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地理概念的理解
地理基本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并且要注意名称相似,表达内容不同的概念,比如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因素与主导因素等。同时还要注意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太阳辐射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
二、注重地理基本规律的理解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必有其规律在里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可以更深入理解地理概念。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向外辐射能量,经过大气层被削弱,到达地面,下垫面的性质会影响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地面向外辐射能量,近地面大气密度又会影响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所以太阳辐射强度跟太阳高度角、云层厚度、海拔高度有关,而气温除了受太阳辐射影响外,下垫面性质、大气密度也会影响气温,同时大气运动也会影响一个地区气温高低。
三、注重地理基本技能的积累
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圖的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图解法等等,都可以依据一定的思维进行指导。
例如根据“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中影长等于树高,可以得出该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45°,再根据此日“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可求出当日的纬度。
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加工,才能学到活的知识。例如《大气环境》这一节知识点比较多,可以用大气运动串联起来,大气运动可以分成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若是仅受热力因素的影响,近地面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且容易成云致雨,所以近地面由低气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比如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气压中心(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或气候湿润;相对冷却的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且多晴朗天气,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高气压中心(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或气候干燥;这就是大气垂直方向运动,导致大气水平方向存在气压差异,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产生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大气水平方向运动分成近地面和高空两种情况,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等压线图中的判断方法分成三步骤:(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判断南北半球并偏转(北半球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45°、南半球则向左偏转),(3)判断风向名称(根据风从那个方向吹过来判断风的名称),则可根据风带判断出六个风带的风向和根据高低气压中心判断出大气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五、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地理教学过程中可把地理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比如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作者单位:潮阳区金堡中学)
作者简介:谢伟满,1991年生,男,中学二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基本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并且要注意名称相似,表达内容不同的概念,比如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因素与主导因素等。同时还要注意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太阳辐射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
二、注重地理基本规律的理解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必有其规律在里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可以更深入理解地理概念。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向外辐射能量,经过大气层被削弱,到达地面,下垫面的性质会影响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地面向外辐射能量,近地面大气密度又会影响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所以太阳辐射强度跟太阳高度角、云层厚度、海拔高度有关,而气温除了受太阳辐射影响外,下垫面性质、大气密度也会影响气温,同时大气运动也会影响一个地区气温高低。
三、注重地理基本技能的积累
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圖的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图解法等等,都可以依据一定的思维进行指导。
例如根据“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中影长等于树高,可以得出该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45°,再根据此日“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可求出当日的纬度。
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加工,才能学到活的知识。例如《大气环境》这一节知识点比较多,可以用大气运动串联起来,大气运动可以分成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若是仅受热力因素的影响,近地面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且容易成云致雨,所以近地面由低气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比如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气压中心(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或气候湿润;相对冷却的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且多晴朗天气,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高气压中心(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或气候干燥;这就是大气垂直方向运动,导致大气水平方向存在气压差异,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产生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大气水平方向运动分成近地面和高空两种情况,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等压线图中的判断方法分成三步骤:(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判断南北半球并偏转(北半球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45°、南半球则向左偏转),(3)判断风向名称(根据风从那个方向吹过来判断风的名称),则可根据风带判断出六个风带的风向和根据高低气压中心判断出大气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五、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地理教学过程中可把地理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比如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作者单位:潮阳区金堡中学)
作者简介:谢伟满,1991年生,男,中学二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