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定制柜门的标准化设计

来源 :林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s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木定制家具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柔性生产能满足市场的个性需求,标准化设计是实现柔性生产的前提,也是实现自动化、工业化、智能化生产的关键.以M企业的93款实木定制柜门设计生产现状入手,在分析现有问题(产品体系复杂导致零件难以互换、设计和生产信息传递存在壁垒)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标准化的设计平台.平台步骤包括健全柜门产品信息数据(5项资料的输入构成完善的前段数据来源)、搭建软件设计和拆单环境(制定数据库和柜门的拆分准则满足参数化设计需求)、加强柜门数据的处理速度与资料输出完整度(软件内部尺寸结构约束和图表制作与输出).并阐述了平台搭建流程中所需的关键技术,针对企业在售柜门样式分析零件榫槽结构特征(边料、芯板、线条的连接方式)和尺寸(宽度和厚度)分布情况进行整合归纳,选取4项分类属性利用多属性交叉聚类算法划分产品零件族(尺寸为层次聚类,工艺为模糊聚类,榫槽为形状分类,弯曲程度为弯曲半径),以“标识码+分类特征码+尺寸码”的编码方式制定柜门产品信息码和零件加工信息码,在分析零件尺寸结构关系之上利用编程技术构建最小单元零件模型库,创建共享端口实现信息的交互与贯通.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实木柜门标准化设计的关键流程,旨在为实木定制柜门的标准化设计奠定前端基础,从而促进实木家具的数字化升级.
其他文献
旨在通过活性炭对半乳甘露低聚糖溶液进行脱色精制,从而提高半乳甘露低聚糖的纯度.首先,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获得最佳的脱色条件,最后对脱色后的产物进行红外分析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研究发现:相比于粉末活性炭和柱状活性炭,颗粒活性炭的选择性脱色精制效果最佳,因此选择颗粒活性炭进行下一步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条件进行初步筛选,随后对筛选的条件进行正交优化,获得颗粒活性炭脱色的最佳条件为添加量8%、吸附温度45℃、吸附时间70 min,此时酚类色素和美拉德色素的脱除率分别为91.0
为进一步拓展桐油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制备了聚桐油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1(TMA1),并通过狄尔斯-阿尔德(Diels-Alder)反应制备单体2(TMA2),研究了桐油基单体自由基聚合的特性及与其他乙烯基单体共聚的特性,制备了一系列热塑性桐油基高分子.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化学结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确定了桐油基高分子的分子量,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共聚单体及含量对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桐油基单体TMA1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而经过Diels-Ald
为了探究竹炭含量对竹炭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竹炭(BC)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采用“熔融挤出-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竹炭/高密度聚乙烯(BC/HDPE)复合材料,通过对不同竹炭含量的BC/HDPE复合材料进行测试,研究炭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电磁屏蔽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BC/H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增强作用,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抗弯强度随竹炭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竹炭含量为70%时BC/HDP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51.76 MPa.竹炭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电导率
对来源于Thermoanacrobacterium thermosaccharolyticum的糖苷水解酶39家族的β-木糖苷酶基因Tt-xyl39进行了重组表达和酶学性质的研究,为新型β-木糖苷酶的研发及应用奠定基础.通过比对T.thermosaccharolyticum 571的全基因组序列,从中克隆出一个新型β-木糖苷酶基因Tt-xyl39,并实现了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的成功表达.通过Ni-NTA亲和柱层析纯化,得到纯化后的β-木糖苷酶TtGH39.该酶最
引入高分子量、高支化度以及端基为尿素的高支化聚脲(HBPU)用于低摩尔比脲醛树脂(UF)改性,利用HBPU与游离甲醛的反应以及与UF组分的共缩聚反应实现树脂耐水性能的提升和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降低,有效平衡胶合性能和甲醛释放量之间的矛盾.在无溶剂、无催化剂条件下,通过尿素(U)与三(2-氨基乙基)胺(TAEA)的脱氨缩合反应,一步合成了具有尿素端基的HBPU,并对HBPU的分子量分布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HBPU水溶液,采用UF合成反应后期加入和共混2种方法对UF进行改性,通过胶合板性能测试以及甲醛释放量测
振动筛作为刨花筛选工序中占有量最多的筛分机械,其结构强度、刚度决定了整个振动筛设备的工作性能.针对BF142型刨花振动筛筛箱支撑主梁容易发生裂纹破坏、使用寿命短等问题,采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和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BF142型刨花振动筛进行模态分析以及瞬态动力学分析,并应用动态测试装置测试筛体在正常工况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情况.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振动筛工作频率避开了振动筛固有频率,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共振现象.通过比对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发现,应变平均绝对误差为2.6με,仿真结
生物质多元醇液化产物与异氰酸酯等反应可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而该类材料存在力学性能低、脆性大等缺点,使其应用领域受到限制.以沙柳多元醇液化产物为原料,与异氰酸酯(MDI)等共聚制备沙柳液化产物/异氰酸酯硬质泡沫材料(RPUF),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交联剂三乙醇胺(TEOA)对RPUF物理力学、化学结构和热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三乙醇胺可促进酯化反应生成更多的氨基甲酸酯基,并促进C=O分子链延伸振动.冲击强度和压缩强度随三乙醇胺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达到最大值,分
以南京地铁7号线中胜站全断面承压含水砂层MJS加固下穿既有运营10号线车站工程为背景,基于试桩芯样对MJS水泥土试桩成桩效果进行研究,研究不同桩型、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地层下各部位MJS水泥土试桩的成桩效果(加固范围、成桩质量、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水泥含量),并与室内MJS水泥土强度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全圆桩整体成桩效果优于半圆桩,断面上部芯样强度最大,中部次之,下部最小;半圆桩50%掺入比成桩效果最佳,60%次之,45%最差,断面中部芯样强度最大,上部次之,下部最小;芯样强度与弹性模量随掺入比增加而增大
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分类是研究区域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时空变迁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区域长时序遥感影像分类,需要逐景影像选取样本进行分类,存在样本复用性低、人工工作繁复等问题;而迁移学习作为一种将已有知识应用到不同任务中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实现遥感影像特征信息的重复利用.但长时序遥感影像由于时间跨度和物候等差异,地物光谱存在不稳定性,样本的特征信息在长时间跨度、不同物候的遥感影像中的复用效果会受到影响,而关于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以河南省济源市为研究区,使用Landsat长时序遥感影像,基于
为了提高松材线虫病树的监测效率,减少其对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提取与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影像松材线虫病树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提取松材线虫病树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等多特征,然后进行Relief特征选择算法,取特征权重前8个特征进行病树识别,发现选择差值植被指数DVI(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OHTA颜色模型的I2和I3分量作为病树与非病树的光谱特征较为合适,再运用DBscan空间聚类算法对光谱特征识别结果进行聚类,得到疑似病树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