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保肛术后近期复发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肛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近期复发原因,选择1 997年1月至2002年4月直肠癌手术并得到随访的病例61例(都未采用TME),其中前切除术或Dixon术31例(保肛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30例(非保肛组),比较术后复发情况,并对保肛组术后近期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保肛组复发转移9例,近期内复发7例,其中吻合口复发4例,盆腔复发3例,非保肛组术后复发11例,二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肛组内,病理分期晚和组织分化差局部复发率高,肿瘤远切缘距肿瘤的长度与局部复发无关,远切缘长度大于3cm已足够.结果表明,直肠癌保肛与否,不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如果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无瘤操作,术后常规辅以化疗、放疗或新辅助放化疗,那么除病理分期之外,是否行TME手术将是决定术后近期局部复发的首要因素.
其他文献
为探讨E-Cad介导的粘附系统分子E-钙粘素(E-Cad),α-环连蛋白(α-Cat)和β-环连蛋白(β-Cat)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3例结直肠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MTX)全身用药+刮宫,观察组采用UA
通过直肠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和直肠癌病人术前盆腔CT征象以及肿瘤临床病理学改变,了解直肠癌DNA异倍体增加与CT征象及临床病理间的相关性.(1)统计分析直肠癌术前盆腔CT扫描
为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与大肠癌的诊断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夹心法测定78例大肠癌、3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7例健康人血清VEGF含量.
为探讨不同化疗方式对大肠癌病人手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将行根治性手术的116例进展期大肠癌病人术后随机分成腹腔化疗组、静脉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进行化疗,检测病人化疗前后
患者女,27岁.在家由村卫生员助娩出一男婴,重4 900g,胎盘娩出完整,产后大出血,徒手从宫腔内掏出约500ml血块,阴道撕裂与肛门相通,送本院过程中出血约500ml.
为探讨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内镜发现并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6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84.4%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大体形
为探讨术中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碘-125(125Ⅰ)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对1 997~1998年施行前切除加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的112例直肠癌进行前瞻性对照治疗研究.病
目的:探讨网络信息化平台在宫颈癌筛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市2008年1月~2011年9月接受普查的2 9150例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①运用网络信息化
为探讨大肠癌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对735例大肠癌的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多发于40~70岁(70.75%),30岁以下占5.71%,临床症状无特异,多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