以道、有-在-是(Being)、梵(Brahman)为宇宙本体的中国、西方与印度哲学中,宇宙万物的运行以气、逻各斯、幻(māyā)为主要概念体现出来。西方由逻各斯(logos)演绎为逻辑(logic),进而展开为亚氏逻辑和实验科学,是一种实体的运行。中国由气化万物,使物成为以气为主、形气合一之物,展开为虚实相生的运行。印度由宇宙本体的幻力(māyā)展开为现象世界,把时间流动与事物的性质捆绑在一起,显成一个是-变-幻-空之物,从而世界万物的成住坏空的运行,成为幻出和幻归的运行。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探讨经济从"脱实向虚"到"脱虚向实"转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文章阐释"脱实向虚"和"脱虚向实"的含义后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脱实向虚"的特征事实是存在产业资本虚拟化和虚拟资本垄断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由"脱实向虚"到"脱虚向实"的转变机制在于缩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利润率的差异。据此,文章提出了纠正"脱实向虚"不良倾向、从"脱实向虚"到"脱虚向实"的转化路径。
企业家的行为要受到制度环境的激励和约束,但他们不是制度作用的被动接受者,制度企业家也可能通过制度创业促进制度变迁,进而影响制度发展。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环境决定了其制度嵌入与制度创业的特殊性,在此过程中,企业家的认知风格在制度环境与企业家行为互动过程中具有介导性质,部分地显现了企业家能动性的微观基础因素。理解制度与企业家行为的互动以及企业家行为特征的变化,要考虑制度与企业家行为的互动如何与社会背景相联系,同时要把企业家的能动性纳入分析框架中。
文章基于产业组织形态视角,分析可追溯监管的食品质量、产业利润和消费者福利三大政策效应,探讨责任处罚力度、产业效率、企业效率异质性等因素对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可追溯监管能够提升食品质量,但会降低上游企业利润,损害产业利润,且不一定增进消费者福利,其政策效应在程度上存在产业组织形态差异;加大责任处罚力度和提高产业效率能强化监管的质量提升效应,但会降低产业利润,只有二者足够大时才能抑制利润折损和福利损失,上述影响在程度上因产业组织形态而异;增强上游企业间效率异质性或者在上游企业相对于下游企业有效率优势时,
文章把垂直结构纳入分析框架,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加大对辖区民营企业的补贴力度,会加剧其产能过剩和体制性产能过剩,缓解其他辖区民营企业的产能过剩和体制性产能过剩,而中央政府加大环境规制力度,会缓解所有辖区民营企业的产能过剩和体制性产能过剩;民营企业的产能过剩和体制性产能过剩随着居民对环境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而减少,随着跨界污染的增加而减少。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和减少产能过剩,需要中央政府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地方政府降低补贴力度,且让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
秦国石刻文字《诅楚文》既可以看作战争史与外交史的重要资料,也透露了秦文化的神巫色彩以及秦社会信仰世界的面貌。其中有关交通史的信息也值得战国秦汉史与战国秦汉考古研究者注意。《诅楚文》的内容告知我们当时秦国战争行为与外交活动的交通条件。对于认识交通史的若干细节,《诅楚文》的研读也有积极的意义。
东北抗联的独特贡献在于,坚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4年,全力支援关内抗战,为东北根据地和东北民主联军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北抗联的重要贡献决定了东北抗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同时,东北抗联在14年极端艰苦的反侵略战争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历史特征。而这些历史特征也是东北抗联历史地位的重要体现。
《越公其事》是一篇重要的涉及越国史事的战国文献,明显带有"抑吴扬越"的叙事立场,其原作者很可能是越人。楚人则因"抑吴"的相同立场接受了此篇文献,同时按照本国的习惯用语、改写了其中对于越王的称谓。这也许揭示出战国时期历史文献在转写、流传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同时由于《越公其事》的叙事立场,其所述越国史事有较高的可信性。其中提到勾践在振兴越国过程中,特别注意整顿地方大小聚落及边邑,体现了君主权威对社会基层组织的渗透和控制;并通过"正乐"的方式,以和合越民、凝聚越国人心。这些都是以往文献记载未曾提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