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核爆,曝出了哪些困局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8月25日,朝鲜潜射导弹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9月9日,朝鲜进行了今年第二次,2006年以来第五次核试验。虽然每次核试验朝鲜官方表态都是“成功”的,但从外界专业人士分析来看,这的确是朝鲜最成功的一次核试验。美国核武器专家杰弗里·刘易斯9月10日在《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通过分析现有五个核大国核武器开发的历史,称截至第五次核试验,这些国家基本都掌握了核弹头小型化技术,具备制造第一代核武器的能力。他由此得出结论,很难再回避朝鲜已成为事实上核武器国家的事实。
  现在外界猜测朝鲜是否以及何时再次核试。俄罗斯外交人士,根据朝驻俄使馆新闻公报中平壤宣布“已基本完成核武器开发工作”的表态,判断朝鲜将停止进行核试验。韩国官员则称朝鲜下一轮核试验,或许比各方预想的来得快。朝鲜的行为具有不可预知性,但目前可以断定的是,朝鲜近年来的核导开发,给包括朝鲜自身在内的相关国家制造了一系列困局。这些困局突出表现在,各方都缺乏有效的手段,防止战略利益受损,更谈不上获得战略净收益。

威慑悖论


  9月26日,韩美两国海军在朝鲜半岛东部海域举行了实战演习,演习科目是对朝鲜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韩国海军方面称,这是两国海军例行演习之外实施的首次军演,以向朝鲜释放将全面应对朝鲜持续侵略行为的强烈信号。这里的“信号”在战略上即为威慑。此前,美国B-1B战略轰炸机分别在9月13日和21日飞赴朝鲜半岛上空,传递的也是同样的“信号”。不仅如此,韩美两国还将于10月10日-15日,在韩国西部和南部海域举行联合军演,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旗舰“里根号”航母也将参演。
  除了通过联合军演,韩美两国还以战略规划向朝鲜发出威慑信号。9月11日,韩国国防部向国会报告“大规模惩罚报复作战计划”。根据这一作战理念,一旦发现朝鲜有使用核武器的迹象,韩国将动用一切可使用的导弹力量,把平壤部分地区“从地图上抹去”。9月21日,韩国国防部长韩民求在回答国会质询时透露,韩军有成立特种作战部队的计划,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铲除”朝鲜领导人金正恩。10月中旬,韩美外长和防长“2 2”会议上,双方还将讨论美国对韩国的延伸威慑,即韩国遭到朝鲜核攻击时,美国将动用核保护伞、导弹拦截系统、传统武器等,向韩国提供等同于美国本土的威慑力量。
  简单地说,威慑是指以迅速和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吓住对手对自身的敌对企图。朝鲜坚持不懈的核导开发,提升了针对韩国乃至美国的战略威慑。韩美则以更现代化、专业化的威慑手段予以回应。从这些年的较量来看,美韩与朝鲜都陷入了一种“威慑悖论”。一方面,美韩强大的威慑力量吓阻了朝鲜对韩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但没能防止朝鲜小规模军事挑衅,更没有阻止朝鲜核导开发。另一方面,平壤通过事实上拥核,遏制了韩美对朝鲜的入侵意图,但不仅没能给朝鲜带来战略安全,还恶化了自身的战略环境。
据朝中社2016年4月24日报道,朝鲜日前再次成功发射潜射导弹。报道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日前指导潜射导弹发射试验。报道没有提及发射时间和地点。

  威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源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贝茨在《核讹诈与核平衡》一书中称,有效的威慑,不仅基于能力的平衡,还取决于冲突中利益受损的平衡。与当年美苏实力相当不同,朝鲜明显的弱势决定了其在这场威慑“对赌”中毫无获胜的可能。韩美也没有绝对的胜算。韩国对朝鲜的威慑力量,主要来自美国,也就是所谓的延伸威慑。美国国防大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专家西恩·斯密斯认为,延伸威慑的独特挑战在于,需要让对手相信,美国为了保护盟友愿意付出高昂代价,即便美国的生死攸关的利益并未受到威胁。
  华盛顿是否愿意以牺牲洛杉矶来保护柏林?这是冷战时期外界质疑美国对北约盟友延伸威慑可靠性的经典疑惑。这个疑惑在如今的朝鲜半岛依然适用。现阶段朝鲜核导主要只能威胁韩国和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说过,不能把美国以驻日美军基地来保护韩国视为想当然。假以时日,朝鲜导弹“够得着”美国西海岸城市时,华盛顿如何要求洛杉矶人对首尔市民对朝核的恐惧感同身受?在西恩·斯密斯看来,平壤正是利用了潜在冲突所造成的利益攸关的非对称性,化解美国延伸威慑的可靠性。如果安全承诺不可靠,韩国拿什么去拥抱韩美军事同盟?

战略困境


  威慑悖论的另一面,是战略上的困境。朝鲜这次核试验,在美国政策圈引发了如何应对朝鲜的争论。但不同的观点立场在一个问题上形成了高度的共识:奥巴马总统对朝鲜的“战略耐心”政策失败了。事实上,早在2008年竞选期间,奥巴马就主张与朝鲜接触。入主白宫不久后,奥巴马任命美国前驻韩大使斯蒂芬·博斯沃思为朝鲜问题特使,并在2009年12月派其携亲笔信赴朝鲜面见金正日。经过多轮会谈,美朝双方于2012年2月29日,达成了以美国援助换取朝鲜冻结核导试验的“闰日协议”。同年4月12日,平壤发射“卫星”,宣告了“闰日协议”破产,也催生了奥巴马政府的“战略耐心”。
  朝鲜每一次核试验,都会招来美国的战略轰炸机。但在朝鲜半岛上空盘旋的战略轰炸机,与其说是在展示战略威慑力,还不如说反映了美国的战略无力感。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有人做过统计,金正日执政的18年间,朝鲜进行了两次核试验、18次导弹试射。但在金正恩执政的短短四年多时间里,朝鲜进行了3次核试验、35次导弹试射。从本质上说,“战略耐心”就是等待朝鲜主动回到谈判桌,跟美国谈弃核问题。现实情况是,金正恩这些年把奥巴马的“战略耐心”视为战略机遇—没有了外交接触和核问题谈判的“干扰”,正好专心搞核导开发。   奥巴马政府的困境在于,很难把朝鲜视为可靠的谈判对手,因为平壤有着撕毁谈判协议的传统。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最重要的成果,是2005年9月签署的《共同声明》。在这份文件中,美国承诺不以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攻击朝鲜。在文件签署前,俄方谈判人员特意邀朝方代表开小会,跟他们说:“美国人是认真的。你看这条款,这叫消极安全承诺。我们在整个冷战期间都想得到这种承诺,但始终没有成功。”但随后朝鲜宣布六方会谈“死亡”,这份文件也被其称为“废纸”。后来的核导开发证明,朝鲜觉得拥有核武器比一纸协议更让其心里踏实。
  韩国的战略困境是美国的战略困境的延续,因为韩美在对朝政策上正走向趋同。奥巴马的“战略耐心”,朴槿惠的“信任政治”,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着眼长远。但在没有实质性外交接触的背景下,持续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很容易让朝鲜把“长远”解读为“吸收统一”,因为这无异于政权更迭。近年来韩国曝光的“先发制人”作战理念、“斩首行动”作战计划,在风格上尽显美式风范。韩国把平壤某些区域“从地图上抹去”的表态,更是带有朝鲜风格了。平壤不止一次威胁要把首尔变成火海。
  正是因为对朝政策上与美国的趋同,朴槿惠在推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时才义无反顾。韩国和平与合作研究所学者李炳哲认为,萨德反导系统提升了韩国的防御能力,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恶化中国与韩国关系,而中韩正是解决朝核问题最为关键的两个国家。在英国利兹大学学者艾丹·福斯特-卡特看来,应对朝鲜终究离不开正确使用“胡萝卜”和“大棒”。他认为,如果朴槿惠不改变对朝政策,她的继任者将会面临,“完全放弃‘胡萝卜’不会奏效,就像丢掉‘大棒’也不行一样,朝鲜核试验后,外交行动更显紧迫”。

地区权力支点


  19世纪中叶至朝鲜战争结束,朝鲜半岛都是大国逐鹿的角力场,也是地区权力平衡的一个支点。不过,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韩美研究中心学者威廉姆·麦金尼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现象,即对传统上权力平衡的威胁,不来自于历史上那种大国竞争,而来自于朝鲜对非对称核武能力的追求。美国学者查尔斯·阿姆斯特朗在其2013年出版的《弱者的暴政:朝鲜与世界1952-1992》一书中提及这样一个故事: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金日成在中苏间以权谋“榨取”经济和军事援助很是头疼。
  目前来看,朝鲜似乎想以核导开发,再现类似的战略逻辑。朝鲜日渐提升的核导实力,已给韩国和日本造成安全压力。在美国的施压下,韩日至少目前不会走向拥核,但两国都在大幅强化传统军事实力。韩日以及美国在东亚包括反导以及先发制人打击能力的提升,毫无疑问会给中国制造安全压力。此外,朝鲜在核导开发上狂飙突进,也在危及美国延伸威慑的可信度。在西恩·斯密斯看来,韩日对美国延伸威慑的要求会更高,这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是对美国政治决策者与军事规划者的考验。
  朝鲜之所以频频冒险,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它觉得自己从目前稳定的“现状”中获益少。正因为如此,朝鲜的官方表态,从不掩饰其“以命相搏”的意愿,也从未忌惮地区不稳定带来的后果。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朝鲜问题学者亚历山大·曼斯洛夫,在一篇分析金正恩核战略的文章中写道,如果朝鲜利用核威胁与挑战制造不稳定,以此来打开局面推进自身的利益,那不会令人感到奇怪。“平壤的那些声明似乎在暗示,朝鲜领导人正在思考如何利用核武‘支配’国际趋势和地区国际关系。”
  朝鲜“支配”区域局势,或许有点“魔幻”,至少是不现实。但朝鲜核导开发所造成的系列困局,其复杂性以及破局的难度都不容小视。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朝鲜半岛问题学者斯科特·斯奈德看来,朝鲜在中美战略不互信所形成的缝隙中活得滋润,对平壤政权合法性最大的威胁来自韩国,所以向金正恩传递“政权生存取决于弃核”信号的最有效方式,是中美韩三边在战略上的协调。他认为,尽管中美不互信在增加,但华盛顿与北京在区域安全上实质性合作,朝鲜问题曾是最佳机会。斯奈德指的是六方会谈中中美之间的合作。或许,朝核破局终究还会回到六方会谈。
其他文献
被盛赞为“假如一生只看一部音乐剧,这部肯定是毕生之选”的音乐剧之王、韦伯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终于在9月22日首度到访广州。广州是“魅影”到访的第二个中国城市,此前它仅仅到访过上海。据最新消息,此次来穗演出的“魅影”主角,將是已饰演“魅影”超过2000场的明星演员、被剧迷们昵称为“小面包”的布拉德·里特尔(Brad Little)。“魅影”的前世今生  《剧院魅影》并非一开始就以音乐剧的姿态呈
在《南风窗》的专栏里,我曾谈到“华人社会的‘镀金年代’”,这次我想谈谈相对应的“强盗公侯”(Robber Barons)这个概念和历史现象。  19世纪后半段,美国打完南北内战,国家统一,市场做大,美国到处都是油水,相当繁荣,人称“镀金年代”。在这个阶段,由于商机无限,野心勃勃的生意人遂告崛起。当然有些人是在努力工作,勤勉创新,因而致富。但也有很多人是靠着官商勾结,掠夺民地,坑蒙拐骗,欺侮工人及消
[摘要]在议论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几类议论句式,可以增强文章的议论说理性,使议论的内容思维严密,说理深刻,充满思辨性。本文对于四种典型的句式进行了举例说明,希望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 议论句式 语言     语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语言的深刻与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的深刻与丰富多彩的反映。反过来。文章的语言新颖而丰富,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会表达得新颖而丰富。不同
—近日,中组部负责人就做好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为确保实现代表结构比例要求,中央强调,要准确认定人选身份,具有多重身份的,按工作性质主次和代表性认定,避免出现身份失真失实,或变换身份规避审核,防止“顶帽子”挤占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等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名额。  我高度重视中美关系,期待着同你一道努力,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拓展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
摘要:语文是素质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性学科,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写作教学既是学习重点,同时也是学习难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沉闷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写作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与写作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改变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初中语文
编者按:首届旨在探讨21世纪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的全球性峰会——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WISE)于2009年11月16日~18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此次峰会在卡塔尔王后兼卡塔尔教育、科学和社会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卡塔尔基金会)主席谢哈·莫扎(Shekha Mozah)的支持下,由卡塔尔基金会发起。峰会的主题是“全球教育:携手共
[加] 马克·斯坦恩 著 姚遥 译  新星出版社  2016年8月版  一部引起巨大争议,屡遭围剿的国际畅销书。西方文明是否就此终结?英国脱欧后世界格局如何变化?其对科技经济领域前瞻:特朗普现象、ISIS崛起、难民危机、各种暴恐,已一一应验。美国前总统小布什高度赞赏,中国前外长李肇星作序推荐。  《“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版  古老的中国在
据《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官网2017年6月30日报道,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员在不久之后将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学位,且该学位将得到高等教育监管机构和大学资助委员会(UGC)的认可。  相关消息人士透露,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已经决定允许大学提供此类学位,并正在起草相关章程。一旦章程生效,相关学院将能够提供除工程、医药、牙科、药学、护理、建筑、物理治疗之外的其他所有领域的在线学位。
摘要:对WSR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工作步骤进行整合拓展,建立六步骤、三阶段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模式,并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课时作业设计为例,具体阐述该模式的应用过程,为化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WSR;作业设计;化学实践性作业;二氧化硫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8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实践性作业以其趣味性、动态性、探究性、综合
据德国语言游学组织者协会(German Association of Language Travel Organisers)公布的数据,在德国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目的国当中,英国仍为首选。该机构认为,德国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日增,而提高英语水平则往往被列为首要目标之一。  根據该协会30个会员单位提供的2018年统计信息,45%的学生选择英国作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国,其次为马耳他(占17%)。从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