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刻道

来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刻道”即“歌棒”或“刻木”,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舅权制下的婚姻状况,被称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在苗族发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境内苗族村寨,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唯一保留的刻木记事符号,是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实物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其他文献
5月14日,是我加入木门镇茶园村“三务公开群”的第70天。为破解“最后一公里”监督老大难问题,今年旺苍全县 151名纪检干部分别加入392个村(社区)“三务公开群”, 我是其中之一。在经历了最初入群时村民不信任、干部不适应等“群”反应后,群里的人和事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记得实名入群后,我第一时间将村三务公开要求发到群里,并公開亮明身份——旺苍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文力,欢迎大家对村三务执
光绪年间,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提拔一位行伍出身的武姓官员当县令。适逢县考,上级下发试题,武某为保密,便将其藏于靴筒之中。临考时,他却犯起迷糊,忘记试题藏于何处。在苦思冥想中忆起,试题内容与“马”有关。于是下人们寻遍《四书》中与“马”相关的所有内容,却未有所获。所幸的是,等试题终于被找了出来后。众人一看,题目竟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原来呀,他竟将“焉”错认成了“马”。  一字之差,惹得众人啼笑皆
“我 因为一时贪念,犯下如今大错。被留置在办案点的日日夜夜里,我在浮躁中苦想,在冷静中反思,才明白什么叫做‘人在做,天在看’,什么叫做‘万无一失,一失万无’。”阿坝州茂县白溪乡原副乡长何海平在其忏悔书中这样写道。2018年12月25日,何海平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何海平出生在甘肃省舟曲县的一个农村,从小家境贫寒。父母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上山挖山药、虫草供其读书,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