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k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如果语文教学是一只摸索前行的小鸟,那么阅读与习作就是这只鸟儿不可或缺的双翼。然而,现行的语文教学中,却常常忽略和淡化了习作教学。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6次习作的机会,显然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能将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习作,让习作与阅读同行,岂不是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新课标下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如果能立足教材,依托阅读,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那么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本,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让习作与阅读同行!如何实现习作与阅读同行,我觉得可以分三个层次:
  一、读中悟
  即阅读中感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更要领悟其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教者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充分挖掘教材,引领学生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体会文本的表现手法、感受文本的表达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1.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如教学《黄果树瀑布》,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一中心句,循着瀑布的声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按照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依次写了瀑布的形态、声响以及作者的联想。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出游记的一般写法。
  2.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如《爱如茉莉》一文最突出的手法是“情景交融”。有这样一段:“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打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在这段文字中,从“一天清晨”到“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显然是在描景,而随后出现的“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一层的重点显然是在抒情。因此,表面上各有侧重的两层,实际是“情”和“景”“互藏于宅”的交融。
  3.感受文章的表达技巧。《燕子》一文中,郑振铎先生有一段经典的外形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短短一段话,寥寥37个字,勾勒出了燕子的独特外形。这样的白描手法真是神来之笔。细细体会,作者抓住燕子的特点,采用了对仗、拟人、倒装等多种句式,才使得燕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表达技巧实为大家手笔。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二、读中写
  (一)仿写。关注了文本的表达方式,领悟了其表达的技巧,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认为仿写不失为一条捷径。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点仿是局部模仿课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准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
  1、仿句子。教学《秋天》一文时,学生读了“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袍;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衣”“玉米举着红缨乐了”这些有趣的句子后,充分感受到拟人手法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一时间,秋天也在孩子们的笔下鲜活起来。瞧:金黄的稻穗笑弯了腰!石榴咧开了嘴,露出了玛瑙似的的牙齿……
  2、仿段落。总分段是常见的构段方式。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学习了中心句后,我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围绕中心句写清楚一段话”;郑振铎先生的《燕子》一文中,燕子的外形描写是经典段落,我要求学生运用这样的白描手法描写自己身边的小动物的外形
  3、仿思路。课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能接受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抓住了这一宝贵的资源。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形状、颜色、味道”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后仿照此顺序描写一样熟悉的水果。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时,引导学生按照“正门——大厅——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的顺序学习课文,课后则要求同学们仿此顺序回忆自己曾游览过的地方,按照“从外到里”的游览顺序写作。
  (二)补写。补写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可以拓展内容空间,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续写。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第三,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学习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安排学生续写:第二天,小骆驼又遇到了小红马。学生不仅阐明了各人有各人的用处这个寓言道理,而且能融合原文中的语言、情境,故事合理生动,颇有趣味。
  (四)改写。什么是改写呢?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它可以在原文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甚至可以改变题目。
  [课例] 下面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新型玻璃》中的一个改写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注: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笑声)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笑声)(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学生写了将近15分钟后,老师让学生读自己写的“自述”)
  简评引领:由于老师巧妙地把“写”挤进了阅读教学之中,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懂了,而且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圆满地实现了“习作与阅读同行”的目标。
  三、读中创
  将小学生的写作称之为习作,可见这是一个习得的过程,从领悟到模仿再到创造,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终极的目标是学会独立写作。经过长期由此及彼的仿写训练,才有学生独到的个性创作。看过班上一个孩子写的《我们班的棒小子》,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创造能力。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习作模仿的是杨红樱的小说《五(3)班的“坏”小子》,但取材却来源于我们班的真人真事,手法接近课文《海伦·凯勒》,浑然天成,令人叹服。阅读在习作中得到体现,习作在阅读中得到升华!
  习作教学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时时处处进行习作渗透,读中悟,读中写,读中创,我想语文教学这只“小鸟”一定能鼓动双翅,翱翔蓝天!
其他文献
【摘要】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向课外迁移,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课外阅读不能停留于形式上的阅读,要关注课外阅读的实质,努力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提效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向课外迁移,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学生思想品格形成的原动力。但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主导下,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成绩,教学不和谐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学生的思想品格产生的不良影响已经非常突出,不容忽视。  一、教学不和谐的表现  (一)教学方法失当,师生关系不和谐。  教育和谐的核心应当是“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在强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一书主要探讨了机械复制技术以其冰冷的大批量复制对艺术本身具有最真实而独特的“灵光”进行了吞噬,同时以电影为例,它也阐述了这种日渐兴起的复制技术对现今艺术领域造成的影响。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书中将艺术的创造与复制有序的进行阐述,诠释出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给各个阶段的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书的开端保罗,瓦雷里如是说:“我们应期待的是如此重要的新局面必会使一切艺术技术
[摘 要]试卷命题要重点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命题选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层面的学生品尝到考试成功的快乐;要引导学生经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有机会经历探索和创造的过程;要多用鼓励性、激励性的语言,增强考试的趣味性和激励性。  [关键词]试卷命题 双基 数学生活化 个性差异 过程    新课程标准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精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评价学生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石,问题意识不仅包括发现问题的意识,更应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信息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经常请教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业即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教师合理、科学、巧妙的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有效性教学背景下的数学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迎接中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和提高的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呢?  一、力求精备  在总复习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备课组的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使九年级物理复习教学得以高效进行。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更加深入钻研教材和物理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初中毕业生“写”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和操作说明。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笔者
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充分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相当重视自我能力开发的学科,也是一个问题性的思维过程,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充分调动起来,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以苏科版教材为基础,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相关的对策。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堂的教学氛围大多过于沉闷。  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大多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心理上正處在一个容易害羞的阶段,课堂上也就特