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农崛起后中共阶级政策的调整

来源 :安徽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z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最突出的变化是 ,大多数贫雇农上升为新中农 ,农村普遍出现了中农化趋向。新中农的崛起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 ,经过对新中农这一阶层的定性分析 ,中共在制定合作化运动的阶级政策时 ,将新中农中间的下中农作为依靠对象 ,而将其中的上中农列为团结对象。本文主要依靠 195 0年代大量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及其他文献资料 ,对土改后新中农的崛起及农村中农化趋势进行细致考察 ,揭示社会结构变动对中共阶级政策的深刻影响 ,借以说明土改后党的阶级政策不断调整的合理依据及其调整中的利弊得失。
其他文献
<正>2018年岁末,由中国犯罪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共同主办的"2018互联网刑事法制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网络风险与法律
元代后期的徽州出现了宗族观念兴起的趋势。它不仅体现在地方精英的言论中,也表现为家谱编纂的普及和祭祖方式的变化。它是有元一代理学在徽州深入传播和地方社会结构变动相
在政府系统,容错纠错机制是指:当政府官员因改革创新、主动作为而出现过错时,政府系统要有容受和纠正这类过错的制度机制,以鼓励改革创新和行政有为。在肯定容错纠错正当性的
本文探讨了中美建交中的经济因素 ,指出 ,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经济危机和滞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 ,迫使美国与中国建交 ,以便为美国商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中国为
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把"容错"应用于管理领域,旨在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消除"为官不为"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经济的全球发展、社会保障的增强、全球沟通与交往的顺畅以及道德观念和文化的趋同,非婚同居跨越了国界,出现了涉外非婚同居的新型财产关系。面对各国关于非婚同居财产关系的
<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宫廷档案中,记录了一桩雍正年间学臣俞鸿图收受钱财,贿卖秀才一案。学臣贿卖秀才,明清两朝文献均有记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河南学政俞鸿图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将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8例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
基于最优参数控制方法,实现了齿轮传动系统中的混沌控制.以经典的间隙单齿轮副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啮合静载荷为控制参数,通过混沌吸引子中轨线的观测近似得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