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现象剖析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k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官不为现象对政府形象建设不断提出挑战。新一轮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政策取向,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智慧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实践中。然而,时下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却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相反,在经济“新常态”和反腐风暴的双重高压下,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等待、观望情绪,庸政、懒政、怠政现象蔓延。有人形象地将其概括为:“大领导轰油门,中领导挂空挡,小领导就是不松刹车。”
  多源流论视阈下为官不为现象分析
  解决为官不为问题是时代发展给政府提出的新命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明确问题产生的“源流”。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和政治学家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总体上在中国具备适用性”,且对中国“现实政策的解释性很强”,因此,笔者将从多源流论视阈出发,从问题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三方面对为官不为现象进行剖析。
  一是问题溪流影响下的“不会为”。问题溪流主要说问题的界定与确认,这里主要指干部不作为的自身原因,包括能力不足造成的履职力不从心和觉悟不够导致的工作敷衍了事。主要原因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履职尽责、务实执行能力欠缺。如: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领导干部疏于学习思考,不善总结,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具体工作中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始终处在末位,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和群众提出的新要求一筹莫展,积压问题很多,索性不为;事业心不强的问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等问题时有发生;重权轻责的问题,回避矛盾,推脱责任,做老好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二是爱岗敬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如: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部分领导干部责任心缺乏,工作抓得不紧,不敢担当,消极懈怠;工作状态不佳的问题,领导干部精神不振、暮气沉沉,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等问题时有发生;经验主义的问题,习惯于按照旧规章、旧套路、旧经验、旧方法行事,工作被动。三是实事求是、功不在我的政绩观有待进一步深化。如:部分领导干部心浮气躁,促发展急于求成、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无心于着眼长远、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工作不愿“涉深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敢想、不敢试、不敢闯、不敢担责,缺乏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精神等问题;工作作风不实,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遥控指挥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是政策溪流影响下的“不愿为”。政策溪流主要指政策方案及政策主张的提出过程,这里主要指干部不作为的制度原因,包括干部考核机制和惩罚机制两方面。一方面,评价考核体系欠完善,挫伤干部工作积极性。体制内对干部考核评价升迁奖励不足,部分干部为民服务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多做少做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部分干部没有工作目标和计划,更没有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工作拈轻怕重,工资补贴拿得心安理得;另一方面,惩罚机制导致干部认识偏颇、求稳怕乱。一些机关缺乏可操作性的干部管理考核标准,面临“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的反腐新形势,部分领导干部认为现在作风建设抓得严了,以往的一些隐性福利没了,加上工资又不高,宁愿不做事、少做事,“老老实实”当“太平官”。此外,一些地方能上不能下的干部选拔任免机制也使一些党政机关处于铁饭碗的管理状态,部分干部捧着不会丢的铁饭碗,自然工作没有积极性。
  三是政治溪流影響下的“不敢为”。政治溪流主要指国民情绪的影响力,这里主要指干部不作为的群众原因。当“一个国家里有大批的民众正沿着某些共同的路线思考”,把少部分干部胡作为现象当成主流,不断以舆论或其他方式削弱干部的正面形象,致使部分干部受到社会舆论长期负面评价的影响,认为无论做什么,群众都不认可,感觉多做多错、不做不错,面对分歧不敢表态,面对决策不敢拍板,面对责任不敢担当,忽视自身职责和实干业绩,这种明哲保身的行为也是一种腐败,一种隐形的腐败。
  为官不为现象如何治理
  为官不为现象不断滋生,成为一种新的官僚主义表现形式,其不良影响直追干部贪污腐败现象,不仅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而且会引发人民群众不满情绪,破坏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必须坚决整治,绝不姑息。
  首先,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干部“为官有为”。“为官有为”,且要奋发有为,是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公职人员应有的职业素养。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员干部特点,建立完善的运行、督查和考评机制,构建“为官有为”的新常态。要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学习,确保学习覆盖到每一名干部职工;要查摆具体问题,重点围绕“四个对照”查找问题;要收集意见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开门听取群众诉求,接受群众投诉;要进行自查自纠,领导班子对照单位整改清单、干部职工对照个人整改清单纠正不良行为。
  其次,必须坚持督查问责,督促干部“为官善为”。一要加强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坚持严字当头,加强监督管理。重新修订完善单位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加强退出实职干部管理的若干措施,实行干部在岗情况公示制度,推行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开展不定期、经常性跟踪考察,形成党员干部工作纪实评价,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切实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二要严格教育惩戒。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视其情节轻重和影响程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三要上下联动整改。坚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把专项整治内容作为深化整改的重要任务,合力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
  第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促使干部“为官作为”。一要建立党风政风行风“三位一体”社会评价机制,在相关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开展满意度测评,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二要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各类主体监督,逐步完善有效的干部履职尽责监督机制;三要建立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分析研判预警及绩效考核机制、严肃组织纪律制度、行政效能建设机制、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机制、失职渎职查处问责机制等。
  (责编 / 傅建芬)
其他文献
根据中组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超过欧洲任何一个大国人口总数,为名副其实世界第一大党。人多力量大,党员多是好事,但管理好这么多党员,也是一项艰巨任务,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由此人们难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和怎样才能管好它的党员?  这里,先要弄清什么叫“管好”。简单说,所谓“管好”,就是管出来的党要有活力、凝聚力、战斗力,能够始终保持党的先
2015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这是对现行审计体制的重大改革,审计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加强,而党的纪律和审计纪律也贯穿框架意见始终。及至今日,审计成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生力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反腐之路。  第一阶段(1949年~1977年):依托财政监察,巡查违法乱规  这一阶段主要是探
为官者,国之栋梁,人民公仆。栋梁之材,肩负国之重任,塑造国之重器;人民公仆,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这些责任与担当本应是为官者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然而,一些为官不为者眼中没有百姓民生,心中没有国之担当,是非面前不表态,事务面前不敢上,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为官不为的行为失了自己的责,冷了政府的场,最终凉了百姓的心。  一、是非面前不表态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早饭后,德顺正戴着老花镜再次翻看昨天的报纸,那上面有儿子振山在市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老伴儿边收拾着茶几上的零碎物件,边慨叹不已,说儿大不由娘。德顺把眼镜片后的黑眼珠子往上翻了翻,问:“咋啦?又是哪个孩子惹着你了?”  “唉,你说这振山在兄弟姐妹中应该算是最听话的了,可自打做了领导——”  “做了领导咋了?他不就是个市长吗?他官就是再大,也还是咱的儿子,他敢不听他娘的话?”  “唉,你还甭说,如今
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它的兴衰与演员关系极大。华夏戏曲所以独具魅力、经久不衰,是与许多优秀演员的杰出演技分不开的。  元代戏剧散曲盛行,出现了不少女演员,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张怡云、珠帘秀、顺时秀等。这些演员各有自己的绝活儿。张怡云“能诗词,善谈笑,艺绝流辈,名重京师”,并极聪慧,能歌善舞。一次文学家阎静轩、姚牧庵与中书左丞史彬到怡云处饮酒,张怡云边歌边舞“云间贵公子,玉骨秀横秋”《水调歌》一
4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他还叮嘱一起参与植树的学生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习总书记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古训叮嘱参与植树的学生,既表达出对“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等生态建设的高度关注,也是对孩子们勤奋读书、成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是人民群众和公共权力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并充当人民群众监督和控制公共权力的利益代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依法治国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政党现代化已然成为推动二者实现的逻辑基础和主体力量。政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