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期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结构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陈旧和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等问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新课改的实施,计算机课程的结构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课程模块化设置能够适应学生个性选题要求以及市场需求,有着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需求,可将课程分成基础理论课程、职业技能两大模块。
关键词:课程模块化 基础理论 职业技能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对于一个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掌握一项或某个方面的专业技能是至关重要的。现行职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实际的需要往往是相脱节的,或者说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某一项技能,毕业后也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为此,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是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按照一定功能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专业模块的选择和学习。采用课程模块化有利于学生系统和快速地学习某一方面的内容,再加上后期的实践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信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一、传统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设计的弊端
1.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较差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讲,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的要求比较高,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文化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力弱等特点。按照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方法,要求学生有很多相关课程作为基础,才能适应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初中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2.计算机专业教师不够“专”
目前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得原先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应该努力成为计算机某一领域的专家,成为学生理想的导师。
3.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不符
从往年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往往是精通计算机某一方面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现在职校计算机专业某些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不是很大,但学生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精通某一项专业技能。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计方案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课程模块主要分以下几种:一是“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一些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职业技能模块”,即根据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学习模块。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具体的小模块,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模块如下:
1. 基础课程模块(重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课程体系,初中知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衔接部分。)有文化课模块(语文、数学、物理、英语、数字电路、体育、计算机英语)、办公自动化模块(Word、Excel、PowerPoint、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2. 职业技能模块(以某一类岗位上必须掌握的某一种技术或必须具备的某一能力为具体内容,不是单一的课程,可以包括多门课程内容。)有程序设计模块(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网站设计模块(Frontpage、网页三剑客ASP、程序设计、Internet)、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行业概况、计算机组装和维修)、广告设计模块(平面设计、Photoshop)等。
2004年我校设立计算机(微机)调试员证书考点,分为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个级别,分为理论考试、计算机组装、计算机故障和性能测试调试、网络故障调试等多个模块,拿到此证的学生能够胜任计算机维修工、系统维护、售后服务等工作。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的学习,在计算机(微机)调试员证书考试中都能够顺利拿到中级工证书,在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这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的设置原则
1.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原则
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够用、实践”为主。计算机课程模块设置要符合如下原则:要有专业设置标准,专业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符合学生个性选课和新知识引入的灵活性要求;符合IT市场需求;课程前后衔接有序;易理解、易操作、易实施、易推广。
2.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体现岗位就业目标,与职业特性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職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职业特点,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市场职业需求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调整教学方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计算机相关职业的从业要求,以及计算机技术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可以将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工作领域确定为:
1) 计算机公司职员
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公司的销售、储运工作;系统集成工程项目市场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工程实施人员;软硬件产品的售前、售后客户服务工作;软硬件产品技术咨询工作; 软件编码工作; 用户初级技术培训、操作培训工作。
2)制造业技术工人
制造企业中的技术工人,从事计算机操作或计算机控制机器设备的操作、测试、维修工作;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制造企业中的销售人员。
3)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计算机机房和微机室的操作、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办公室计算机操作岗位,如:报表处理、打字、文印等工作;具备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工作岗位,如电算化会计、电脑控制设备操作等工作;服务场所的计算机管理与维护工作;计算机设备及外部设备维修工作;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工作。
四、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的优势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有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比较独立。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学习基础等,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甚至可以在模块之间进行跳跃选择。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课程的可选择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这种灵活性和个性化的课程的设计思路既是对学生心智的解放,也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认可。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常有多个专业(或称专门化)方向,因而在课程体系结构上适合于专业分枝型结构。在各专门化教学计划中,课程种类基本相同,这就为课程模块化提供了用武之地。从现代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看,学生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体。课程模块化的设置,使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
职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每个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必修两个基础理论模块、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模块。除必修课外,学生还可以自由选课,根据不同的学制年限控制选块下限,达到职业资格鉴定或技能考核要求的则可以免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是社会需求的必然,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课程模块化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文静. 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 , 2003,(03) .
[2]刘艳霞. 高职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探讨[J]. 运城学院学报 , 2003,(03) .
[3]搂一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2006,(07).
[4]杨俊. 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
[5]张建中,高铁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与“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0,(34).
关键词:课程模块化 基础理论 职业技能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对于一个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掌握一项或某个方面的专业技能是至关重要的。现行职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实际的需要往往是相脱节的,或者说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某一项技能,毕业后也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为此,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是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按照一定功能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专业模块的选择和学习。采用课程模块化有利于学生系统和快速地学习某一方面的内容,再加上后期的实践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信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一、传统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设计的弊端
1.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较差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讲,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的要求比较高,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文化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力弱等特点。按照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方法,要求学生有很多相关课程作为基础,才能适应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初中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2.计算机专业教师不够“专”
目前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得原先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应该努力成为计算机某一领域的专家,成为学生理想的导师。
3.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不符
从往年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往往是精通计算机某一方面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现在职校计算机专业某些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不是很大,但学生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精通某一项专业技能。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计方案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课程模块主要分以下几种:一是“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一些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职业技能模块”,即根据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学习模块。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具体的小模块,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模块如下:
1. 基础课程模块(重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课程体系,初中知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衔接部分。)有文化课模块(语文、数学、物理、英语、数字电路、体育、计算机英语)、办公自动化模块(Word、Excel、PowerPoint、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2. 职业技能模块(以某一类岗位上必须掌握的某一种技术或必须具备的某一能力为具体内容,不是单一的课程,可以包括多门课程内容。)有程序设计模块(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网站设计模块(Frontpage、网页三剑客ASP、程序设计、Internet)、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行业概况、计算机组装和维修)、广告设计模块(平面设计、Photoshop)等。
2004年我校设立计算机(微机)调试员证书考点,分为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个级别,分为理论考试、计算机组装、计算机故障和性能测试调试、网络故障调试等多个模块,拿到此证的学生能够胜任计算机维修工、系统维护、售后服务等工作。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的学习,在计算机(微机)调试员证书考试中都能够顺利拿到中级工证书,在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这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的设置原则
1.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原则
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够用、实践”为主。计算机课程模块设置要符合如下原则:要有专业设置标准,专业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符合学生个性选课和新知识引入的灵活性要求;符合IT市场需求;课程前后衔接有序;易理解、易操作、易实施、易推广。
2.计算机课程模块化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体现岗位就业目标,与职业特性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職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职业特点,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市场职业需求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调整教学方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计算机相关职业的从业要求,以及计算机技术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可以将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工作领域确定为:
1) 计算机公司职员
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公司的销售、储运工作;系统集成工程项目市场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工程实施人员;软硬件产品的售前、售后客户服务工作;软硬件产品技术咨询工作; 软件编码工作; 用户初级技术培训、操作培训工作。
2)制造业技术工人
制造企业中的技术工人,从事计算机操作或计算机控制机器设备的操作、测试、维修工作;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制造企业中的销售人员。
3)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计算机机房和微机室的操作、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办公室计算机操作岗位,如:报表处理、打字、文印等工作;具备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工作岗位,如电算化会计、电脑控制设备操作等工作;服务场所的计算机管理与维护工作;计算机设备及外部设备维修工作;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工作。
四、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的优势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有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比较独立。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学习基础等,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甚至可以在模块之间进行跳跃选择。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课程的可选择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这种灵活性和个性化的课程的设计思路既是对学生心智的解放,也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认可。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常有多个专业(或称专门化)方向,因而在课程体系结构上适合于专业分枝型结构。在各专门化教学计划中,课程种类基本相同,这就为课程模块化提供了用武之地。从现代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看,学生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体。课程模块化的设置,使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
职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每个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必修两个基础理论模块、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模块。除必修课外,学生还可以自由选课,根据不同的学制年限控制选块下限,达到职业资格鉴定或技能考核要求的则可以免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是社会需求的必然,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课程模块化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文静. 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 , 2003,(03) .
[2]刘艳霞. 高职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探讨[J]. 运城学院学报 , 2003,(03) .
[3]搂一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2006,(07).
[4]杨俊. 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
[5]张建中,高铁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与“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