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北旱塬地区苹果出口率近年来逐年提高,但优质果率比率与国外发达苹果产区比较比例偏低,优果率平均45%左右。渭北旱塬苹果质量差主要表现为:果个偏小,大小不匀,果形偏斜,着色不良,含糖量低,风味较淡,农药残留,外伤多,果面不光洁等。
1 渭北旱塬苹果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1.1 穗砧结合不佳,品种结构不舍理
多数果园采用怀来海棠、新疆野苹果等乔化砧栽植,矮化砧栽植面积比较小。晚熟品种偏多,中早熟品种缺少.加工品种发展缓慢。
1.2 水肥管理不当
多数果园肥料单一、施肥量偏少、施肥期偏晚、施肥方法不当;园地清耕、土壤瘠薄、缺素症比较普遍。加之降水不均,缺少灌溉条件等,树体生长发育普遍不良。
1.3 树形选配不当,通风速光不良
栽植密度较大,树形选配不当,造成树冠过高、过大。行间接头,株问交叠,主次不分,层次不清,果园通风透光不良。
1.4 花果管理不到位
受粉树缺少且分布不均或选配不当;疏花疏果不及时、不规范;增色增糖和改善风味措施应用不到位;提早采收普遍,采果方法不科学,采后未及时预冷入库。
1.5 灾害频繁
苹果主产区易发生干旱、冻害、冰雹、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缺少抗灾救灾措施,对果品产量、质量影响较大。
2 提质增效配套技术对策
2.1 适地适种适栽
围绕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新发展的苹果园要求,一是要根据市场定位和消费趋向与主栽品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建园;=是要根据立地环境条件,选用符合国家苹果无病毒苗木标准的良种壮苗栽植;三是要根据砧木、品种特性和优质果品生产要求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和方式。
2.2 加强土肥水管理
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一是幼园坚持通年分期深翻,填入秸秆、树叶、杂草等熟化土壤;二是对结果园要科学测土配肥,控氮稳磷增钾,广开肥源,增施有机肥;三是兴修水利设施,积极开辟水源,采取沟灌、渗灌、滴灌、喷灌技术,干旱地区推广“穴贮肥水”等技术。
2.3 改善树冠光照条件
一是依据苹果栽植的品种、密度采取相应的树形,一般选择以细长纺锤形、改良纺锤形和开心形;二是培养良好树形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提高树冠透光率;三是控制留枝量,优化枝类组成。搞好定量生产、单果管理。一是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防霜冻和沙尘暴工作。二是管理配置授粉树,推广蜜蜂、壁蜂等昆虫授粉和人工授粉技术。三是在营期、花期、幼果期分别喷硼肥 糖水 益果灵混合液。四是推行早疏营、旱定果技术,按枝果比和间距选留顶花果、壮枝果、单果和易下垂果。
2.4 普及果实着色技术
一是选择合格育果纸袋。二是推广着色期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技术。三是实施秋剪增光技术。
2.5 适期分批采收
一是根据品种的生育期和市场需求适期采收。二是按照果实生长部位和成熟度分批采收。三是边采收边分级。四是采收后迅速预冷,及时入库。
2.6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是重视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天气预报。二是农业综合防治措施要落实到位。三是积极应用生物、物理、机械措施。四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和市场准入要求,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2.7 增加投入,加强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效益
增加果园投资,提高管理水平,搞好经营,全方位提高果园经济效益。
1 渭北旱塬苹果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1.1 穗砧结合不佳,品种结构不舍理
多数果园采用怀来海棠、新疆野苹果等乔化砧栽植,矮化砧栽植面积比较小。晚熟品种偏多,中早熟品种缺少.加工品种发展缓慢。
1.2 水肥管理不当
多数果园肥料单一、施肥量偏少、施肥期偏晚、施肥方法不当;园地清耕、土壤瘠薄、缺素症比较普遍。加之降水不均,缺少灌溉条件等,树体生长发育普遍不良。
1.3 树形选配不当,通风速光不良
栽植密度较大,树形选配不当,造成树冠过高、过大。行间接头,株问交叠,主次不分,层次不清,果园通风透光不良。
1.4 花果管理不到位
受粉树缺少且分布不均或选配不当;疏花疏果不及时、不规范;增色增糖和改善风味措施应用不到位;提早采收普遍,采果方法不科学,采后未及时预冷入库。
1.5 灾害频繁
苹果主产区易发生干旱、冻害、冰雹、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缺少抗灾救灾措施,对果品产量、质量影响较大。
2 提质增效配套技术对策
2.1 适地适种适栽
围绕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新发展的苹果园要求,一是要根据市场定位和消费趋向与主栽品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建园;=是要根据立地环境条件,选用符合国家苹果无病毒苗木标准的良种壮苗栽植;三是要根据砧木、品种特性和优质果品生产要求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和方式。
2.2 加强土肥水管理
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一是幼园坚持通年分期深翻,填入秸秆、树叶、杂草等熟化土壤;二是对结果园要科学测土配肥,控氮稳磷增钾,广开肥源,增施有机肥;三是兴修水利设施,积极开辟水源,采取沟灌、渗灌、滴灌、喷灌技术,干旱地区推广“穴贮肥水”等技术。
2.3 改善树冠光照条件
一是依据苹果栽植的品种、密度采取相应的树形,一般选择以细长纺锤形、改良纺锤形和开心形;二是培养良好树形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提高树冠透光率;三是控制留枝量,优化枝类组成。搞好定量生产、单果管理。一是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防霜冻和沙尘暴工作。二是管理配置授粉树,推广蜜蜂、壁蜂等昆虫授粉和人工授粉技术。三是在营期、花期、幼果期分别喷硼肥 糖水 益果灵混合液。四是推行早疏营、旱定果技术,按枝果比和间距选留顶花果、壮枝果、单果和易下垂果。
2.4 普及果实着色技术
一是选择合格育果纸袋。二是推广着色期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技术。三是实施秋剪增光技术。
2.5 适期分批采收
一是根据品种的生育期和市场需求适期采收。二是按照果实生长部位和成熟度分批采收。三是边采收边分级。四是采收后迅速预冷,及时入库。
2.6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是重视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天气预报。二是农业综合防治措施要落实到位。三是积极应用生物、物理、机械措施。四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和市场准入要求,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2.7 增加投入,加强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效益
增加果园投资,提高管理水平,搞好经营,全方位提高果园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