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采用扩张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儿童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18例、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3例严重瘢痕挛缩患儿。这21例患儿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12岁,颈胸粘连15例、颏胸粘连5例、踝关节挛缩1例。根据瘢痕挛缩位置、预计松解后创面大小选定穿支皮瓣的供瓣区和扩张器容量,置入扩张器对皮瓣进行扩张。待扩张至适当容量后,切除松解
【机 构】
: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整形烧伤科 518101,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烧伤与皮肤外科,西安 710032,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整形烧伤科 518101,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整形烧伤科 5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扩张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儿童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
方法2010年1月—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18例、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3例严重瘢痕挛缩患儿。这21例患儿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12岁,颈胸粘连15例、颏胸粘连5例、踝关节挛缩1例。根据瘢痕挛缩位置、预计松解后创面大小选定穿支皮瓣的供瓣区和扩张器容量,置入扩张器对皮瓣进行扩张。待扩张至适当容量后,切除松解挛缩瘢痕,依创面设计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皮瓣面积14 cm×6 cm~18 cm×15 cm。统计扩张皮瓣部位,扩张器个数、置入部位、额定容量及注射壶放置位置,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情况,供区修复情况,随访情况。
结果本组患儿中,采用扩张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6例、扩张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3例、扩张股前外侧穿支皮瓣2例;单纯皮瓣供区扩张14例,同时行供瓣区旁扩张7例。21例患儿共置入34个扩张器,其中皮瓣下21个、瘢痕旁6个、供瓣区旁7个;扩张器额定容量200 mL者26个、400 mL者8个,注射壶外置8个、内置26个。21个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患儿术后5 d出现血管危象,行探查及再吻合。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者19例,2例患儿侧胸部供瓣区遗留小创面移植供瓣区旁薄中厚皮修复。随访6~36个月,皮瓣修复处质地及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8例患儿颈部皮瓣稍显臃肿需行减脂手术,其余病例外形良好;各部位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挛缩均无复发。
结论采用扩张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儿童严重瘢痕挛缩畸形,可获得较好的外观、质地及功能恢复,疗效长期稳定。
其他文献
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是外科修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整形科、骨科、普通外科、眼科等多个临床学科均有开展,近些年也获得了相关基础实验和临床病例上的重要成就。其中基础实验中动物模型也种类繁多。本文仅针对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实验中动物模型的选择进行了回顾,主要分为实验中较常见的主要模型(其中又分为皮瓣、肢体、颜面、耳廓等4种模型)以及比较专科、少见的其他模型(眼球、带血运骨、腹壁模型),以期望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大鱼际皮瓣修复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共收治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5例,缺损面积0.8 cm×1.5 cm~2.0 cm×5.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桡侧籽骨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大鱼际皮瓣转移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所有病例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本组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2个月,平均7个月,皮
目的探讨手指筋膜蒂指掌侧固有动脉皮支链皮瓣治疗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6年10月,应用皮下筋膜为蒂的手指背侧皮支链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3例,皮瓣面积1.0 cm×1.0 cm~3.0 cm×2.5 cm。供区取同侧臂内侧全厚皮片植皮,打包加压包扎。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本组皮瓣13例,11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随访5~12个
目的总结分析外院转诊失败皮瓣病例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78例外院转诊皮瓣失败病例,将坏死原因归纳为3类:①皮瓣移植术后血供障碍造成部分或全部坏死,不包括皮瓣皮缘的坏死,在清创后可直接缝合者21例。②感染造成皮瓣部分坏死,皮瓣术后深部感染再次发生及皮瓣术后窦道形成者46例。③皮瓣设计缺陷造成术后张力过大,皮缘坏死,拆线后再次皮瓣下重要组织外露者11例。针对不同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垂体细胞瘤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内分泌测定、MRI影像、术中情况及结果进行总结,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8例患者中,表现为头晕、头痛或视物障碍者4例,尿崩2例,月经紊乱2例,库欣综合征1例,肢端肥大症1例。MRI显示为鞍内或鞍上病变,特征各异。术中发现7例肿瘤与周围组织有明显边界,血供一般或丰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手术设计、切取方法和其在复杂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针对复杂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选择显微削薄处理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不同类型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共计12例,皮瓣均在阔筋膜浅层切取,不携带阔筋膜。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采用门诊、电话及微信视频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感觉恢复、供区瘢痕及评定受区肢体功能恢复
目的探讨神经移植与移位手术对早期新生儿臂丛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37例臂丛损伤患儿于出生后3~17个月行臂丛探查手术并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合适的神经修复方式;术后定期门诊随访,采用Gilbert肩、肘关节和Raimondi手功能评定系统进行手术前后功能评价的量化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9.05个月,1例Tassin I型患儿的肩、肘关节
在股前外侧皮瓣的切取过程中,我们曾遇到1例血管变异情况,即皮瓣两穿支源于股动脉且不共干,血管蒂短、口径小,难以与供区血管直接吻合。我们在同一切口内将一节段游离的旋股外侧动、静脉束组合股动脉两非共干穿支,重新组装成一股前外侧皮瓣,顺利解决血管问题并修复创面。此方法可作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或皮支误伤后寻找新穿支时解决血管问题的一种策略。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联合缝匠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解剖与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对5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测旋髂浅动脉、缝匠肌的动脉来源、外径、走行与分布。设计旋髂浅动脉联合缝匠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6~54岁,平均34.5岁。Garden III型骨折4例,IV型7例。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旋
慢性创面具有持续时间长、无法及时愈合的特点,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pH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创面pH值与创面微环境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创面pH值与慢性创面愈合之间的潜在关系及改变慢性创面pH值的方法,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