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分析思考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银川市地处贺兰山东麓,长期处于贺兰山洪水威胁之中,是宁夏自治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洪排涝工作任重道远。银川市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尽最大努力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分析;
  1 背景
  银川市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夏首府,2014年末总人口208.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5.76万人,全年生产总值1273.49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148.60km2。银川市已形成以煤炭、化工、冶金、机械、电力为主的工业体系, G25高速公路、110国道、包兰铁路等交通大动脉纵贯南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银川市地处贺兰山东麓,长期处于贺兰山洪水威胁之中,多次遭受山洪袭击,一直是宁夏自治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洪排涝工作任重道远。
  银川市紧傍贺兰山,相距4~10 km,贺兰山东麓沟道发育,由于降水时空不均,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暴雨以7、8两个月为多。银川市西部山洪暴发频繁,山洪损失严重。1958年以来共发生较大洪水40余次。1998年5月20日发生的20年一遇洪水。2002年6月8日银西山洪,受灾人口3400人,受淹农田5.86万亩,倒塌房屋200余间。2012年银川遭遇61年不遇的暴雨,市区多地出现积水。2006年7月13日,银川市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沿线山洪沟同时发生洪水,暴雨笼罩面积之大、历时之长、降水总量之多,均居区域历史暴雨首位。
  2防洪排涝体系现状
  目前,银川市在贺兰山东麓修建导洪堤89km、拦洪库16座、傍山干渠2条、滞洪区8处及泄洪干沟(入黄)12条等工程,将贺兰山洪水经“导、拦、滞、泄”排入黄河。
  2.1 导引、拦洪工程
  贺兰山东麓银川段已建成导洪堤33.4 km,拦洪库7座,现状库容大于100万立方米的拦洪库6座,导洪工程将洪水导引、归顺,有序进入各拦洪库,拦洪库将洪水进行拦蓄、削峰、滞蓄、调节后,有序泄入西干渠或滞洪区,保障安全。
  2.2 滞洪、分洪工程
  贺兰山东麓银川段现有滞洪库4座。阅海是银川市目前最大的湖泊生态湿地,河西总排水干沟将阅海、西湖及周围的湖泊湿地连通后的总面积为2157万m2,其中水面面积1235万m2,占总面积的57.2%。在超标准洪水情况下,通过西干渠利用桑园沟、高家闸沟和河西总排水干沟,将阅海、西湖及周围湖泊湿地连通后的水道作为特殊的蓄滞洪区,实现水资源的综合调蓄和利用。西干渠是银川市主要的防洪大堤,其重要作用是容泄干渠西侧各拦洪库泄入干渠的洪水,经干渠上的各退水闸退入排洪沟道或滞洪区,按照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对穿市区段东堤进行了加固改造,承担分洪、滞洪、调洪的任务,是贺兰山东麓防洪的第二道屏障,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3防洪排涝体系
  银川市充分利用现有防洪水系,通过新建拦、滞洪工程,完善、加固和改造现有防洪工程,通过采取“导、拦、滞、泄、排”的工程措施,建立标准适度、功能齐全、共拦、分滞、联排的防洪工程体系,使洪水“进得来、盛得下、排得出”;初步建成重点防治区监测、通信、预警、预报等非工程措施,确保标准内洪水区域防洪安全,超标准洪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银川市标准内洪水,构建以各拦洪库拦蓄,以西干渠有序分洪,桑园沟、高家闸、芦花沟、沙井子沟排泄,以各滞洪区及西湖、阅海等湖泊湿地调节,以永二干沟、二排、银新干沟、四二干沟、河西总排干等为排洪通道的防洪工程体系。超标准洪水,构建以各拦洪库、西干渠东堤、桑园沟北堤、高家闸南堤抵御洪水,形成环绕、封闭、保护城市中心区的防洪工程体系,把超标准洪水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013年银川市启动《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老城区地下水排水管网建设、管网分流以及泵站、城市外围排水沟道改造力度,确保全市防洪排涝工程畅通。2013年银川市实施了西门泵站改造工程、北二环泵站改造工程、贺兰山路排水泵站工程、金凤区防洪应急通道工程、金凤区四二干沟管道工程,建设了泵房、排涝进水闸、控制室、电器等等配套设施。2014年正在实施第二、第三、第四污水厂扩建工程,同时对城市建成区排水管道逐步进行雨污分流制改造。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确保标准内洪水防洪安全,遇超标准洪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快速运作机制
  2.4.1 制定《银川市市城市防洪预案》、《银川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等城市防洪排涝预案,根据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订,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落实城市防洪排涝抢险措施。城市防汛指挥部根据城市防汛排涝工作实际,责任、制度、措施上,预警预告监控点与实地巡查、责任人制度、调度相结合。(3)建立防汛抢险应急方案和措施。(4)强化城市防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好城市防汛指挥决策系统、遥测系统、城市防汛会商平台系统、城区防汛视频监控及会议系统。实现实时水情、雨情、运行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和查询。
  3 城市防汛排涝对策
  3.1解决流域性防洪薄弱环节。根据银川市贺兰山区域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洪水特性和行洪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洪工程设施,以流域防洪堤防为依托,对防洪堤防达标整治,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标准;以现代化的工程管理和水情调度管理为手段,确保城市防洪安全。(2)加大泄排排涝力度。针对洪涝灾成因,结合排水布局现状,在治理对策上通过分片治理、疏浚河道、扩大外排出路来减轻涝灾。结合排水泵站布局,按照就近排放原则,合理划分排水区域,规划排水出路,缩短流路,提高排水效率。对标准低、排水不畅的河道断面进行疏浚治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城区雨水调蓄和排泄能力。(3)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管理。城市防洪排涝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城市的防洪排涝体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城市防洪工程排涝建设和管理。落实管理经费,完善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责任,依法加强对市区河道管理,保障城市防洪工程安全,排涝水系畅通。
  4结语
  当前和今后始终要扎实推进银川市城市综合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尽最大努力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强化政府主导,切实加大城市防洪资金投入。加快达标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加强涉水管理,恢复和加大城市河湖调蓄能力。健全防洪预案,提高城市防洪应急处置能力。搞好预测预报,着力提高城市暴雨预警响应水平。结合实际,加强城市水文、气象站网建设,大力提高城市暴雨预测精度和预报准确率。建立和完善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作者简介] 贾希春,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监测、调查评价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房地产工业化是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也就是和其他工业那样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定型产品。钢结构自重轻,可减轻建筑物重量的30%,可应用在地质承载力低和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布置灵活,开间大使房型丰富,一般的结构使用面积只是建筑面积的70%左右,而钢结构可达到80%-85%,有效的增加了使用面积与可利用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逐渐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就实体博物馆的建设来看,虚拟现实技术以多维度模拟仿真为特色,给观赏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为实体博物馆的陈列和服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的同时实现了交互、虚拟展示、数字导视等功能。此外,博物馆还承担着文物保护的重要任务,而虚拟现实也为文物的数字修护和文物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
【摘 要】本文分析了4G无线宽带以及有线宽带FTTH的用户特点,业务能力以及典型场景下的需求分析。  【关键词】宽带; FTTH;  前言  近年来,在国家出台“宽带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固网运营商也持续加大了对固网宽带的建设力度,先后推出了“光进铜退”、“宽带卓越计划”等。在2012年以前,固网运营商网络投资重心主要放在有线宽带网络的建设上,FTTH也实现了大规模普及性建设,有效提升了整个接入网质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给排水系统的卫生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的管材备受关注。本文针对目前建筑常用给水工程中绿色管材的种类、优缺点、适用范围等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给水工程; 绿色管材; 种类; 选用原则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对于“健康”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一直以来,室内供水主要采用采纳钢
【摘 要】曝光表是摄影中用以测量光线强充的一种光电仪表。它能科学地测出光线的强弱,指出曝光时光圈与快门应有怎样的组合关系,才能使胶卷得到最佳曝光。传统的测光表都是机械式的,它们往往不能兼顾背景光和闪光测量,功能不全,而且读数也不直观。本文根据系统提出的总体要求和技术指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硬件部分的设计和选型、软件的设计与分析,且在实现中遵循了简单、经济的原则;采用硅光电池作为光电转换元件,其
【摘 要】变电运行管理和变电运行故障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运行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电网的供电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运行管理不够到位,供电质量就会很差,致使其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变电的运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变电运行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事故;判断;技术  1 概述  现实生活中,变电运行的管理工作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经常会有很多问
【摘 要】物联网的兴起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处于物联网信息感知层的RFID已广泛应用于零售流通、医疗、汽车、物流、服饰、智能图书馆、航空、动物追踪溯源等行业。其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给出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耦合方式,标签到读写器的通信,读写器到标签的通信,最后详细分析了二者之间的通信模式。  【关键词】RFID;读写器;标签;双向通信  1 引言  RFID技术是
【摘 要】本文列举了在天然地基设计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查找出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天然地基;设计;问题;建议  1地基承载力修正时的参数取值问题  1.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摘 要】变电站是电力运行的关键构成部分,而变电运行的安全与否会影响整个电网的运行。而在实际的变电运行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最终找到预防安全隐患的措施,把危险降到最低,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保证人们的生活安全。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变电运行中的隐患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隐患;措施  1. 影响变电运行安全的
【摘 要】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配网的可靠性,确保了供电的质量。但要想提高配网自动化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则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规划,加强维护技术的人员的技能,使配电自动化系统提高供电管理效率的性能充分的发挥出来,确保其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本文笔者对配网自动化建设及运行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建设;运行;管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