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当血糖仪的奴隶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ao8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友老谭是一个典型的血糖仪“奴隶”。他每天会测很多次血糖,不仅一日三餐要测,而且有时候半夜起来都要测一次血糖才能安心睡觉。当血糖出现波动的时候,他每间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测一次,直到血糖平稳了才罢手。对他来说,现在血糖仪比手机还重要,随时随地都要看。
  在糖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病人,他们将血糖仪当作手机一样带着,时时刻刻都想测一下自己的血糖。当血糖读数波动时,就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身体健康出现了状况。甚至有时候血糖的变化很小,他们也会大动干戈,反复测试,反复确认。如果他们对最后的测试结果不满意,便会着魔似的改变饮食计划,修改锻炼方法。他们的每次测试,并不是为了监测血糖情况来调整治疗,而只是习惯性地去测一下,以寻求一些心理安慰罢了。
  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像是悬于一种危险性不确定的天平一端。由于患者要将饮食需求、营养均衡和血糖水平长期严格控制在良好状态,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像走钢丝般谨慎小心。不论是出现高血糖还是低血糖,他们都负不起这个责,因为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產生可怕的后果。
  然而,生活每天都在过,糖友每天的活动都可能不同,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需要做,很难保证血糖不发生变化。糖友们要对血糖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只是一个数值,监测它是为了观察病情,调整治疗。
  医生要求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有两个目的:一是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方便治疗药物的调整;二是了解各种因素对患者血糖的影响,从而指导患者纠正这些因素的影响。运动前测量,是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增加新的食物时,通过检测食用前后的血糖水平,可以了解是否能继续食用这种食物。
  要想始终控制好糖尿病,一方面需要摄取足够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一方面又必须做到饮食节制以避免血糖波动。要记住血糖仪应该为你所用,不要让它越俎代庖,成为你的主人,左右你的生活。
  血糖仪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每天三餐前后及睡前,一共做七次血糖检测,以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以半个月到一个月测一次全天血糖。血糖波动较大,或正在调整药物的患者,应连续几天监测全天血糖。
  糖友应学会充分利用血糖信息,与医生一起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控糖计划。同时,将监测血糖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才是良好的自我监测,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
其他文献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总要和电脑打交道。时间长了闹出职业病,如颈椎病、手臂麻木、拉肚子、感冒等。颈椎病我通过做颈椎操有了一些改善,其他毛病仍我行我素。  一天,我肠胃不适,找老中医看时顺便谈了其他病情,老中医说这是久坐不动,缺少锻炼所致,除了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外,他还教我闲时搓搓双掌,说会有疗效的。见我有些狐疑,医生笑着说:“手部和脚部一样,有着大片的病理反射区,是神经的聚集点。人的一只手正反面就有七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位名叫罗结的大将军,活了120岁,据史料记载是中国军事史上罕见的长寿将军。罗结长寿的秘诀何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顺其自然”的活法儿。  罗结107岁那年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此时,他仍然身强力壮,耳聪目明,思路敏捷,精神不衰。北魏太武帝惊异于他何以如此长寿,便在早朝结束后邀罗结畅谈。太武帝问:“安都镇大将罗斤是你的什么人?”罗结答道:“是我的长子,刚过80岁生日。”太武帝又问:
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位于广西西北部。据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巴马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居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今年,我有幸到巴马百魔屯居住了一个月,对巴马人的长寿养生略有所见。  近些年,巴马受到的关注几乎呈直线上升状态,当地各种宣传资料上连篇累牍地介绍的长寿秘诀,概括为五点:气候、土壤、地磁、空气阳光、饮食习惯。前四点都是自然条件,只有第五点讲到了
出生于1905年的严幼韵女士是中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先生的夫人,108歲仍搽香水、穿高跟鞋。109岁生日时,她还在满头白发的女婿唐骝千先生陪伴下,到舞池中央跳上一两支舞,踩点相当精准。  1959年9月3日,严幼韵与顾维钧在墨西哥城结婚。婚后,严幼韵回到纽约,参与筹备1959年的联合国大会。顾维钧从国际法院副院长任上退休后,他们回到纽约已经重孙绕膝、儿孙满堂。  2005年9月25日,严幼韵在百岁寿
所谓修性,就是修炼心性,提高灵性智慧。所谓修命,就是锻炼身体、调养生命气血。  西方人把心性的問题归为心理学,把生命、身体的问题归为医学,他们把这两个方面分开来谈;而中国人则认为性、命不可分,锻炼身体的同时,需要修炼心性,提高灵性智慧。  那么,是先修性,还是先修命呢?对于这个次序问题一直存有争论,北宋的张紫阳主张“先命后性”,而金代的王重阳主张“修性为先”。  对任何人提出的观点,我们一定要先了
有一本书,书名是《陈氏太极拳图说》,被武术界誉为太极拳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它的作者是河南溫县陈家沟人陈鑫,他是主张打拳要心怀妙趣的。他说:“心无妙趣,打拳也打不出好景致来。”  什么是妙趣呢?妙,是美妙、神妙、奥妙;趣是旨趣、意味和乐趣。心怀妙趣,就是要求练拳者在练拳的过程中,表现出精、气、神来。用陈鑫的话来说,就是要“天机活泼”“极有情致”,要“生龙活虎”,不能“如木偶人一般”,“死蛇塌地”
我1961年大学毕业时体重是62公斤,到现在毕业五十多年了,体重64公斤,只增加了两公斤。当年血压是110/70mmHg,现在血压是120/80mmHg。这里面没有秘诀,就是走路,几十年风雨无阻。我每天坚持早上走半小时,晚上走半小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据美国运动医学协会2010年报告,世界上最好的有氧代谢运动有三项:步行、慢跑和游泳。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走路
现在很多人谈脂色变,什么都不敢吃,比较极端的做法就是以完全吃素来控制高血脂。在吃素控脂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陷入以下误区:  主食过多。由于不能吃肉,就靠多吃米面等主食填饱肚子。人体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化生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时间长了也会造成高血脂。  选择不当。虽然戒了荤腥,但很多人喜欢吃瓜子、板栗、花生、核桃等坚果和其他小零食,这些食物有的本身脂肪含量高,有的是用煎炸等工艺加工而成,脂肪含量并
自2003年退休以来,我就一直参加门球活动,一天不打心里就像少了点什么。十几年的门球活动使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健康,我丢掉了药罐子,换回了健康的好身子。  打门球以前,我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还患有肺结核,走200米就得坐下来歇一会儿。每年花在打针、吃药、买膏药、做理疗上的费用达1.8万元,也没能治好病。一次,王明喜局长说:“桂花,你身体不好,退休了没事干,不如和我们一块去打门球。”
蒋信平大师生于1902年,号青松红梅道人,原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顾问,为当代道教宿老,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一代宗师,2013年无疾羽化,享年111岁。  每天只吃两顿饭  蒋信平大师108岁时,曾有人问他,身体为何如此健康?大师说:“我没有什么秘诀,但生活简朴、气血通畅确是养生之道。”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一直坚持吃素,所食蔬菜全是自己亲手种植,还经常在青城后山中寻觅野生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