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龙国之路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门拉噶琼通道是历史上中国西藏与不丹的主要通道之一。它既是连接南亚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分支,又是中不两国人民相依相存、长期友好的历史见证。本文从人地关系视角初步探讨了门拉噶琼通道形成的地理环境,以及交通路线,对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门拉噶琼;地理环境;历史作用
  一、 门拉噶琼通道形成的地理环境
  “门拉噶琼”(海拔5300米)位于今天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的色乡,我方和不丹布姆塘宗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一座山口名称。根据古代道路命名方式,笔者把翻越门拉噶琼山口,通往不丹布姆塘地区的通道称之为“门拉噶琼通道”。该区域从地理上位于喜马拉雅山地南北。一直以来,“门拉噶琼通道”都是中国西藏与不丹官方和民间南来北往的流动场所,也是两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带和通道之一。
  门拉噶琼通道的形成既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体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时刻也离不开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和活动空间。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单一的自然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某一区域的物资供给,于是人类便开始突破地理限制,寻求更大范围的物资交换,古老的商道也因此应运而生。门拉噶琼通道位于洛扎地区洛扎断裂区域,在狭长的断裂地带,形成了众多纵横南北的河谷通道。其中被誉为“母亲河”的洛扎雄曲横贯洛扎断裂带,流经洛扎大部分人口居住区。作为洛扎断裂带重要的延伸和外向通道的补充,门拉噶琼山口南北形成了洛扎色河和布姆塘支流两条南北走向的天然河谷通道。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河谷地带往往成为最易通行的路线,洛扎的中文意思即“南方大峡谷”,断裂带和河谷天然了成为了喜马拉雅山南北麓之间往来的通道。又因为物产按不同的海拔呈接替分布,南北麓之间只能通过交换来满足彼此的需要,所以古人必须走出家门,南来北往地发展贸易,以此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门拉噶琼通道地处洛扎断裂带,相对来说方便行走,因而有着巨大的地缘优势。古道连接着西藏洛扎县与不丹中部布姆塘宗和伦奇宗,有200多公里山水相连的边境线,且靠近不丹中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因而使得洛扎县在西藏地方与不丹的关系中扮演着桥头堡的作用。虽然和不丹接壤的地区还有西藏的康马县和错那县(分别与布姆塘宗和伦奇宗接壤),但从地理位置和通道条件来看,并不能承担规模化运输,与洛扎得天独厚地缘优势无法相比。洛扎通往不丹布姆塘等地的通道不仅只有一条门拉噶琼,但门拉噶琼通道却承担着最主要的 “客流量”。那么在众多的山口中,为何门拉噶琼通道能够成为洛扎通往不丹中部地区的最佳通道呢?通过对比其他通道的通行条件,结论即可一目了然。
  二、门拉噶琼通道的路线
  一般认为,洛扎县有5到11条可通往不丹的通道,但据官方内部数据显示有大小26条通道可通往不丹。其中,“最为主要的通道有5条,分别是:1.扎日乡,翻越贡拉嘎姆山口到不丹鲁纳纳。2.色乡,翻越门拉噶琼山口到不丹布姆塘地区。3.拉康镇,沿洛扎雄曲河谷和岗拉山口均可到达不丹伦奇宗境内的库日堆。4. 边巴乡,翻越桑浦可通往不丹。5. 拉郊乡,经杰拉浦可到达不丹。
  由于地形等地理环境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通道都具备人畜规模化运输。我们可以发现,其他通道碍于地理环境限制,并不具备门拉噶琼通道那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该古道天然地成为了西藏地方通往不丹中部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
  关于门拉噶琼通道的路线,笔者以门拉噶琼山口为界,分北线和南线两部分。北线指的是中国西藏境内的路线,南线为不丹王国境内的路线。在此重点叙述北线,其路线如下:
  (一)仲山口支线
  此支线是翻越蒙达山口、门当山口、贡祖山口等各大山口后进入洛扎断裂河谷地带,然后从吉堆方向,往南越过仲拉山口,相继进入白玛林圣湖、措玉两地。之后到达色乡赛卡古托寺。此路线相比其他路线,地势较为平坦,属于南北直线,行程较短。因此成为门拉噶琼通道北线的主要支线。1959年第十六世黑帽系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就是途经该支线,经由门拉噶琼通道到达了不丹。
  (二)色河谷支线
  该支线是从洛扎断裂河谷东段拉康镇出发,自东向西,沿洛扎雄曲河谷逆流而上,到洛扎雄曲河与其支流色河汇合后,沿色河谷到达赛卡古托寺。相比仲拉山口支线,色河谷支线的情况比较复杂,经过的道路地势险峻,河流汹涌湍急,地形特征两山夹一河。除了以上两条支线外,同时,从各雪山路线到小山口路线虽然不被人们注意,但实际上也同样存在,主要是扎日鄉库拉岗日雪山等支线。
  (三)主干线
  以上两条支线最终交汇到色乡赛卡古托寺后形成一条主干线,沿色河谷自东向西,经曲吉麦村,由隆东转向南方,后经公章浦、撒浦、杰沃拉达山,到达门拉噶琼山口。以上是门拉噶琼通道北线概况,此路线在中国西藏与不丹经济文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三、门拉噶琼通道的历史价值
  侯甬坚先生在《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一文中说:“历史上各个社会条件下使用交通线,在交通运输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功用。这些功用主要分作政治性、军事性、经济性和文化性几类。”笔者赞同侯甬坚先生的分法,在讨论门拉噶琼通道的历史价值时,也将其作为中国历史上西藏地方与不丹之间经贸、文化、民心相通等方面交流的纽带,作为中国与不丹之间相互联系、维护传统友谊的桥梁。
  (一)门拉噶琼通道促进了两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门拉噶琼通道独傲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充当着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7世纪中期,吐蕃王朝开始向外扩张,伴随着扩张的同时,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吐蕃文明的发展,反过来,吐蕃文明也通过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对周边区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作为吐蕃王朝属地的不丹。门拉噶琼通道作为通往不丹的古丝路分支,也应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从1194年止贡噶举派聂·拉囊巴桑杰仁庆经门拉噶琼通道前往门隅宣扬佛法开始,先后有洛热巴旺久尊追(11世纪)、伏藏大师古茹曲旺、隆钦饶降巴、第十二世黑帽系噶玛巴强久多杰(1700—1733年)、红帽系曲吉顿珠(1695—1732)等众多成就者前往不丹,弘扬教法,在藏传佛教向外传播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藏传佛教在不丹的发展,出生于不丹布姆塘地区、被誉为伏藏五王之一的白玛林巴(1450—1521),在发掘了藏地和门隅之地的32处伏藏并亲身领会其要义后,先后22次经门拉噶琼通道前往藏地,其殊圣的十三条教法广传于藏地,至今在山南洛扎县、浪卡子县、林芝等地白林教法依旧传承不断,影响颇深。对于不丹来说,实现了从学习文化到传播文化的转变,对于藏地来讲则是出现了文化回流的现象。因此,在门拉噶琼通道的纽带作用下,两地文化得以不断深入交流,形成互补互利、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门拉噶琼通道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除了宗教传播的往来,中国西藏与不丹的经贸往来也很频繁。盛唐时期,吐蕃的对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与外界的接触反过来也促进了吐蕃的发展。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地的海拔高度相距甚大,两地气候、自然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等也相差悬殊,两地人民只能通过山口或河谷地带前往喜马拉雅山南北地区,进行物物交换,谋求生活上的补充。门拉噶琼通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又体现出人地关系中人类服从自然的一个特征,即:门拉噶琼通道南北线上分别形成了冬夏两季分地进行隆东和参巴边贸的传统。对于这一地区的边贸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扎洛研究员曾有过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翻阅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门拉噶琼通道的兴盛与衰落,不仅直接影响着两地边贸的正常开展,而且还与边民的经济增收息息相关。我们以隆东边贸为例,该边贸市场依托门拉噶琼通道的天然通道优势,“不仅满足了两边居民的生活需要,还对离边境更远地方的经济产生了辐射效应”。从1959年边境管制到1990年重新开通后,洛扎县色乡边民依靠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与不丹的边贸关系,基本实现了发家致富。色乡的曲吉麦村,通过发展边贸,“2013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8267元(2013年西藏农牧民平均收入6520元),是洛扎县收入最高的乡。曲吉麦村尽管是色乡海拔最高的村子(4200米),但是,人均收入达到8648元,在色乡排名第一,比西藏自治区农牧民收入平均值高出32%。”当时边贸收益成为边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门拉噶琼通道的畅通对于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2010年,洛扎县发生非法越境事件和虫草纠纷后,边境管制加强,使得参加边贸活动的不丹商人大为减少,至2019年5月笔者前往调研时发现,连续几年没有不丹商人到我方参加边贸物交会,当地居民的收入也随之下降。现如今除少数几户村民仍从事边贸外,大部分边民不得不另寻他途来弥补经济收入。
  (三)门拉噶琼通道是两国民心相通之道。
  门拉噶琼通道在促进商贸往来的同时,也促进了中不两国人民在情感、心理和文化因素上的彼此亲近与融合。几百年来,两地人民一直通过门拉噶琼通道进行朝圣、探亲、学习等活动,截止到民主改革之前,古道起到的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洛扎县境内的拉隆寺是伏藏师白玛林巴教法在卫藏地区的主要传承基地,自15世纪中期开始,白林教法即在此落地生根。拉隆寺一度作为白林教法的主寺,引来四面八方前来朝圣、学习和受戒的信徒,其中不丹人数最多。不丹第一任国王乌金·旺楚克(1862-1926)之兄长赤列多杰曾在拉隆寺受比丘戒,并系统学习白林教法。白林教法传承体系中被誉为“白林三父子”之一的语意化身成为拉隆寺最大的活佛,他们秉承白林教法,频繁往来于藏地和不丹两地,在两地人民文化传播与情感交流层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总之,历经几百年的交流与融合,两地共同形成了佛教文化的情感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门拉噶琼通道是人地关系相互斗争和相互统一的结果,是人类服从自然的人地关系的体现。我们研究历史交通地理,不仅要认识不同历史阶段中不断变化的人地关系,而且还有通过对历史的借鉴服务当前的经济社会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门拉噶琼通道必将会焕发新的光彩,重新起到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和边疆稳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位于不丹中部,吐蕃时期松赞干布兴建的12座镇魔寺中布姆塘强巴拉康的所在地。
  [2]洛扎雄曲河发源于库拉岗日雪山北麓,流经洛扎断层河谷,色河、洛扎东曲河等支流汇入后,拉康镇折向南,流向不丹境内,称之为“库日曲河”。  在中国境内长达约110公里。
  [3]李向陽 总主编.“一带一路”国别概览—不丹【M】.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67页
  [4]采访人物:巴珠,男,45岁,地点:洛扎县色乡曲吉麦村,时间:2019年5月8日,采访人:阿旺次仁。
  [5]相传因该山口是獾开辟而取名为獾山口,海拔5200米。
  [6]洛扎县色乡境内。
  [7]采访人物:巴桑次仁,男,47岁,地点:洛扎县色乡措玉村,时间:2019年5月8日,采访人:阿旺次仁。
  [8]发源于今洛扎县色乡境内,自西向东汇入洛扎雄曲河。
  [9]侯甬坚,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J】.经济地理. 1987(4),第304页
  [10]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西三条航线中,南亚不仅是西线必经的中转站,也是南线的终点。就具体国家而言,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南亚国家有阿富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印度。同上,第27页
  [11]扎洛,西藏的边境小额贸易与边民增收——基于洛扎县的田野调查【J】.中国藏学. 2015(3)
  [12]扎洛,敖见.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的传统贸易的三种模式【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7(4),第135页
  [13]1959年部分叛乱分子经门拉噶琼通道出逃国外,当时政府为了管理边境,严格限制翻越门拉噶琼山口。
  [14]扎洛,西藏的边境小额贸易与边民增收——基于洛扎县的田野调查【J】.中国藏学. 2015(3),第136页
  [15]【不丹】桑杰多吉.不丹历代第悉功绩智者金鬘【M】.不丹研究中心,2017年,第451页
  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7-GSP-045
其他文献
摘 要: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受到因素制约较多,其中人为因素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培训,保证工作态度、质量与效果达到一致。对于一些环境因素,相应的科研人员加大树种耐性抗性的研究,保证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的林业现状更尽快得到改善,不断完善营造林质量与造林工程。  关键词:林业工程;營造林;影响因素  营林造林工作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基础性工程。保证营林造林的工程质量,
期刊
摘 要:简谐运动的速度大小经常会涉及到分析其他问题,本篇论文试图以弹簧振子为例来讨论一种计算简谐运动速率的方法,從中还可以观察出速度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系。  关键词:以弹簧振子;为例;讨论;简谐运动中速率;一种计算方式  匀速圆周运动的投影是简谐运动,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把任何一个实际的简谐运动设想为一个匀速圆周运动的投影,于是可以把简谐运动放在它的参考圆内计算出每时刻简谐运动的位移公式:  于是
期刊
摘 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断地改革深化林业工程,对相关的林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做好对营造林相关工程的管理,无论是对营造林的数据的管理、对营造林的管护还是对营造林质量的监督管理,都要保障这些流程的顺利进行,以便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更加强有力的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關键词:营造林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在实际的营造林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对营造林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有关人员要
期刊
摘 要:鄂伦春音乐作为一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鄂伦春民族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冲击,少数民族国家非物质文化经受着巨大的挑战。现如今,鄂伦春民族的艺术传承艰难,只有越来越少的族人会去发展这一项独具鄂伦春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文章对鄂伦春族器乐形式及其发展提出相关意见,启发思考,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给予相关部门建议,让更多的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鄂伦春族;器乐;传承  鄂
期刊
“过大年,剪窗花,窗花就是我的家;过家家,吹喇叭,腊月家家贴窗花。红窗花、红对联;腊月家家贴窗花、红红火火过大年……”窗花不仅是窗户上的风景,也是年的请柬,窗花一剪,新年到来。我记忆中的年味,是从剪窗花开始拉开序幕的......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小跟着外婆在古城徐州的户部山崔家大院里生活,外婆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她嫁给了老实憨厚的外公之后,一共生育了九个子女,母亲排行老六。母亲聪颖贤惠,勤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的今天,越来越多 的城市开始向服务型城市转变。会展业有着绿色、低碳且投入产出比高。我国近几年涌现出一批会展城市,在我国如何布局会展城市,发展会展经济,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探索研究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会展经济;城市发展  一、会展经济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格局内涵  会展经济是服务业
期刊
摘 要:我国近年来较为重视对森林的培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率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虽然我国林业发展较快,但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依然较低。为了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讨更加先进的森林培育理念和技术。  关键词:近自然;林业;理念;森林培育;学科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引入近自然林业理念是一种发展趋势,它是在人工培育已达不到人们对林业需求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其理念就
期刊
摘 要:容器育苗就是使用特定的容器培育农作物、花卉或是林木幼苗等的育苗方式,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生长能力强并且存活数量多的培育方法。这种特定的容器育苗方法既不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也不会受到时间的约束,是未来种植育苗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重点介绍容器育苗在林业发展中的技术应用和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容器育苗;林业;技术  在现阶段,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的资源不足导致生态结构依然不够平衡,
期刊
摘 要:在线旅游是旅游发展的趋势,是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在线旅游和山东在线旅游的发展方向研究,以促进山东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 ; 在线旅游 ; 山东在线旅游  1、在线旅游及其发展  1.1在线旅游概念:  依托互联网,以满足旅游消费者信息查询、产品预定及服务评价为核心目的,囊括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车公司、海内外旅游局等旅游服务供应商及搜索引擎、OTA、电信运营商、
期刊
摘要:就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来说,在融媒体环境下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尤其是企业媒体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要满足受众较高的要求,才能确保电视新闻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融媒体环境下企业媒体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及其面临的挑战,对优化其编辑能力的途径进行简要探讨[1]。  关键词:融媒体;企业媒体;电视新闻;编辑能力  引言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