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地貌特征研究

来源 :海洋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5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入海流路自1976年5月改道至清水沟流路以来,其地貌形态一直处于剧烈的变化当中,以往的研究虽然关注了典型断面主槽的形态特征及过流能力的变化,但对于清水沟流路范围界限内河道断面整体形态及其沿程变化等地貌特征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2019年10月黄河口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渔洼以下河段加测横断面为研究对象,辨识现状地貌分布特点和横断面沿程形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河口地貌形成受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具有主槽、滩地、堤防等河流地貌要素,又具有滩涂、潮沟、拦门沙等海洋地貌要素.在有堤防河段,主槽形态窄深,过流能力较强;在无堤防河段,主槽形态宽浅,过流能力较差;从滩槽高差、唇滩高差、滩地横比降三个指标来看,无堤防河段的“自然悬河”程度大于有堤防河段的“二级悬河”程度.黄河口悬河程度小于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但黄河口尾闾河道的滩地横比降依然远大于河道纵比降,若发生漫滩洪水将极易引起顺堤行洪,会对黄河口堤防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其他文献
Irgarol 1051是一种常见的船舶防污剂,主要作用于光系统Ⅱ来抑制藻类在船舶表面的生长.本研究通过模拟原位海洋环境,在考虑阳光紫外辐射的基础上,于室外培养了3种不同粒径的硅藻,光系统Ⅱ初始光化学效率QY均介于0.60~0.70,表明藻细胞活性良好.在短期实验中加入Irgarol后,发现较低质量浓度(0.2μg/L)已经显著抑制了硅藻光系统Ⅱ的活性,浓度升高后抑制效应随之升高,QY降至0.32左右,相对抑制率最高可达42%.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光学处理下硅藻的响应,微弱的紫外辐射对3种硅藻光系统Ⅱ的抑制率
为了提高七电极电导率传感器的测量性能,本实验对七电极电导池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及优化.结合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的测量原理与热惯性理论,分析影响传感器测量性能的因素以及壳体外形对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结构优化前后的性能进行仿真验证.数据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的电导池内最大流速的增量增加了43.66%,灵敏度与结构优化前相比提高3.56倍,表现出更好的传感器测量性能.
刀鲚(Coilia nasus)是长江珍稀名贵的生殖洄游性、肉食性鱼类,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10年内全面禁止刀鲚生产性捕捞.与此同时,衍生出刀鲚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在这些养殖模式中,由于刀鲚长期处于肥水和高密度的养殖环境内,自身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下,造成自身的免疫机能受到抑制和抗病力下降,导致养殖成活率低或大量死亡现象,造成刀鲚养殖规模一直没有大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刀鲚各个生长发育过程的特征解析,将刀鲚生活史划分为水花开口、乌仔、稚鱼(夏花)、幼鱼和成鱼5个生长阶段,同时将刀鲚养
为实现充分补偿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目的,应当合理地评估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并将损失货币化.其中,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分类指标体系和价值的研究进展,然后提出目前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害程度和货币化损害方法中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包括:衡量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变化的指标的单一性、文化服务的定义、指标和估算方法的缺陷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基线的非稳定性等.最后展望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
在冷泉调查研究中,多波束系统因其快速高效、成本较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本文靶定南海北部陆坡琼东南盆地冷泉发育区,介绍了SeaBeam 3030多波束系统在冷泉发育区中的调查应用实例.通过分析多波束水深数据和水体数据,确定了调查区海底地形地貌以及水体羽状流特征,同时对该冷泉区开展综合调查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调查区内地形整体平坦,水深1250~1850 m,水深向东北方向逐渐加深.调查区不均一麻坑的发育、水体资料清晰显示的850 m左右高度的羽状流喷发形态,可以作为潜在冷泉发育区的有力证据.在冷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大量排放,约四分之一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pH值和碳酸钙饱和度降低,出现了海洋酸化的现象.海洋酸化及引起的碳酸盐化学体系的变化已对各种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贝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生物类群,自身具有一定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但其属于钙化生物,极易受到海水酸化的影响.在对贝类进行酸化生理生态响应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海洋酸化影响到贝类整个生活史和几乎大部分生理过程,尤其是早期生活史阶段呈现高度敏感性.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贝类在酸化条件下的生理生态响应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长链烯酮不饱和度(UK37?指数)可用于重建过去的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然而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导致实际温度与重建的SST之间存在差异,以及重建的温度是代表年均SST还是季节性温度都仍有争议.除了反映温度,在受季节性海冰影响或SST较低的区域,长链烯酮C37:4在C37中的占比(%C37:4)还能为盐度变化提供重要信息,特别是在拉布拉多和格陵兰岛陆地边缘海域.在此总结了西北大西洋长链烯酮重建古海洋气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在使用UK37?重建SST时,
收集了1990年—201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120°30\'E~123°30\'E,29°00\'N~32°30\'N)记载的赤潮事件,基于GIS软件对所有赤潮事件进行整理,分析了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绘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分布图.结果表明:近30年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经历了先升高后下降的过程,赤潮次数共计144次,赤潮面积>1000 km2有28次.赤潮发生核心区集中在长江口外、花鸟山-嵊泗列岛、岱山岛-中街山列岛、舟山岛-朱家尖岛海域;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多发期为5—8月,
海阳市砂质海岸资源丰富,延绵近120 km,尤以万米沙滩浴场著称,但近年岸滩侵蚀严重影响其社会经济发展.本研究基于海阳市羊角畔两侧长约20 km典型砂质海岸连续3 a的海岸线蚀和典型剖面蚀淤调查,定量化研究海滩侵蚀及其变化,辅以一维数值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泥沙运动特征和海滩侵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42.5%和5.90%的砂质海岸分别处于侵蚀和强侵蚀状态,羊角畔东侧海岸侵蚀强度高于西侧,海阳港至海阳核电厂之间海滩侵蚀强度最高,海滩侵蚀强度与人类活动扰动程度密切相关.海岸工程、临海养殖和人为采砂导
冲绳海槽中段热液活动区表层沉积物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物质与热液源物质组分组成,Hg、Au、Sb、Cu、Pb、Zn、Ba、As、Fe和Co等微量元素富集;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中等,A-CN-K图解表明其暂未受到钾交代影响,且其母岩成分接近花岗闪长岩;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曲线整体较为平坦,轻重稀土分馏较弱,部分样品具有与热液流体类似的明显正铕异常.受热液活动影响,部分沉积物中的Fe、Cu、As、Pb和Zn显著富集,结合样品所处站位,整体显示含金属沉积物-过渡沉积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